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直播

倒序顯示 順序顯示
  1. 11:51
    人民网

    本次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研讨会到此结束,请留意人民网后续报道。

  2. 11:51
    人民网

    张志安:最后,我要向所有为罗湖“双周发布”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领导、发言人和媒体人致敬,向所有关注和支持罗湖“双周发布”的公众致敬,也向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致敬。
    我想正是生在这个时代,罗湖抓住了机遇,罗湖加快发展,我们每个人感受到、关注到罗湖,我们参与其中。
    “双周发布”是罗湖发展的一个缩影和窗口,它让罗湖的发展在对外传播上,在舆情引导上更加坚定有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新闻舆论的保障。
    我个人作为一个高校学者愿意继续跟踪、关注和研究罗湖的“双周发布”,也愿意继续为“双周发布”建言献策,祝罗湖“双周发布”越办越好、越办越实、越办越精彩!谢谢大家!
    我们第20场罗湖“双周发布”,也是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的研讨会就到此结束,“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是那么灿烂、明亮,也充满汗水。这里面也有一点泪水,因为太辛苦了。让我们期待未来要走的日子充满阳光。谢谢大家!

  3. 11:50
    人民网

    张志安:网络基因实现了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知识基因提供了我们做“双周发布”的能力基础,而服务基因才是“双周发布”追求专业、追求卓越的不竭源泉。
    放眼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罗湖“双周发布”形成的基层新闻发展的独特模式和成功经验,是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化15年在基层开花结果的创新典范,也是政府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生动缩影。

  4. 11:50
    人民网

    张志安:过去一年加上今天,整整20场“双周发布”,前期注重策略沟通准备,当中能够非常强势和专业执行,后期跟踪效果,罗湖形成了双周新闻发布的经验,包括怎么增进议程设置,强化政民对话,评估传播效能;整合各方资源、集体全情参与,罗湖双周发布已经探索出刚才几位领导都讲到的基层新闻发布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的科学路径;同时也锻炼人才队伍、传播城市品牌、积极引导舆论,罗湖“双周发布”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政府公信力、引导力和服务力的切实体现和整体提升。“双周发布”现场内外的准备过程、发布形式和保障机制,体现出罗湖“双周发布”的“服务基因”。
    我想到用关键词总结罗湖“双周发布”的时候还是想到了“服务”。因为有了这个初心,有了这个定力,我们做一切工作再苦再累都觉得有价值,都充满了力量。

  5. 11:49
    人民网

    张志安:那场“双周发布”现场观摩让我感到很兴奋。在发布过程和发布结束后,我用微博、微头条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了“微传播”,也带来了数十万次的阅读量。我把罗湖“双周发布”的报道转到全国新闻发布专家交流群中,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的共同点赞。他们都对罗湖投来了关切和赞赏的目光。 

  6. 11:49
    人民网

    张志安:三是“双周发布”空间里面我们都能感受到的协同和服务意识。去年,我曾经到罗湖“双周发布”现场观摩一场以医改为主题的发布活动,从线上由宣传部、发言人和媒体人共同参与的微信群的讨论,到线下发布现场卫计局副局长、医院代表等发言人的专业发布,到各方代表、委员、媒体记者的现场互动,我深深感到罗湖区委、区政府不断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执政力、罗湖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创新的推动力,和罗湖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建设共享共治社会的服务力。
    刚才书记也提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也是我们真正的初心。我要在这里特别插播一句,我刚才在发布会之前接受媒体采访。媒体问到,罗湖“双周发布”经验要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个字“累”。基本上我觉得兄弟同行单位要了解罗湖“双周发布”的工作量,了解到走上前台的发言人在前一天晚上半夜两三点还在准备,了解到罗湖区新闻中心的团队,还有媒体、设计公司共同参与,熬夜加班加点的工作热情,你就知道罗湖“双周发布”一方面非常有值得复制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非常难复制。所以我提议在这个环节向所有辛苦为发布会投入的同仁表示深深感谢!

  7. 11:49
    人民网

    张志安:在过去一年通过“双周发布”形式,罗湖区新闻发言人获得了真正走上前台,常态化参与、近距离观摩、专业化提升的有效机制和创新载体。再好的学习都没有做中学、学中做立竿见影,而且是从内到外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自我提升,这也是罗湖“双周发布”能够成功,能够一路坚定走来的“知识基因”。

  8. 11:48
    人民网

    张志安:之后,我们曾经把新闻发布的学习、互动和交流转移到了微信群中,继续在网络课堂上针对热点话题、焦点事件的新闻发布进行策略交流和经验总结。我非常感谢罗湖给我提供机会和一线发言人进行紧密交流、无缝对接,也让我在罗湖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发言人。
    2015年,我再次来到罗湖区录制了一门“新闻发布公开课”,一共20讲、每一讲15分钟。罗湖区委宣传部做成了微课程,上传到罗湖区电子政务平台中,实现了线上新闻发布培训的常态化,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发言人,都可以点击短视频了解新闻发布的相关知识,把这种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身上。从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罗湖区新闻发言人的学习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9. 11:48
    人民网

    张志安:二是课堂空间里的学习和对话意识。2013年,我应邀给罗湖区的新闻发言人做培训讲座。让我吃惊的是,那次培训是全员培训、实战培训。2天时间里,主要职能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全部走向了实战演练的前台,而且覆盖到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话题。那两天的培训,罗湖区新闻发言人的学习热情、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10. 11:48
    人民网

    张志安:“罗湖家园网”的独特功能和魅力背后,体现了罗湖区政府开放包容、共治共享的执政理念。同时,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新传播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传播的高效率、快捷化,打造互联网舆论引导的社区平台和互动机制。罗湖区政务传播的技术思维和理念走在了前列,也发挥了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作用。这种网络空间中体现的“公共表达+公共传播+公共治理”思维,为今天的罗湖“双周发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网络基因”。
     

