深圳頻道首頁

    商事主體增長5倍、新增人口60多萬、房地產開發銷售面積佔深圳四分之一……剛剛過去的2014年,龍華新區實現了成立三年“大變樣”的跨越式發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站在“九年新跨越”的新起點上,龍華新區將繼續發揮功能區體制機制優勢,貫徹落實“四個全面”,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在高水平建設“兩區一城”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實現三年大變樣 龍華新區改革再出發

    民順學校提早竣工並已投入使用﹔德政路龍大高速立交橋及德政路東延段工程從立項到全線通車僅用時一年,一批“出行難、看病難、上學難”等新區群眾熱切關注、需重點解決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

姜建軍:審批改革,需進一步“脫水”

    盡管審批“零時限”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改進空間,需要對政府審批進一步“脫水”,徹底去掉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縮減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

創新舉措

  • 深圳北站深圳北站

選准目標

  龍華新區按照有基礎、有特色、叫得響的標准,提出打造“135改革亮點”的總體目標,即1項以上在全國有影響力、3項以上在全省叫得響、5項以上在全市有示范帶動效應﹔堅持長短結合,形成“一年起步、三年突破、七年完成”的實施步驟。
  改革選題突出制度創新,瞄准帶有普遍意義的體制機制性問題,發展問題和個案問題不列入改革事項﹔突出問題導向,不為改革而改革,著力破解龍華新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突出試點先行,以案例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由一個問題的解決推動一類問題的解決,由點到面逐步推開。

  • 龍華新區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龍華新區改革領導小組會議

集體會診

  龍華新區創新開展“改革會診”,對照指標找差距、補不足、定舉措。深圳市2014上半年改革工作專項督查結束后,龍華新區第一時間召開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通過上級評、自己找、領導點的方式,對照督查標准,對各改革項目進行集體“會診”,對照指標逐一分析,剖析原因、找出差距、明確措施。對未納入深圳市委督查范圍的其它項目,也按同樣標准進行評議,確保各項改革按照全市統一標准有序推進。

  • 龍華新區舉行改革工作半年述職評議會。龍華新區改革工作半年述職評議會

群眾拍磚

  龍華新區創新改革評價方式,改革效果“讓群眾說了算”。全市改革發展分析會結束后,立即召開改革工作半年述職評議會。各單位就承擔的改革項目集中進行口頭述職或書面述職,晒出上半年改革成績單。邀請深圳市委改革辦、市委督查室領導、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社會群眾等組成評議團隊,通過服務對象評、專家評、領導評、上級部門評、部門之間相互評等方式,對各單位改革工作打分排名,做到開門搞改革,改革效果“讓群眾說了算”。

  • 龍華新區舉行成立三周年專家咨詢研討會。龍華新區成立三周年專家咨詢研討會

專家把脈

  龍華新區力主創新改革推動機制,借力借智,提升改革層次,突出制度創新內涵,著力提升重點改革項目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舉辦高水平改革論壇,邀請許耀桐、韓冬雪等國內知名黨建專家圍繞新區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改革進行深入探討﹔舉辦政府投資項目審批“零時限”改革座談會,邀請竹立家、高小平等頂級專家把脈問診、建言獻策﹔邀請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等專家參與社會融合改革課題調研,為新區改革全程把關,確保含金量。

魅力龍華

  • 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打造平安龍華。(龍華新區 供圖)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打造平安龍華。(龍華新區 供圖)
  •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帶動產業轉型與經濟持續增長。(龍華新區 供圖)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帶動產業轉型與經濟持續增長。(龍華新區 供圖)
  • 開展交通大會戰,實施“暢通龍華”工程。(龍華新區 供圖)開展交通大會戰,實施“暢通龍華”工程。(龍華新區 供圖)
  • 學校建設創造龍華加速度,“拿最好的地塊建最好的學校”。(龍華新區供圖)學校建設創造龍華加速度,“拿最好的地塊建最好的學校”。(龍華新區供圖)
  • 龍華新區積極發展文體事業,努力打造文化強區。(龍華新區 供圖)龍華新區積極發展文體事業,努力打造文化強區。(龍華新區 供圖)
  • 龍華新區成功舉辦世界精英模特大賽全球總決賽等頂級賽事。(龍華新區 供圖)龍華新區成功舉辦世界精英模特大賽全球總決賽等頂級賽事。(龍華新區 供圖)
  • 龍華新區啟動濕地生態園、生態文明示范園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龍華新區 供圖)龍華新區啟動濕地生態園、生態文明示范園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龍華新區 供圖)

