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50名建設者回憶“羅湖時光”

2022年04月27日15:07 | 來源:新時代新羅湖
小字號

原標題:1979-2019!羅湖人獨家記憶曝光!太太太上頭!

回眸激情歲月

賡續先鋒精神

羅湖作為“特區長子”

是經濟特區初創時期的“主戰場”

也是深圳改革開放的“策源地”

無數個“中國第一”從這裡誕生

“春天的故事”從這裡唱響

羅湖身上有很多標簽

也承載了許多人的深圳記憶

關於羅湖的故事說不完、講不夠……

口述羅湖

(1979-2019)

  為了深挖羅湖文史“富礦”,4月26日,政協第六屆深圳市羅湖區委員會啟動《口述羅湖(1979-2019)》征編工作。數名口述者代表、歷史文化專家齊聚羅湖,講述他們的精彩羅湖故事。羅湖區政協主席柳光敏,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深圳特區報總編輯丁時照,羅湖區政協副主席廖錦文,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特區報副總編輯唐亞明等出席活動。

  以“輔史學之証,匡史書之誤,補檔案之缺”為目標,《口述羅湖(1979-2019)》征編工作按照“政治性、代表性、影響性、廣泛性”原則,將廣泛征集50名於1979年至2019年間的羅湖建設者、奮斗者代表,邀請他們講述記憶中的羅湖,傳承羅湖精神,為羅湖區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凝聚奮進力量。

  活動中,中國十大詞作家之一、羅湖文聯創作員蔣開儒,原全國政協委員、佳寧娜集團名譽主席兼創辦人馬介璋等口述者代表,以及袁曉江、胡野秋等專家學者和深圳特區報、越眾文化、海天出版社等合作單位代表紛紛發言。

《口述羅湖(1979-2019)》征編工作

將分為三個階段

  ◆ 口述者征集﹔

  ◆ 口述歷史採編及創新傳播﹔

  ◆ 《口述羅湖(1979-2019年)》圖書出版及總結。

  其中,《口述羅湖(1979-2019)》專題報道第一期將於4月27日在《深圳特區報》和讀特客戶端線上線下平台同步刊發,此后將以固定頻率發布。

  “通過口述的形式揭示羅湖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經驗,展示羅湖建設者‘以夢為馬、折骨做刀’的奮斗氣概,用文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深入挖掘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作用,助推羅湖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柳光敏表示,《口述羅湖》征編是發掘歷史智慧、傳承優秀文明的重要形式,是廣泛凝聚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的重要載體,希冀成為激勵羅湖人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實現夢想的強大力量與精神寶庫。

扎根羅湖數十載的奮斗者們

將會帶來哪些精彩的故事?

搶先劇透一波

  01

  蔣開儒

  中國十大詞作家

  羅湖文聯創作員

  我和羅湖有緣。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羅湖,那時候我父親在香港,一過羅湖就回家了。羅湖連著我的家。

  1979年春天,我到香港探親回來。下著小雨,落在我的心上甜蜜蜜,我扑進祖國母親的懷抱。羅湖連著我的祖國。

  1992年5月13日我闖蕩深圳,一到羅湖就嚇了一跳,記憶中的那片大水田變成一片摩天大樓。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2017年10月28日,我在美國洛杉磯演講《我的中國夢》,一上台我邊走邊說,我從羅湖來。接著我講了羅湖原創的五首歌,國際明星又唱了三首,這就是中國的故事、深圳羅湖的聲音。羅湖連著整個世界。

  02

  馬介璋

  原全國政協委員

  佳寧娜集團創始人

  1984年我從香港來內地考察。那時候羅湖還沒有發展起來,到處都是黃土路。然而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一路上都是熱火朝天的大開發景象,工地上都是忙碌的身影,機器的聲音嘹亮,來往的人們步履匆匆,大家的身上都有一種拼勁。我感受到羅湖蓬勃的生機和巨大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在這裡投資。

  1990年代,羅湖的商業圈還沒有成熟,我投資10億港元打造深圳第一家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商業廣場——佳寧娜廣場,吸引了大量深圳人和香港人來體驗消費。

  可以說,我參與了羅湖的建設歷程。我對羅湖充滿感情,將一如既往堅決支持、參與,與羅湖共同發展,相信羅湖一定可以再次奏響時代的新強音,成為新時代發展的弄潮兒。

  03

  張躍侖

  原羅湖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我在羅湖出生、長大、工作,整整待了40多年。

  我寫過一篇文章《一輩子隻服務一個“村”》,這個“村”就是羅湖。羅湖這麼多年積澱下來的精神是什麼,我認為一是艱苦朴素,二是干事創業的團結氛圍。

  退休之后我也一直宣傳著羅湖,我自己畫畫創作一直在畫羅湖的城區景色,畫羅湖的普通老百姓。

  04

  宋聯安

  原羅湖區僑聯主席

  “羅湖”這兩個字烙印在我的人生裡。我牽頭組建了羅湖共青團,對這裡有很深的情結。

  1989年,我去到美國談及深圳時,有些人未必知道﹔但是說到羅湖和羅湖橋,很多人都知道。我對羅湖的感情是很深的,這裡一草一木都是情。

  05

  胡崇安

  原羅湖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我是一名老“檢察人”,2015年從羅湖區檢察院退休,在這片土地上干了快半輩子的司法工作,感情很深。

  羅湖司法工作的變化也記錄著羅湖的發展,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工作中,羅湖在全國率先實行由公檢法部門成立快審小組,快速解決當時“人多案少”的問題,體現了羅湖人勇於創新的精神。這些過往、這些精神,相信能為《口述羅湖(1979-2019)》帶來豐富的內容。

  06

  廖虹雷

  深圳歷史民俗專家,市史志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特聘專家

  人生有兩樣東西是很難忘記的,一是母親的面孔,二是城市的臉孔。在羅湖工作了6年,羅湖這張“面孔”深深印刻在我腦海中。1980年,廣東省組織作家代表團到羅湖考察,看到熱火朝天的工地,有老作家說:“仿佛看到了當年延安的場景。”那一幕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寫了9本關於深圳歷史文化、鄉土文化等的書籍,這其中羅湖給予了我充沛的創作動力。《口述羅湖(1979-2019)》的征編可以讓這些歷史中的真實故事再次回到人們的眼前,再次感受特區初創時期那種熱火朝天的干勁。

  07

  吳頌球

  漁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口述羅湖(1979-2019)》的征編非常具有現實迫切性和必要性。短短40余年時間裡,羅湖從“小漁村”發展成為大都市,有很多歷史元素值得我們銘記。

  漁民村是羅湖改革開放的一個亮點,是第一個“萬元戶村”、第一個城中村改造、第一個先行示范社區……作為漁民村人,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口述羅湖(1979-2019)》的征編,我會盡我所能參與進來,並發動漁民村老村民一同參與。

  08

  肖幼美

  深圳市第三屆至第七屆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計劃預算委員會委員

  在20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職工作中,我向市人大提出上千件議案、建議,其中尤其注重羅湖的城市管理建設工作。

  我作為代表履職的經歷和案例,希望能為《口述羅湖(1979-2019)》提供大量鮮活的素材。作為口述者代表,我也會將我在羅湖經歷過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講述出來。

關於羅湖的故事

我們一起聆聽……

  信息來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馮慶 許舜鈿 杜澎/文 丁慶林/圖

  統籌整合:新時代新羅湖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