  11. 11:47
    人民网

    张志安:我想给大家做一个解码。如果我们从基因或者后台的角度来看罗湖“双周发布”是如何诞生的,我脑海当中就会想到三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网络空间里的包容和开放意识。2012年我到中山大学任教不久,就应邀到深圳来讲课。罗湖是第一个向我发出邀请的。我第一次听说了罗湖家园网,也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基层政府构建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所创造的政民互动、社会治理的创新格局、机制和效果。 

  12. 11:46
    人民网

    张志安:韩主任发布本身就让我们领略到了深圳市发言人的水平和魅力,而且他刚才讲深圳的新闻发布在全国走在前列,我有一个感触,罗湖的“双周发布”让深圳的基层新闻发布在全国不仅走在前列,而且走出了引领和示范的水平。
    接下来由我从专业的或者从学者的角度,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一部分的参与者的角度来作一个简要的发布。
    我是一个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我主要做政务传播、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等相关的研究,也长期给各个地方政府部门讲授关于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相关的课程,也曾经多来过罗湖,还参与了国务院新闻办省部级新闻发布评估研讨工作。
    过去这些年,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与、感受、了解、观察、研究罗湖的新闻发布、舆情引导和城市传播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相关的工作。

  13. 11:44
    人民网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总结发言。

  14. 11:43
    人民网

    韩望喜:最后,我相信,罗湖“双周发布”一定能够初心不改、不断创新、越办越好,为新时代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多探索和更大贡献!希望明年我会再来观礼,谢谢大家!

  15. 11:42
    人民网

    韩望喜:罗湖“双周发布”打造了“新闻发布、城区营销、新闻发言人培训、政民互动、融媒体链接”的大发布、大协同、大互动、大传播多维共振平台,这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也是切实加强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治理解读,常态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进高质量政务公开建设的有力保障。

  16. 11:42
    人民网

    韩望喜:今年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15周年。以2003年应对“非典”公共危机信息发布和公开为起点,15年来,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日趋成熟。同时我们也看到,今日新时代,舆论传播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形势新挑战对新闻发布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系列部署,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17. 11:42
    人民网

    韩望喜:一直以来深圳的新闻发布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较早建立了制度化的新闻发布的体系,我们有很好的经验。作为改革的先锋城区--罗湖区积极响应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罗湖的新闻发布工作为全市提供了很多新鲜的经验。比如早在2007年罗湖就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三级新闻发言人队伍,目前已经涵盖了250家发布单位、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助理645人之多,并指定各单位新闻发言人由“一把手”担任,这需要胆略的。2010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齐备的全区三级新闻发布体系。2013年,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舆情三级协同应对处置体系,依托全区“舆情综合处置平台”制度化全链条运作,针对辖区热点和群众诉求,各级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所有这些工作,这些繁复的、精细化的,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精力的工作罗湖区都是非常扎实地推进,为罗湖在全国首创“双周发布”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表示钦佩。

  18. 11:41
    人民网

    韩望喜:一直以来,作为新闻发布的老人了,我一直从事这个工作,我一直在想新闻发布做什么呢?我想起一句话“连接民众的心”,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是政府的态度,什么是民众的心声,怎么样准确地传达出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他们对发展经济和政务方面的决策,准确地表达出党和政府的决策,同时能够很准确地俯下身子倾听民众的声音,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融媒体的传播,让大家能够知晓,跟大家互动,让大家参与,这是新闻发布最重要的意义。罗湖“双周发布”抓住了这个重点,而且非常精细化地运作,不忘初心,我觉得非常有总结的必要。

  19. 11:40
    人民网

    韩望喜:罗湖“双周发布”是我市新闻发布工作实践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全国基层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启动一年来,在提升新闻发布能力、社会舆论引导力、党委政府公信力等方面成效明显,有非常多生动的故事,有非常好的经验,所以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借鉴的意义。在我这边来看,罗湖的“双周发布”是基层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标杆和典范作用。

  20. 11:40
    人民网

    韩望喜:我代表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对罗湖“双周发布”举办一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新闻发布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21. 11:39
    人民网

    深圳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发言。

  22. 11:39
    人民网

    王守睿: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既有一份辛勤耕耘的丰收喜悦,又有一份续写精彩的热切期盼,更是一份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希望罗湖“双周发布”新起点再出发,继续做大做强,讲好新时代新罗湖新故事,为罗湖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23. 11:38
    人民网

    王守睿:为此,我们将力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城市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深港融合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文明城市创建机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物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等多项重点改革,我们将用好“双周发布”平台,多维度讲好罗湖改革故事,及时让公众知晓、看懂我们的任务书、进度表、成效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升社会认同感,也让群众,让市民监督我们党委政府的政策执行和实施。同时,罗湖区作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双周发布”将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4. 11:38
    人民网

    王守睿: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罗湖全面推进发展的实干之年、拼搏之年、加速之年。罗湖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站位谋划改革、大力度推动实施、硬举措强化落实,力争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前列。

  25. 11:37
    人民网

    王守睿:罗湖“双周发布”从去年7月启动以来,品牌效应和发布成效的凸显已经成为鲜活解读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营销罗湖城区整体形象,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共识的重要窗口和亮丽名片,引发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如: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全域消费地图、金融科技谷等专题发布,解读了罗湖未来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效引导了社会预期;医改教改、治水提质、交通治理、城市管理、大爱罗湖等专题发布,在“补短板、惠民生”重点领域,较好回应了群众切身利益诉求的关切和期盼;南湖、翠竹、笋岗等街区及“大数据解读罗湖”城区专题发布,以身边的实例、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新罗湖”。

