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今年深圳將增配3000台AED

2022年06月15日10:04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年深圳將增配3000台AED

  5月24日16時許,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一名工人在作業時不慎觸電,倒在作業車上,沒有意識,沒有呼吸。幸運的是,四位醫學生為工人進行急救:做心肺復蘇、撥打120急救電話、跑到醫學院大樓外取來自動體外除顫器(英文簡稱AED),成功挽救了工人的生命。

  在深圳,AED助力搶救生命並不鮮見。一座城市與心臟驟停競速,離不開越來越完善的AED布局、熱心市民敢於出手急救以及為老百姓生命保駕護航的醫療急救體系,這也充分彰顯了深圳這座文明城市應有的溫度。

  記者6月14日從深圳市急救中心獲悉,深圳自2017年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以來,截至6月12日,全市公眾場所安裝的AED已被使用168次、成功救治49人。今年,深圳將在重點場所增配3000台AED。

  助力搶救49條生命

  在深圳的地鐵站、機場、體育場、住宅小區等地,牆上總會挂著一個方形小箱子——“急救神器”AED。AED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傻瓜式”醫療設備。

  這一個小箱子,可發揮大大的威力,可為突發心梗等疾病的市民爭取黃金急救時間。

  2017年起,深圳市開始在全市公共場所配置AED,並將該項目納入深圳市政府民生重點工程,從立法和政策等層面給予全方位保障。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全市共有14158台AED,公共場所的AED已使用168次並成功助力搶救49人。這一組數字背后,是49個鮮活的生命,更是49個團圓的家庭。

  42歲的劉先生就是這49名市民的其中一員。3月18日11時10分,福田區某小區的劉先生坐電梯准備下樓做核酸時,突發心跳驟停,生命垂危。關鍵時刻,小區居民、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接力搶救,有人做心肺復蘇,有人拿來AED,為120救護車來臨前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死裡逃生的劉先生說:“沒想到,我奇跡般的活過來了!由衷感恩居住在深圳這座城市的好,身邊的人素質都很高。”

  據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AED屢次成功救人的背后,都有一些共同點,心臟驟停患者倒地后都有目擊者,現場有人及時出手急救,市民現場使用AED搶救患者。

  在公共場所配置AED,讓心臟驟停患者能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治,也體現了深圳這座大愛之城的濃濃善意。今年,深圳將新增3000台AED,將主要配置在住宅小區、學校、新增的地鐵站等。

  AED填補120抵達前救援空窗期

  近幾年,心臟性猝死的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心臟驟停具有不可知性,約80%的猝死發生在家庭、公共場所等地。

  在搶救猝死患者面前,為什麼AED如此重要?據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強介紹,對於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每延遲急救1分鐘,成功率就下降10%,心臟停跳10分鐘后,搶救的成功率幾乎為0。然而,從患者倒地到等待120救護車抵達前,有一個黃金救援的空窗期。在這個空窗期,如能在1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並在3-5分鐘內進行AED電擊除顫,可使其存活率達到50%-70%。

  從2017年起,市急救中心就開始摸索如何填補上這個空窗期。據介紹,市急救中心不斷開展急救宣傳、普及培訓,讓更多的市民學習急救知識,與此同時,在公共場所推動AED配置工作,讓這種傻瓜式的急救設備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猝死院前救治十分重要。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范昭副主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專業院前急救人員到達前,第一目擊者盡早的心肺復蘇、撥打120呼救、及時使用AED除顫等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對提高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改善臨床預后十分關鍵。

  培訓+立法讓市民敢於出手急救

  AED的配置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改變公眾的急救理念——敢於出手急救,敢於使用AED救人。

  如何讓更多的市民敢於出手急救?市急救中心給出探索答案:持續開展公眾急救培訓課程項目,不收取任何費用,輸出“初級救護員”﹔在公共場所每配置一台AED,要對這台設備周邊十人進行設備的使用培訓,旨在讓更多市民學會急救知識和使用AED。

  市民出手急救有顧慮怎麼辦?據了解,《民法典》第184條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2018年10月1日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也創新性提出了“現場緊急救護免責”的規定,給予施救者最切實的法律保障。“市民可以放心大膽出手參與急救,因為這是有法律保障的。”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讓市民更快找到身邊的AED,市急救中心聯合騰訊發布了覆蓋全城、一鍵可查的深圳“AED地圖”。打開“騰訊地圖”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欄中輸入“AED導航”就會顯示離你最近的幾台AED,根據導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

  深圳在公眾場所安裝AED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示范效應,助力建設社會急救新體系。中國公眾除顫“深圳模式”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高度贊揚和肯定,並號召全國各大城市推廣學習深圳經驗和做法。

  如果多一個人懂急救、會急救、敢急救,就有多一個人及時做心肺復蘇、快速找到並使用身邊的AED,心臟驟停患者就多一份獲救的希望。“我呼吁市民積極參與到急救行動中來,讓生活在深圳這座城市的市民有滿滿的安全感。”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席記者 羅莉瓊)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