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家級創新載體項目最高可獲3000萬資助

2021年01月31日11:16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國家級創新載體項目最高可獲3000萬資助

  深圳建設全球一流5G應用標杆城市的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去年底,深圳出台《關於大力促進5G創新應用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多維度支持深圳市5G產業鏈條強化和提升。其中,《措施》提出推動5G應用技術創新,通過強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推動創新載體建設,有效推動5G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應用發展。

  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作為國家信息通信產業重鎮和首批5G試點城市,近年來大力布局支持5G產業發展,出台的《措施》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精准“點穴”,相信這一波利好政策有助深圳搶佔技術制高點,極大促進產業應用發展,走在5G時代最前列。

  精准發力鎖定領跑優勢

  推動5G技術創新和應用探索,就必須把核心技術、創新人才、平台載體和資金等要素高效聚集起來。市科創委電子信息處處長陳慶雲表示,5G作為新基建技術數字底層建筑,將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政府層面,如何引導深圳市5G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制定政策也是反映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的科學指引。

  “針對5G技術創新的主要問題,首先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陳慶雲表示,《措施》實施重點領域“卡脖子”工程和前沿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積極鼓勵龍頭企業、運營商、設備商、行業用戶圍繞具備大規模5G行業應用前景的智能網聯、編解碼、邊緣計算、邊雲調度、網絡遙測等技術,開展技術研發,按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40%給予資助,最高1000萬元。

  “我們將繼續抓好5G和下一代通信技術高端人才庫建設,積極培育和引進全球5G技術和產業頂尖核心團隊,繼續加大5G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推動行業應用落地。”陳慶雲表示,《措施》支持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對不超過項目建設投資的40%給予資助,最高1000萬元。支持5G應用相關項目優先申報國家重大專項扶持計劃,對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載體的給予最高3000萬元支持。

  陳慶雲表示,在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基礎上,科技主管部門將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5G創新應用領域,積極支持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5G應用創新型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創新能級。“可以說,目前深圳市5G產業發展最緊迫最需要的,《措施》都一一提出支持,政策非常有針對性”。

  5G技術是當前深圳推動新一輪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將會帶來大量的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應用創新和服務創新,深圳推出相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保障深圳在5G賽道上的領跑優勢。

  聚焦產業鏈“痛點”補齊短板

  “這次出台的政策瞄得准、力度大,對行業是重大利好,助推深圳5G行業發展駛上‘快車道’。”廣東省未來通信高端器件創新中心總經理、5G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樊曉兵告訴記者,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很全面、很系統的關於支持5G發展的政策,對目前深圳市整個5G應用推廣方面把握得比較准確。

  樊曉兵表示,中國5G產業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業務應用,網絡運營和網絡建設等諸多領域擁有如BAT,華為、中興、中國移動等世界級龍頭企業,但在產業上游,尤其是核心器件等環節,技術和產業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措施》提出著力推動5G應用技術創新,聚焦技術創新和行業應用“兩端”,准確把握了以上核心問題。

  樊曉兵舉例說,5G中高頻器件是我國5G產業鏈中的主要短板之一,目前國內射頻前端市場整體自足率比率很低,大量核心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對我國5G產業發展形成制約瓶頸。中高頻核心器件的投入大、技術難度大、市場規模小、時間周期長……綜合起來,這些因素限制了國內中高頻核心器件產業的發展。而《措施》針對性提出圍繞5G通信中高頻器件、陣列天線、光通信芯片、超高清圖像傳感的研發制造,布局一批重大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研制項目,以解燃眉之急。政府部門在企業經營初期通過適當方式的精准投入,幫助企業跨過經營的“死亡之谷”,通過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生產制造,真正解決“卡脖子”問題,實現我國5G產業的供應鏈安全。

  “《措施》的推出有利於深圳抓住5G產業發展的窗口機遇,不僅為5G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切實的支持,也為5G技術與社會各產業的結合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認為,《措施》中明確提到聚焦5G在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短板問題,並提到圍繞具備大規模5G行業應用前景的邊緣計算、邊雲調度等技術開展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可以說,這些內容都“踩”在了5G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上。

  《措施》大力支持建設5G應用領域的研發中心、鼓勵申報科研項目的內容也被業內人士點贊。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念邱表示,這將對自動駕駛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的建立起到直接促進作用。元戎啟行計劃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與應用科研實驗室,並與頂尖院校聯合開展科研項目,針對智能網聯汽車基礎科學等展開研究,攻克相關難題,為自動駕駛商業落地打下更堅實的理論基石,推進自動駕駛“產學研用”形成閉環。(記者 聞 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