    我想,正是近年来罗湖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敢于改革攻坚,才会有这么多令人瞩目的“罗湖故事”,这也是我们上台发布的底气和自信。

    一些辖区重点企业也走上了发布台,为罗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代言,“双周发布”也成为了罗湖人为城区代言的大舞台。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双周发布”,罗湖重返舆论焦点。这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新罗湖建设,凝心聚力助推罗湖全面振兴发展。

  26. 11:36
    人民网

    王守睿:此外,它也是我们改革方法论在罗湖的应用。一项重要的改革能不能成功不光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也不光取决于我们的资源有多好,还取决于你的方法,你能不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下,能够把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从这点上讲这也是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27. 11:35
    人民网

    王守睿:这些智慧怎么形成的,这些力量怎么汇聚的,这些共识怎么达成的?一定有非常好的渠道和方式。“双周发布”怎么理解?我认为“双周发布”不仅创新城市营销的方式,创新城市管理的方式,我觉得在更大层面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在罗湖的丰富和发展。要真正听到人民的声音,要真正让政策为人民所接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做实事,而且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推动。这是我们“双周发布”新时代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28. 11:34
    人民网

    王守睿:我们在前进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障碍有些是自身形成的,也有历史发展中带来的。但是罗湖人在困难和障碍面前敢于破题,而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成效。我们为自己的城区,为自己的城市,乃至于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奉献了一个个精彩的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成果,比如棚改、旧改、医改等等。罗湖不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让深圳为罗湖自豪,让国家对罗湖期待的道路。这是来自全体罗湖人的智慧,也来自于社会的支持。

  29. 11:33
    人民网

    王守睿:今天的罗湖为什么还能够凝聚人呢?为什么还能够重返舆论的焦点?为什么她敢于比肩先进的城区?为什么还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知道罗湖曾经辉煌过,所有的老罗湖人对过往的历史和历史成就都感到很自豪。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我们也曾经迷茫过,我们也曾经痛苦过,我们也曾经焦虑过。我相信稍微在罗湖工作时间长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从迷茫、困扰和焦虑中走出来,走上一个可以重新追求自己理想和梦想的道路,这个方向来自于哪里,道路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所有罗湖人的共同努力、共同追求,所有人的共同智慧。罗湖在各个城区你追我赶之中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些年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这种力量又来自于哪里?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负重前行,而且还走得比较快,而且越来越快,为什么?我想也来自于我们城区,来自于我们人民,来自于所有的罗湖人。

  30. 11:31
    人民网

    王守睿:今天是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也是第20场发布,我非常荣幸,也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也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罗湖建设与发展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及媒体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敬意!也向“双周发布”的工作团队表示感谢。
    在微信朋友圈常常可以看到,很晚的时候,“双周发布”的团队还在沟通,还在工作,没有这样的付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力量,更不可能形成我们的成果,服务我们的城市。所以我借此机会对所有支持关心“双周发布”的朋友们、社会各界,包括我们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31. 11:16
    人民网

    深圳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守睿发言。

  32. 11:14
    人民网

    王萍: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双周发布”在拓宽发布主体、提高居民参与度、扩大影响力等方面还需继续发力、持续提升,要让发布更加可听可信可亲,要为受众奉上更加精彩的讲述,听完一期还期待下一期。罗湖“双周发布”是属于大家的舞台,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发出罗湖好声音,讲出罗湖好故事。相信有大家的精心呵护、共同培育,“双周发布”这个一年前的初生婴儿,而今的学步儿童,一定会早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葱少年,让我们一起见证她的进步、参与她的成长。谢谢大家!

  33. 11:11
    人民网

    王萍:抱着这颗初心,我们在罗湖多年积淀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三级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等深厚基础的优势上,提出了“双周发布”的最初设想,旨在推动新闻发布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基层党委政府首创常态化、规范化新闻发布机制,这既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模式可复制。
    一年来,我们精干的团队面对持续创新的挑战,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迎接了一场又一场的发布,每一场发布都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以及不同的发布人,方式也不一样。没有这种情怀、责任和担当是很难坚持这一年多的工作状态。
    一年来,我看到我们的团队工作又苦又累,我也很心疼,我们自己也经常在自己调侃,为什么把双周定得这么高的频度,是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这种“自讨苦吃”,换来了罗湖关注度的提升,换来了城区形象的重塑,换来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以及政民互动的加强,还有发言人媒介素养的升华,我觉得再苦再累,我们心里还是充满骄傲和自豪。在此,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参与“双周发布”在座的各位,还有方方面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不过可喜的是,在中山大学等众多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在承办团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下、在新闻发言人和发言人助理的积极参与下、在新媒体矩阵的协同推广下,“双周发布”最终构建起“新闻发布、城区营销、新闻发言人队伍培训、政民互动及融媒体链接”的“1×N”多功能共振平台。工作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

  34. 11:10
    人民网

    王萍:2016年以来,中办、国办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及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特区创办之初的主战场,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也迎来了新使命,期待实现新跨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讲好罗湖故事,做好城区品牌营销,推进政民互动,不断提升罗湖的人文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不仅是新时代罗湖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罗湖宣传人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35. 11:10
    人民网

