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時間開啟 綻放不一樣精彩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攝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為期5天。7日上午10時30分,主場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本報記者深入現場,探秘六大展館,全方位呈現本屆文博會“不一樣的精彩”!
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輪值主辦,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具體承辦。
文博會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在深圳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台,全力服務黨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經過十九屆的成長與發展,文博會線下展示交易規模現已達到12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首屆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九屆的3596家,已連續14年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台地區全部參展,每年吸引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參觀、參展、採購的國家和地區從首屆的10多個增加到第十九屆的108個。文博會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連年攀升,現已成長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成為助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第十九屆文博會的展會內容分為線下博覽與交易、雲上展示與交流、配套活動等三大部分。觀眾可在此“一站式”縱覽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和前沿發展趨勢。
主會場設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9-14號館,重點展示和交易國內、國際優秀文化產業項目及產品,打造國內文化產業項目和產品品類最齊全、規模最宏大的展示與交易平台。每個展館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六大展館分別為:數字文化館(9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A館(10號館)、粵港澳大灣區館(1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B館(12號館)、文旅消費館·一帶一路國際館(13號館)、非遺·工藝美術·藝術設計館(14號館)。
除主會場外,本屆文博會還設立了64個分會場,分別設立在深圳市各區(新區),進一步推動全市各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雲上文博會平台設在文博會官網、微信小程序“文博會+”,與線下主會場展覽時間同步,5天24小時全天候開放。本次雲上文博會平台入駐展商總量首次突破6000家。雲上文博會雲報名、雲展廳、雲招商、雲票証、“VR全景看文博”等服務功能全面升級。雲上平台將按照展館展區分類展示文化產品和項目,利用全景拍攝技術模擬線下展示場景,將線下展覽內容在雲上平台進行同步展示。同時,雲上文博會平台設有供採對接板塊,該板塊信息面向所有觀眾開放,僅注冊參展商、採購商可發布供採信息。
文博會還積極開拓雲上拍賣業務,多場雲上拍賣將在文博會期間舉行。通過雲上拍賣平台的搭建,開展各類展品、藝術品的雲拍賣,實現競價交易。雲上文博會平台形成展示、互動、交流、交易的閉環,為展商提供全流程服務。
文博會期間還將推出豐富的相關配套活動,由主辦部委、承辦單位、各省區市代表團及參展商舉辦文化產業相關會議、論壇、洽談、簽約、創意大賽等活動,發布權威信息,引領中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記者 梁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