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光明科學城: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科學城發展“深圳路徑”

2023年09月19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科學城: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科學城發展“深圳路徑”

  位於廣東省深圳市西北部、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坐落於光明區,是深圳市全面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創新平台。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立足全球視野,以先行示范的擔當服務國家戰略,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奮斗目標,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科學城發展“深圳路徑”,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科學重器”向全球開放共享

  大科學裝置是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是交叉學科發展的硬性保障。集中布局大科學裝置是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是深圳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的核心引擎。

  近年來,光明科學城圍繞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學科領域,集中布局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1個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所省級重點實驗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並全力以赴加快建設。其中,深圳醫學科學院及深圳灣實驗室院區永久場地一體化項目今年8月正式開工﹔深圳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科學設施——深圳中能高重復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6月底已啟動建設﹔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等大科學裝置已於4月入駐。

  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是光明科學城建設的鮮明特色。4月27日光明科學城論壇·2023開幕當天,光明科學城向全球發出設施開放共享邀約,推動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等9大設施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機構、企業、個人開放共享。這些大科學裝置兼具研究平台與產業平台屬性,不僅將高水平開放共享,還將搭建中試驗証和成果轉化的一流服務平台,努力實現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有機聯動。

  有“科學重器”加持,光明科學城對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的磁吸效應逐步顯現。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以豐富的實驗資源有力支撐企業開展自主基因產品研發與國際前沿基因技術服務,目前吸引了德力凱、恩輯生物、中科華意等一批企業落戶光明科學城。

  “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合成生物產業是光明區重點布局的“8+5”產業集群中的未來產業之一。深耕合成生物產業多年,目前,光明區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迎來了行業快速發展期。近80家合成生物企業集聚光明區,估值超280億元。

  合成生物產業從無到有,結出豐碩成果,是光明科學城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科學城發展“深圳路徑”的生動實踐。依托國內首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光明科學城前瞻布局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為合成生物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共享實驗平台及智庫支撐,建立“科研—轉化—產業”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架起了科研與產業雙向融合發展之橋。這一模式即為光明區首創的“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2021年被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47條清單,在全國推廣。

  在加快建設合成生物研究大設施的同時,光明科學城持續健全合成生物產業生態,集聚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學院,出台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專項政策,舉辦多屆中國合成生物學學術年會,開展合成生物學競賽創新賽。同時,高標准打造恆泰裕·華南醫谷、衛光生命科學園等高質量專業產業園,促進合成生物產業集群發展。該模式迭代升級為“中心創新、圈層創業”綜合體2.0模式。

  打好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組合拳”,也在新材料、智能傳感器以及腦科學等光明區重點布局的產業中應用。在光明區未來五大產業之一的腦科學產業方面,依托深圳市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目前已引導50家、總估值超100億元的腦科學關聯企業落地光明區。

  創新科研管理機制

  今年6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聚焦治理結構、規劃建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環境、保障與服務六方面,針對光明科學城建設運營、科研管理、資金投入等系統性長遠性問題,以及科研機構、企業在推進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工作上的難點堵點,提供有效解決路徑。

  扎根深圳,光明科學城積極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市場化、國際化的優勢,在與廣州、惠州、江門等地大科學裝置錯位發展的同時,努力在技術、產業、制度方面探路先行。實行“自由探索+聯合攻關”雙輪驅動科研模式的深圳灣實驗室,截至2022年底,圍繞國際前沿、國家重大需求自主啟動101個攻關項目,通過設立開發基金聯合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開展45個攻關任務,提升深圳自主創新“硬核”能力。

  2022年12月揭牌的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正積極探索創新科研管理機制。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探索實施“以新型科研機構為主體、基金會輔助運行、集團公司為補充”的運行機制,發起成立深圳市光明致遠科技基金會,建立政府投入、慈善捐贈、轉化收益、引導基金和社會資本注入等共同組成的多元資金籌措機制。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為科學家創造更加安心的科研環境﹔自由靈活的科研經費包干制,給予科學家更多自主權。

  在推進大科學裝置產業化上,光明科學城不僅在布局上“空間集聚,方向聚焦”,還突破傳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體制和模式,成立“投建運轉”一體化綜合統籌為主體的深圳市光明科學城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學城發展建設有限公司以市場化方式,綜合運用多元融資渠道籌措千億元建設運營資金,投入科學城建設。

  全力服務科技創新

  中小企業是深圳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光明區注重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分領域、分階段、多模式建設中試驗証和成果轉化基地,為企業提供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的中試應用場景,助力更多初創企業發展壯大。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窄等問題,光明區構建產業基金矩陣,落地總規模100億元的光明科學城母基金,並與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合作,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光明科學城科技金融專項資金計劃,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有針對性地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階段的融資需求,用金融“活水”灌溉科技企業“良田”。截至2023年8月,專項資金累計向151家科技型企業授信64億元,放款41.4億元。

  打造專業科技服務平台,破解科研機構和企業成長難題。2022年10月,光明科學城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運營。目前,光明科學城正加快建設光明國際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推進高端國際資源落地,全面提升光明科學城的產業競爭力和源頭創新輻射力,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基因融入城市建設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光明區推進“人才高地計劃”等系列政策落地實施,出台深圳市首個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專項,並發力教育、醫療、生態、文體等領域,加快“科學家谷”建設,高標准建設光明科學城人才港和國際人才街區,設立青年創業基地、青年人才驛站等服務空間,為人才打造一流環境。截至2023年6月,已有20余支院士團隊、18.21萬各類人才以及超5400名科研院所人才聚集光明科學城,科學城發展動力更足。

  科學元素在光明區涌現。建設中的深圳科技館(新館)猶似一艘駛向未來的“科技飛船”,將打造成為科普教育、科技交流、創新實踐的重要基地,也是光明區的未來地標。同在光明中心區,作為核心公園的科學公園佔地面積208萬平方米,一期工程計劃今年底完工。

  科學的“種子”在光明區萌芽。今年暑假,“走進科學城”夏令營、“科學之光”夏令營研學活動、“科技人文樂閱讀活動之科學寫作”等系列活動陸續舉行。2000余名光明學子在與科學家交流對話、體驗科技互動裝置中,打開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點亮科學夢想。

  展望未來,光明區將全力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全力承擔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奮力走出一條符合光明區實際、具有科學特色、彰顯先行示范的發展之路。

  數據來源: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