    王萍:刚才,八位嘉宾的讲话非常精彩,每位嘉宾都是非常出色、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非常值得我学习。听了大家发自内心、感人至深的话语,我觉得我跟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同志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们会觉得再辛苦都值得。八位发言人从不同维度讲述了亲身参与“双周发布”的经历、体会、感悟,以及对“双周发布”的期望。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双周发布”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厚爱、关注和期待!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试水探索、优化设计和精心打造,罗湖“双周发布”已逐渐成为城区营销的主窗口、政民互动的连心桥、新闻发言人队伍的练兵场、融媒体链接的大平台,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天,借“双周发布”一周年专场、同时也是第20场主题发布的机会,我很荣幸与大家共同回顾分享罗湖“双周发布”的成长故事。


  36. 11:07
    人民网

    深圳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发言。

  37. 11:05
    人民网

    王莹:在双周发布一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于专业能力,具有出色的传播和媒介素养的新闻宣传团队的工作。有对热点议题的设置,有对媒体融合传播方式的使用,所有这些,已经赶上,甚至在部分程度上走在了一些专业新闻机构的前面,这种学习与进步的能力,专业的态度,我觉得是政府执政能力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升级的一个非常值得观察和肯定的样本。

    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一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内核。希望罗湖双周发布能够带来更多“好声音”,也期待双周发布越办越好。

  38. 11:04
    人民网

    王莹:第三是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在传播专业化上的进步和提升。双周发布给我带来的冲击还在于,政府机构自身对于传播专业,媒介素养,传播规律和媒体生态的深度学习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储备。

  39. 11:02
    人民网

    王莹:第二是体现了来自党委政府的“受众”本位思维。由此延伸到理念层面,双周发布其背后贯穿的是现代政府建立的“受众”思维,即公众本位思维。官方的新闻发布,在一个现代化治理理念下,“回答公众关注的议题”是其重要职责所在。正是在这种思维前提下,同一个声道中的对话才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而从双周发布这种制度性、常态化的发布来看,作为发布内容主题并非是针对突发事件,更多来自于政府主动发布的实际,在议题选择、内容设置等诸多方面,都主动在“回应罗湖人关注的议题”,这一点,从双周发布每期的主题可以清晰的得到体现。

  40. 11:01
    人民网

    王莹:我个人参加过很多政府主导的新闻发布会,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官方的内容表达,甚至个别部门还停留在自顾自的讲政绩,摆成绩的工作总结。

    从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来看,这种和公众的话语体系表达格格不入的说话方式,它其实会带来一种模板化、面孔化硬梆梆的感受。从刚才很多人分享的罗湖“双周发布”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罗湖“双周发布”其实是在对话体系上面打通了政府与公众在信息表达的供给和信息接受需求之间的鸿沟与差异,使得公众参与的互动和有效反馈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罗湖“双周发布”是用公众能够接受的、公众习惯的说话表达方式来跟我们进行沟通。

  41. 11:01
    人民网

    王莹:第一是打通了政民话语体系通道。很多参加过双周发布的媒体同行都说,双周发布在表达方式上的鲜活令人印象深刻。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政府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做出的非常有价值的创新。

  42. 11:00
    人民网

    王莹:一年过去了,对于这样一个我自己也参加过有过现场直观感受的事物,我想,现实效果和一年来的呈现,回答了我的上述很多问题。这些对“双周发布”的感受,也非常愿意和在座各位一起分享。

  43. 11:00
    人民网

    王莹:作为从业十四年的媒体人,从罗湖双周发布亮相伊始,我就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传播项目保持了高度关注。一方面,它是政府“主动为之”,自己给自己加码做出的尝试,另一方面,作为区一级党委政府,在对公众领域公开发声上愿意进行这样的改革,极为少见。所以作为媒体人,我对这样一个旨在常态化的新动作究竟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创新是否只停留在形式上,持谨慎乐观的观望态度。

  44. 11:00
    人民网

    南方都市报深圳政经新闻部主任王莹作为媒体代表发言。

  45. 10:58
    人民网

    吕冰冰: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有人说,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想加上一句,还有一个不变,可以安放我们灵魂,就是直面变化、拥抱变化、与变化共舞。
     

  46. 10:57
    人民网


    吕冰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点儿也不抽象。南方日报有一个版面叫“看罗湖”,在它的发刊语里,我写过一句话:看罗湖就是看天下。一滴水可以照见大海的光辉。

    罗湖社区家园网、罗湖医改、罗湖棚改、双周发布,这些年,罗湖的这些动静,虽然发生在基层,它的格局绝对不是基层,所以它往往能获得全省、全国的关注。双周发布要探索的,是在融媒体时代,基层党委政府如何提高新闻引导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是试图回答时代之问。

  47. 10:56
    人民网

    吕冰冰:我想,南京来的客人,也get到了什么是深圳软实力了吧?每当置身于罗湖的现场,我经常会这么想,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外来者,一个外媒记者,看到这样的现场,我会怎么解读?这是真实的、正在发生的故事和场景,在这里,可以读懂中国。我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这里,我经常读到的,是中国的进步。

  48. 10:55
    人民网

    吕冰冰:这种实战培训,意义已经超越了一次例牌的新闻发布会。它传递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不是一句口号。所以我也见证了,筹备团队特别辛苦,每一场发布筹备,都好像一次战役。很多时候,筹备的过程,就是相关部门全体人员的头脑受洗礼过程。在全区系统性地推行双周发布,就是全方位地培训政府部门的民本、民生思维。
     

  49. 10:55
    人民网

    吕冰冰:在各个部门进行发布准备时,这种全新的受众视角就给了发布者、给了发布部门一次从外到内的逆向思维培训:你每天的工作、日常忙碌的事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从外向内看,它是什么样子?一圈头脑风暴下来,把百姓视角植入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意识之中,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许多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思考维度。