龍華三年

  • 龍華新區傳承特區基因,發揚拓荒牛精神,取得了優異成績龍華新區傳承特區基因,發揚拓荒牛精神,取得了優異成績

改革之先

  三年來,龍華新區緊緊圍繞“創新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多點突破,牢牢把握“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主攻方向,突出問題導向和制度創新,按照有基礎、有特色、叫得響的原則,制定改革“135”計劃,爭當全面深化改革新特區。
  目前,部分重點改革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政府投資項目審批“零時限”改革,簡政放權、優化流程,推動大型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317個工作日縮短至98個工作日。新區基層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改革,探索基層管黨治黨新模式,獲評首屆中國治理黨建創新十佳。
  在創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模式方面,實現了從國家到地區的“四個率先”﹔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社會融合新路徑探索——大浪青工“第三個8小時”項目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十大最佳案例”﹔在大部制體制下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動50項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

  • 龍華新區創新驅動型經濟初步形成,圖為寶能科技園龍華新區創新驅動型經濟初步形成,圖為寶能科技園

產業之進

  龍華新區明確了“產業體系高級化、產業布局集群化、產業載體規模化、產業配套優質化”的產業轉型升級總思路,通過強政策、建載體、拓空間、引項目、抓配套、優服務,打造龍華經濟“升級版”。
  龍華新區GDP由2012年增長1.2%到2013年增長4%,2014年增長了8%,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兩稅收入和財政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5.3和23個百分點。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比重達38.97%,比2012年提高10.3%,低端產業不斷被淘汰,外貿依存度持續降低。
  新區創新驅動型經濟初步形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兩項指標均排名全市第三。新增創新產業園13家,吸引了長安標致雪鐵龍、華潤三九醫藥等237個優質項目落地,投資額達3818億元,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 龍華新區衛生事業邁上新台階,看病難問題得到緩解龍華新區衛生事業邁上新台階,看病難問題得到緩解

民生之福

  三年來,龍華新區確立“保基本、可持續,補短板、兜住底,強基礎、增活力”思路,將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連續三年共投入81億元,興辦341件民生實事。
  學校建設創造“龍華加速度”,新建、改擴建學校10所,新增中小學公辦學位16500個,新增幼兒園12所,建成普惠性幼兒園66所。
  兩所區屬醫院從街道醫院一步跨入三級行列,正在創三甲,“四位一體”新型社康中心建設全國領先,引入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等16名特聘專家,醫療衛生機構數和每千人口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分別增長38%、34%、49%,看病難問題得到緩解。
  在全國率先實施困難群眾綜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以內,完成文瀾苑等6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設3.7萬套。

  • 龍華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龍華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城市之新

  三年來,龍華新區緊緊圍繞“特區一體化”,推動城區環境發生根本改變。
  梅觀高速取消收費,新彩通道建成通車,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及地鐵6號線即將上馬,新建、續建道路121條,打通梅龍大道等15條斷頭路,交通樞紐地位初步形成。
  觀瀾茜坑水廠二期擴建工程完成,日均供水能力增長27%﹔完成500公裡給水管網改造,自來水普及率100%﹔燃氣管網覆蓋率提升10個百分點,達58.5%;開工建設7座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
  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城市更新實施路徑,從2012年的“零”完成量增長至11.38公頃,上升為全市第三。
  實質性啟動九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大浪時尚創意城、北站商務中心區、觀瀾湖新城、龍華商業中心等四大新城加速崛起,中航九方等一批商業綜合體成為新區商業新地標。

  • 龍華新區基層治理亮點紛呈

治理之善

    三年來,龍華新區建立起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開放性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組建市民文明觀摩團,成立公共文明促進會,邀請“兩代表一委員”深入社區,發掘亮點,查找短板,建言獻策。
    探索社會治安“塔式管理”和“貓眼大圍合”新經驗,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總警情、八類暴力警情、“兩搶”年均降幅超過20%,六大專項行動排名全市第二,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高,在全市民意調查中排名第三。 依托大數據,推行“一証走龍華”,打造“織網工程”龍華升級版,全市現場會即將在我區召開。
    率先建立居委會活力資金,惠及100多萬轄區群眾,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提前一年超額完成,風景林建設走在全市前列。構建了以西頭新村為代表的“城中村”社區自治新模式,受到省市有關方面的高度肯定。

解讀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