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多年生稻項目在深圳大鵬啟動

2023年11月29日09:27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厲害了!多年生稻全球推廣在深啟動

  ▲11月27日,首屆“大鵬豐收節”在華大大鵬農業基地舉辦。 受訪單位供圖

  11月27日,首屆“大鵬豐收節”在華大大鵬農業基地舉辦。此次活動由大鵬新區管委會與華大集團共同主辦,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協辦,華大萬物承辦。

  華大萬物啟動“多年生稻項目”

  豐收節上,華大萬物總經理劉歡宣布了深圳市科技重大專項“多年生稻項目”的啟動。該項目旨在解析多年生稻地下莖多年生的分子機制,培育出適合不同地域種植的優良品種,並結合各地生產環境探索本地化的多年生稻栽培技術與生產模式,近日已獲深圳市科創委科技重大專項支持。這不僅意味著多年生稻的研發進入了新的階段,更將為其他多年生作物的育種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豐收節上,來自國內外的20多位嘉賓共同見証了多年生稻的種植技術與成果,並與華大萬物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推進多年生稻的研發與推廣。截至目前,多年生稻已在國內建立了100多個試種點,遍布雲南、海南、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等13個主要水稻種植省份,單季畝產最高達553公斤,得到各界的廣泛認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腳步,作為我國農業種質創新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多年生稻也在海外落地生根,先后在非洲、東南亞等區域開展推廣,取得了豐碩的種植成果。

  本次簽約后,多年生稻在國內的試種面積將在萬畝以上,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推廣也將進入新階段。

  種植一次可免耕收獲2~4年

  據悉,目前試種的多年生稻是雲南大學胡鳳益教授團隊以長雄野生稻為父本、亞洲栽培稻為母本,通過種間遠緣雜交、結合華大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經過20多年研究原創性地培育出的優良品種。

  胡鳳益1991年在雲南省農科院開始陸稻選育的工作,並在2004年取得突破,選育出的水稻品種后代能保持多年生的性狀。種植一次,就可以連續免耕收獲2~4年。

  根據最新的實驗數據,多年生稻的產量表現良好。一年生長周期的多年生稻可以達到普通水稻連續種植4年的產量效果,每公頃平均產量可達到6.8噸,略高於普通水稻的產量。

  新聞名詞

  多年生稻

  多年生稻的種植方式與傳統水稻有所不同。傳統水稻每年需要重新耕作,而多年生稻隻需要種植一次,就可以連續免耕收獲2~4年。在多年生稻開始第二季之后,隻需要進行田間管理和收獲兩個環節,大大減少了耕作成本和勞動力投入。此外,多年生稻的根系發達,可以吸收更多的養分和水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而實現了更高的產量。

  多年生稻於2018年成功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技術創新技術”。2022年9月,農業農村部推介發布的2022年糧油生產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農辦科〔2022〕22號),也將多年生稻作為水稻主導品種進行重點推介,同年,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202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是該年度全球唯一入選的農業科技成果﹔同時還入選國際糧農組織全球推介品種、中國援非科技成果代表、2023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推薦成果。(記者 朱冀)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