  50. 10:52
    人民网

    吕冰冰:更难的是另一个层面的创新。“双周发布”设计之初就对发布结果有要求,追求转发量、追求流量。融媒体时代的营销多难,在座的各位,想必都深有感受。不是我说,你就听了。我得想想,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角度,才是你感兴趣的。双周发布不是一个俯视、宣讲的视角,而是平等、沟通的视角。受众需求导向成为“双周发布”最重要的特点。

  51. 10:52
    人民网

    吕冰冰:南京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这个平台,真的不是简单找个场地,立个台子,就能建起来。它是全链条的创新,它的每一个环节,从策划主题开始、确定发布内容、再落实为发布的文稿、PPT,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受欢迎的视频,一段6分钟的视频背后可能是一群人一周的劳动量。发布结束,传播正热,适合各种媒体介质的传播产品要被立即生产出来。这些,都是结结实实的工作量,根本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52. 10:52
    人民网

    吕冰冰:一个多月前,双周发布是环水主题的那一场,我坐在场下。只要不是出差,我差不多参加了每一场双周发布会。那一场,我的旁边,坐着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特别赶来观摩学习的两位客人。应该说,那是一场“双周发布的”常规发布会,发布人主讲,有PPT,还有视频,有现场问答。两位南京客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在现场,生怕漏掉一点信息。会后,他们跟我交流说,工作量太大了,别说是“双周发布”,一月发布一次,准备工作都会是海量的。

  53. 10:51
    人民网

    吕冰冰: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景,我好像似曾相识。我想起了“罗湖社区家园网”。在PC机时代,我们庆祝过罗湖家园网的生日,当然,现在它在移动端也有了家。我跟罗湖的缘份足够长了,可以说,这许多的平台,我目睹了它们从酝酿到出生成长的全过程。包括今天,让我们大家聚集到一起的,“双周发布”平台,我肯定是它从酝酿到出生成长的“目击证人”。

  54. 10:51
    人民网

    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副主任吕冰冰作为媒体代表发言。

  55. 10:50
    人民网

    朱丽杰:今年,我们与其他7家文创企业进行了“双周发布”文博会的联合发布,获得了国内外融媒体发布及转发重点文章500多篇!连续承办了13届文博会分会场的艺展中心,站在罗湖区委区政府提供的宣传坐标上,向全国发声,向世界发声,让更多的人注目艺展,注目罗湖。

  56. 10:49
    人民网

    朱丽杰:这是我熟悉的罗湖:承载着改革基因和血脉,默默负重勇敢前行;这又是一个陌生的罗湖,多元共生,充满希望,展示了全新的城区形象。这场发布会,不仅让我对罗湖改革升级的思路、发展前景和产业布局规划有了全新的认知,也重塑了罗湖城区影响,有力提振了外界对罗湖前景和未来的信心。

    我不仅作为政协委员旁听了多场“双周发布”,也作为企业代表成为今年文博会专场发布的联合发布人。我所在的艺展中心,是根植于罗湖18载的本土品牌。借助于文博会的春风,得益于罗湖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如今的艺展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家居饰品的首选采购基地,更是各国高端工艺美术和生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57. 10:49
    人民网

    朱丽杰:特别是“大数据解读新罗湖”这场发布,通过今日头条提供的大数据,从空间、产业、民生、环境等36个维度给罗湖建模,生成了“新罗湖”大数据概貌:空间争夺战,产业翻身仗,罗湖成功逆袭,重返舆论焦点。当最后播放《最有想象力的罗湖》视频的时候,我不禁感慨万千,甚至有点“泪目”的冲动。

  58. 10:49
    人民网

    朱丽杰:原来我们罗湖财政每年的三分之一投入教育;原来我们罗湖,生态福利如此得天独厚,宜居优势也是首屈一指;原来罗湖的未来如此可期,发展空间最大的科技产业带,也在罗湖……可以说,双周发布一方面对罗湖老城区多年积淀的综合优势进行了全面梳理,另一方面展示了罗湖产业升级的新方向和新希望。

  59. 10:48
    人民网

    朱丽杰:罗湖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还是那么熟悉;但 “双周发布”这个平台展示出的罗湖新面貌,那种却不停的刷新我们的印象:原来我们的罗湖居民,经历三年医改后,已可以享有覆盖一生的、专业的健康服务。

  60. 10:46
    人民网

    朱丽杰:作为政协委员,参与议政是我们的职责。以往对罗湖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多数通过年底政协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是组织的专项调研活动。现在,每场“双周发布”都有在政协委员微信群里发预告,大家可以报名参加,我看报名挺踊跃,反响也很好。因为通过“双周发布”这个平台,让我们可以从更多角度、侧面去了解罗湖——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罗湖。

  61. 10:46
    人民网

    朱丽杰作为政协委员代表发言。

  62. 10:45
    人民网

    彭海燕:我还记得,在前不久的环水局专场中,有位现场观众当面提问环水局发言人“年年治水年年臭,那你们打赢治水攻坚战的信心从何而来?”环水局发言人并未回避如此辛辣的提问,而是认真剖析了治水形势、思路和举措,向公众释疑解惑。这样面对面的有效沟通,让新闻发布展露出新气,带来了生气,是一种有益探索。

    在我看来,创新网络时代与居民和网民打交道,并进行有效沟通的新机制,是“双周发布”接地气、展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价值所在。

  63. 10:44
    人民网

    彭海燕:第二,“双周发布”提升了政民互动的诚意和效率。我也经常关注我们罗湖的家园网等论坛,罗湖的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境都是网民热议的话题,“双周发布”并不回避这类舆论热点,在交通、城管专场发布中都及时回应了网友和居民最关注的问题。

    此外,“双周发布”还在不断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比如发布活动预告、在人民网进行图文直播等等。最吸引我的环节是现场互动,观众可以向发布人提问,发布人现场予以解答。

