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讀書月主推16項“愛閱”活動

2021年11月03日09:22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讀書月主推16項“愛閱”活動

  本屆深圳讀書月按照1+3(N)的模式,策劃了1個年度巨獻,3大主題板塊,共推出16項主推活動與40余項延伸活動,以及24家成員單位組織策劃260余項、1400余場主題活動。

  啟動儀式,舉辦“回聲:歷屆讀書月名家展”,回顧歷屆讀書月名家講座,選取饒宗頤、金庸、二月河等名家在讀書月的講座全文或片段,展出“深圳市民最喜愛的讀書金句”。

  年度巨獻:

  《嶄新的境界》“獻禮建黨百年”活動

  1.嶄新的境界·經典詩文朗誦會,以“新”為關鍵字,邀請知名朗誦藝術家姚錫娟、康庄、徐俐、馮琳等傾情演繹,應用AI智能、全息影像、視頻連線等打造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

  2.“發展大局觀”名家領讀,擬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金一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等,共同暢談“發展大局觀”。

  3.“文學經典映照百年”文學黨課,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黨校講師、深圳文化名家等嘉賓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講授文學黨課,以微信小程序打卡聽課等方式吸引讀者。

  4.黨史學習主題書展,依托深圳書城、書店、書吧平台,展陳黨政文獻和政治圖書上千種、黨史讀物和革命書籍數百種,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板塊之一:

  “文化的鬧鐘/重新發現”

  1.“大家的聲音”2021深圳讀書論壇,本屆讀書論壇圍繞科學科普、地理發現、星際探索和未來學等年度熱點,邀請名家學者舉辦講座、進行對話,暢想美麗中國和美好未來。

  2.讀書志:香港內地讀書雜志主編對話,邀請香港《讀書雜志》主編及內地《讀書》雜志主編,以書為中心思想,圍繞當代背景下如何辦讀書雜志等問題進行深入對話,探討深港兩地的出版特色、閱讀差異及雜志發展之道。

  板塊之二:

  “城市的雅集/再次遇見”

  1.當設計之都遇上文學之都:深圳·南京的文化對視,結合本年度活動主題,舉辦“新時代·新視界”深圳·南京全民閱讀交流座談會,分享城市閱讀推廣的實踐經驗和重要體會。

  2.出版新高度·商務印書館主賓社系列活動,舉辦主題書展和“共讀地球村”全球連線對話活動,從當下全球共同關注的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病菌傳播等問題出發,結合商務印書館關於生態、醫學等方面的經典圖書,邀請權威專家、作家展開連線對話,共同為全球性議題出謀劃策。

  3.深圳·澳門文化交融互鑒,通過舉辦“從文獻看澳門——澳門的鉛活字印刷展”主題講座及“澳門文獻展”,推動深圳、澳門城市間的文化交流,助力“人文灣區”建設。

  4.“深讀書空間”評選及走讀活動,通過專家推薦、市民投票的方式評選“深讀書空間”(書店、圖書館)﹔ 根據“深讀書空間”名單設計閱讀地圖,為“閱讀+旅行”提供工具﹔ 邀請書評人綠茶帶隊,帶領入選市民進行“深讀書空間”走讀一日游。

  板塊之三:

  “閱讀的節日/共同看見

  1.年度好書評選、全國新書榜頒獎活動,通過行業推薦、公眾投票、專家評審等方式,進行十大好書、十大童書評選,發布圖書排行榜、城市閱讀指數,構建年度閱讀風向標。

  2.深圳書展2021,深圳讀書月期間同步舉辦第三屆深圳書展及讀書月主題書展,通過(室)內(戶)外聯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及西廣場舉辦露天盛會,依托深圳書城、書店、書吧平台,打造溫馨閱讀不眠夜,豐富城市文化夜生活。組織紫荊文化集團、外文出版社等境內外出版機構展銷精品讀物,加強深圳書展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3.網絡文學與科幻文學周,依托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邀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得者吳岩舉辦科幻閱讀零距離系列活動,引領市民讀者感受科幻之美﹔舉辦“晨星杯”中國原創科幻寫作征集活動﹔舉辦內容積極健康、讀者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學系列活動,引導市民接觸優秀的、正能量的網絡文學,引導網絡文學寫手樹立正確的文學價值觀。

  4.閱讀點亮未來:2021最美校園圖書館評選活動,以評選最美校園圖書館為發力點,從多重角度評選出“年度最美校園圖館”“年度校園閱讀點燈人”“年度校園閱讀之星”三個獎項,助推“書香校園”建設,對有示范意義的校園圖書館進行走讀和全方位的融媒體報道。

  閉幕式重點活動為“溫馨閱讀不眠夜——第22屆深圳讀書月總結分享會”,採用1+N模式,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設主會場,在各區設分會場,舉辦夜間開放的閱讀盛宴,24小時亮燈,開展全民閱讀三個十佳(全民閱讀示范單位、示范項目、優秀閱讀推廣人)頒獎等總結分享活動﹔開展全場圖書優惠銷售、音樂演奏、電影放映、線下線上專家講書系列活動,為市民讀者精心准備一個閱讀狂歡夜,彰顯讀書月“閱讀的節日”的特點。

  活動具體舉辦地點和時間以“深圳讀書月”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為准。(記者 焦子宇)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