  64. 10:43
    人民网

    彭海燕:通过“双周发布”,让我们居民感受到了政府对于民生工作的关切:“大爱罗湖”五年发放帮扶资金五千多万元、罗湖超三成财政用于办教育……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传递出政策的民生温度。让居民和网民知晓、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意图并非易事,但“双周发布”就像拽住风筝的那根线,在为居民打开这些 “异度空间”的时候,牢牢抓住新闻发布供给侧改革这个主线,讲故事、挖数据、摆事实,不但不离地,而且还很接地气,显示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家园情怀。

  65. 10:41
    人民网

    彭海燕:通过“双周发布”,让我们观察罗湖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罗湖通过城市更新打响城市空间争夺战、通过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打响产业发展翻身仗的创新举措,颠覆并改变了 “罗湖是老城区、老产业、老形象”的陈旧看法。

  66. 10:41
    人民网

    彭海燕:看了这么多场发布会,最大的感触是:第一,“双周发布”为我们居民打开了一个罗湖的“异度空间”:描述了罗湖未来的高度、拉阔了市民视野的宽度、传递了社情民意的温度。通过“双周发布”,让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罗湖整个城市规划的战略高度:高站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高标准打造笋岗深圳中轴线CBD的发展蓝图,在我们居民心中一下子树立了起来。

  67. 10:40
    人民网

    彭海燕:结缘“双周发布”,是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罗湖高交会“双周发布”的微信文,文内把罗湖四个高新科技企业比作四大武林门派进行PK,如此生动亲民的方式,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后来形成了习惯,每隔半个月就在“新罗湖”公号上看看本期的发布内容;再后来人民网的图文直播也来了,信息量更大更直观。

  68. 10:40
    人民网

    彭海燕作为辖区居民代表发言。

  69. 10:39
    人民网

    陈晨:感谢罗湖“双周发布”,不仅提供了这个媒体高度聚焦的平台,来全方位展示罗湖医改成果;通过活动也培训了我们的宣传团队,策划和宣传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更鼓舞了我们集团职工,让我们为了实现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努力前行!

  70. 10:39
    人民网

    陈晨:参与这个活动也让我们感受颇深,不流于形式的融媒体运营思路,对内容传播良好的把控、发布会简洁大气的整体包装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组织策划—沟通—材料准备—会务准备—现场发布—媒体传播,环环相扣,展示了罗湖宣传部门强大的策划力和执行力。

  71. 10:38
    人民网

    陈晨:由于不少发布人都是专业大咖,为了确保他们的医疗工作时间,新闻中心不怕麻烦,一个个上门单独访谈。 他们从大量的访谈信息中梳理出重点和亮点,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对发布人逐一提出了发布纲要,并共同打磨发布讲稿,还为每位发布人准备了PPT:体现精华信息,以最新闻的方式进行图文展现。PPT准备就绪后,又安排了提前试讲,从发布技巧、仪态、语速等等对发布人逐一进行了点评和辅导。 发布前,“双周发布”通过人民网发布预告介绍,开通直播端口进行预热。 在半个多月的筹备期中,我们专门建立的微信群中信息不断,策划、设计、后期制作等各个团队与发布者之间反反复复、事无巨细地进行各类沟通、核实和探讨。

  72. 10:38
    人民网

    陈晨:首先是策划功底深。6月初,在与卫计局共同确立发布基调和发布主题后,区新闻中心团队迅速召开了策划碰头会,引入专业媒体记者充分头脑风暴,提出专业建议,确定了总框架、发布人选和主讲内容。本场发布组织难度很大:发布人共有7位(多数没有发布经验),主讲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主线不算突出。如何让这场发布既有政策概况又有动人细节、既有高度又有情怀,确实很考验筹备者的专业水平。 

  73. 10:37
    人民网

    陈晨: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说实话,作为多年的媒体从业者,在深度参与了“双周发布”的筹备后,我震撼于工作量之大。在我看来,“双周发布”的成功,得益于有一支专业敬业的团队,得益于一套科学的工作全链条。

  74. 10:36
    人民网

    陈晨:而且不仅现场发布效果精彩,之后的传播效果也很赞。据统计,这两场发布会在人民网等国内外融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及转载近150篇次,腾讯大粤网弹窗共计吸引到30多万点击量,人民网图文直播再现及回看人次超过20万。两场特殊节点的成功发布,让焕发新生的罗湖医疗系统广受瞩目。

  75. 10:36
    人民网

    陈晨:而今年6月29日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医改三年来的“成果献礼”,发布人包括了行业大咖、基层社康家庭医生和公卫医生……从高尖端的基因队列研究到B超医生的“刀下留人”,从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到基层社康家庭医生对一家四代人全生命周期的照护,从出色的疫情防控到医疗“精准扶贫”……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和6位优秀医务工作者代表,以先锋团队群像的方式,向公众展现出医改三年后的罗湖医疗新高度。 “很震撼!”“有担当!”现场观众和网友不吝溢美之词。

  76. 10:36
    人民网

    陈晨:先来回顾一下这两场发布会。去年罗湖“双周发布”刚启动不久,就为“罗湖医改”量身定制了一次专场发布:用一个罗湖家庭从出生前到生命终点,所能享受到的各类医疗服务,串讲起“罗湖医改”的核心信息和成功之处。巧妙的构思赢得公众点赞,也为随后由国务院医改办和国家卫计委召开的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广罗湖模式作了铺垫。

  77. 10:35
    人民网

    陈晨:从去年到现在,有幸深度参与了两场卫计系统的“双周发布”,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78. 10:35
    人民网


    罗湖医院集团陈晨作为新闻发言人助理发言。

  79. 10:35
    人民网

    研讨会现场,观众在认真聆听。

  80. 10:32
    人民网

    梁锐:三是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实力,推动了企业的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当企业借此平台发声时,无形之中也大大提升了自己品牌实力,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比如水贝珠宝的专场发布,就为“一带一路”泛珠宝时尚产业联盟营造了热烈的舆论效应和广泛的传播氛围。而且,也为我们企业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部门提供了绝佳的锻炼和培训机会。

    四是“双周发布”是罗湖人身上流淌的改革血液,是勇于改革的一个例证。近年来罗湖区委在医改、教改、棚改、基层治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取得了市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双周发布”我认为也是罗湖宣传人的创新和挑战,并且这种挑战是非常成功的。最后感谢“双周发布”,也希望它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共同发展!

  81. 10:31
    人民网

    梁锐:二是通过提供专业的宣传服务,优化了辖区营商环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号召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但目前提的最多的是从审批、税收、执法等方面更好地提高政府效能,为企业进行服务。但我认为,“双周发布”可谓是通过提供最优质的宣传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典范:一方面,为辖区企业提供了集“策划——撰稿——发布——互动——传播”等等全链条、专业化的宣传服务;另一方面提供了媒体高度聚焦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可以说,这是为企业在打造品牌、招商引资方面提供了最切实和贴心的帮助,将切实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辖区的综合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

  82. 10:30
    人民网

    梁锐:一是为基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众所周知,“双周发布”是基层党委政府常规化新闻发布的平台,发布主体一般是党委、政府各部门;但水贝珠宝集团却获得了这次宝贵机会,主要是作为辖区重点企业,水贝珠宝集团是水贝珠宝转型升级和推动中国珠宝产业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重要推手。

    这次例外的背后,体现的是“双周发布”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贴地而行的服务意识,很好地平衡了政府责任、区域产业、国家大政方针、企业发展等多方目标。通过为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创造更多机会,“双周发布”可谓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成功实践。

  83. 10:29
    人民网

    梁锐:我就结合水贝珠宝集团这次推介中的收获,谈几点“双周发布”对辖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84. 10:29
    人民网

    梁锐:事实上,作为罗湖区政府重点打造的“10大产业区”之一,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深圳水贝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水贝打造成“世界宝都”。水贝珠宝集团则有幸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之一,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指引下,致力于为深圳水贝珠宝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国际化桥梁,为世界宝都添砖加瓦。所以,在水贝珠宝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双周发布”提供的这次宣传机会,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来得正当时。

  85. 10:29
    人民网

    梁锐:就事后效果来看,这次推介取得了巨大成功,引发了中央、省、市及香港地区媒体的高度聚焦: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今日头条等门户网站及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发布文章达130多篇次,估计传播人群100万+;其中,人民网图文直播浏览量达35万次;腾讯弹窗点击量达23.8万次;今日头条点击量达10万次。强大的融媒体传播效应,使得“世界宝都”、“泛珠宝联盟”等话题在网络迅速发酵。

  86. 10:27
    人民网

    梁锐:2018年4月27日,水贝珠宝集团有幸作为罗湖珠宝产业的代表在“双周发布”平台做了一次《深圳水贝:世界宝都》的主题发布,回顾水贝前世今生,展望水贝美好未来,并宣告:随着“一带一路”泛珠宝时尚产业联盟的成立,深圳水贝将由中国“宝都”走向世界“宝都”。

  87. 10:26
    人民网

    深圳水贝珠宝集团总裁梁锐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88. 10:26
    人民网

    王水发: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罗湖教改”,我们就一定能办好罗湖人满意的教育。

    我们也希望,“双周发布”能见证我们实现罗湖“精品教育”的目标,见证我们办出具有深圳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教育。

  89. 10:25
    人民网

    王水发:今年高考,罗湖学子取得了高分突破、全面开花、整体提升的喜人成绩。其中,翠园中学王迪瑶同学跻身全省文科前10名,获得深圳市文科第1名,今年我区有4位同学将被清华北大录取。
    今年中考,我区桂园中学胥思宏同学以450分的最高分也获得了深圳市第一名(总分460分)。

  90. 10:24
    人民网

    王水发:过去的一年来,我们努力践行“双周发布”上对市民的承诺,积极谋划“罗湖教育改革”,围绕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家庭教育等五个供给侧,推出25个改革项目100个行动要点,挂牌成立了九大教育集团,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91. 10:23
    人民网

    王水发:今年1月27日,我们在罗湖体育馆举办了“罗湖教育2017年度发布暨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发布了12件教育大事。这一场年度发布其实是罗湖“双周发布”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好评。

    今年9月,我们还将进行第二轮“双周发布”。这一次我们将做一点创新,暑期我们将面向全区中小学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集大家对“罗湖教改”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以问题为导向、用数据来说话,能提高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事实证明,“双周发布”的媒体聚焦效应增强了市民对罗湖教育的信心,同时也转化成了罗湖教育人前行的动力。

  92. 10:21
    人民网

    王水发:去年9月22日,我在这里做了题为《从“有学上”走向“上好学”》的教育发布,着重谈了罗湖教育满足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有学上”的做法,以及如何实现“上好学”的思路,还回应了民办教育发展、未来学校建设和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场发布获得各种融媒体平台发布及转发100多篇次文章,罗湖教育引发广泛关注。

  93. 10:19
    人民网

    王水发:对于教育而言,它是一种展示与宣传,又是一种政民沟通与互动,还是一种公开承诺与接受监督。“双周发布”汇聚了权威、强势的融媒体,我们借助此平台向市民发布我们的教育规划、教育投入以及改革举措,让市民更多的了解教育发展情况,同时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有利于获得市民对我们教育更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可以说,“双周发布”对于提升罗湖教育形象,形成教育发展合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94. 10:19
    人民网

    王水发:“双周发布”是罗湖的一个创举,它是公开政务信息、深度解读政策、表明政府态度、塑造政府形象、优化政府公共关系、培养新闻发言人新闻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

  95. 10:18
    人民网

    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作为教育局新闻发言人代表谈对罗湖“双周发布”的认识。

  96. 10:17
    人民网

    赖建华:三是有利于打造笋岗品牌,建立片区的竞争优势。通过三场发布会,我们成功地为笋岗打上了“未来CBD”、“未来经济中心”的标签,向社会公众植入了“高大上”的片区印象。增加了笋岗对产业、资本、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了企业、投资者、居民、游客等对片区的认知度、认可度,从而构建起片区的竞争优势。

  97. 10:16
    人民网

    赖建华:二是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大报告第八章第六节详细阐述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习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第四点就是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双周发布”让基层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多了一个好用管用的工具,她是基层自媒体的实践,是基层引导舆论与民意的探索,有利于提高社会协同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社会、媒体、居民的良性互动。

  98. 10:15
    人民网

    赖建华:一是补齐了基层政府与居民的信息不对称短板。大家都知道,越往基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居民会关注国家大事,但不会关心街道办做了什么,也不了解街道办的决策与行为会对自身产生什么影响。“双周发布”给了基层一个发声的管道,能够全面、准确、真实地传递出基层政府的理念、思路与作为,提高了基层政府公信力,弥补了基层政府与当地居民信息不对称的短板。

  99. 10:14
    人民网

    赖建华:发布会后,我们获得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和评价:经过去年那场双周发布的强势曝光,笋岗在今日头条2017年用户最关注的罗湖关键词中排第一位;三场发布会下来,各类媒体融媒体平台对笋岗片区发布及转载相关文章近1000篇次。网络上部分网民和自媒体给笋岗冠上了“逆天”、“蝶变”、“精彩”等修饰词。总体而言,我认为“双周发布”机制对基层政府有如下意义。

  100. 10:12
    人民网

    赖建华:自2017年7月罗湖区首创“双周发布”战略以来,笋岗片区共举办了3场专场发布会,分别是由辖区企业主讲的《未来笋岗:深圳城市中轴线上的明珠》、《文博会专场》(工艺美术集聚区主题发布)和由我主讲的《笋岗:最值得期待的CBD》。据了解,笋岗片区应该是罗湖“双周发布”最高频次的主题之一,在已举办的19场次中占了3场。可以说,笋岗片区通过“双周发布”平台向社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推介。

  101. 10:12
    人民网

    深圳罗湖区笋岗街道党工委书记赖建华作为街道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102. 10:11
    人民网

    张志安:2017年7月14日,罗湖在全国率先开展“双周发布”,实现了基层新闻发布的常态化、制度化和专业化。一年以来,“双周发布”连续举办20场,今天恰逢“双周发布”诞生一周年,我们在这里用“发布”的形式来总结“双周发布”。
    今天,罗湖区领导,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助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媒体记者共聚一堂,见证“双周发布”一周岁生日。下面我给大家重点介绍几位嘉宾,他们是: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韩望喜,罗湖区委副书记王守睿,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深圳市网信办网宣处处长罗忠政。其他还有几位“神秘”嘉宾将在研讨会上逐个登场。

  103. 10:10
    人民网

    本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主持。

  104. 10:01
    人民网

    现场播放“双周发布”一周年回顾视频。

  105. 10:00
    人民网

     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研讨会正式开始!

  106. 09:23
    人民网

    罗湖“双周发布”一周年研讨会即将开始!

  107. 18:10
    人民网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将总结发言。

  108. 18:10
    人民网

    深圳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将发言。

  109. 18:04
    人民网

    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守睿将发言。

  110. 18:02
    人民网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将发言。

  111. 18:01
    人民网

    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副主任吕冰冰、南方都市报深圳政经新闻部主任王莹将作为媒体代表发言。

  112. 18:00
    人民网

    朱丽杰将作为政协委员代表发言。

  113. 17:58
    人民网

    彭海燕将作为辖区居民代表发言。

  114. 17:56
    人民网

    罗湖医院集团陈晨将作为新闻发言人助理发言。

  115. 17:54
    人民网

    深圳水贝珠宝集团总裁梁锐将作为辖区重点企业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116. 17:51
    人民网

    罗湖区笋岗街道党工委书记赖建华将作为街道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117. 17:44
    人民网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将作为区政府职能局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118. 19:46
    人民网

    7月13日(周五)10时,罗湖“双周发布”研讨会将在罗湖区新闻发布厅(罗湖美术馆负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人民网广东频道联合罗湖区委宣传部、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办,将邀请罗湖区政府职能局、街道、辖区重点企业新闻发言人代表等,分享经验和体会。同时,辖区居民、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将对“双周发布”提出看法和建议。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将从专业角度进行总结。

直播摘要

  •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常態化發布”為基點,以“高質量發布”為引擎,深圳市羅湖區自2017年7月起在全國基層黨委政府中首創“雙周發布”機制,開展新聞發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年來,“雙周發布”品牌與集聚效應已初步呈現:已成功舉辦專場發布19場次,相關發布內容被中央、省、市以及香港地區100余家融媒體平台報道及轉發約2800篇次。2018年4月,“雙周發布”榮獲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起的“粵治——治理現代化”2017—2018年度輿情引導類優秀案例第一名﹔南京市江寧區委宣傳部、哈爾濱市平房區委宣傳部等單位先后前來調研觀摩,並將羅湖區的“雙周發布”模式在當地復制推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