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沈志良:讓老師們應用信息技術像用粉筆一樣自然

王星 劉森君
2023年12月04日11:04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10月20日,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以下簡稱“福外高中”)在400多所學校中脫穎而出,入選25所“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成為其中為數不多的高中學校。

用平板電腦投票、搶答,課堂互動氛圍輕鬆﹔向學生推送個性化作業,精准實現查漏補缺﹔在食堂刷臉用餐,排隊時間大幅縮短……近年來,福外高中以信息技術賦能學校教學、管理、評價,辦學質量迎來整體躍升。

“獲得‘智慧教育示范校’稱號是個新的起點,我們將開啟學校智慧教育新階段的探索實踐。”近日,福外高中黨委書記沈志良接受人民網專訪,介紹該校發展智慧教育的特色與思考。

“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特色來抓”

人民網:智慧教育是如何在福外高中落地的?

沈志良:2016年2月我來到福外高中,恰逢學校新改擴建,我就在思考學校如何向前發展,在辦學質量、學校管理上更上一個台階,與新校園的改造相匹配。

以2016年深圳創建“智慧校園”為契機,我們決定把學校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特色來抓。福田區也非常重視,先后投入7800多萬元,讓學校軟硬件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2020年,學校全面啟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升2.0行動工程。有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是說“要讓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像使用粉筆一樣自然”。新的時代,信息技術要成為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技能手段。

我們努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推動信息技術和教學深度融合,引進了智課網、智學網這些及時反饋、及時互動的平台,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學科知識、進行師生互動,效果非常好。

人民網:如何讓老師們改變教學習慣,適應數字時代的課堂?

沈志良:現在我們講的信息技術,不是過去簡簡單單做個課件,更多是教育觀念、育人方式的轉變,需要教師信息素養得到真正提升。這也是當初推廣時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從12人的核心團隊“先行先試”,到現在80%的老師都熟練掌握運用,經歷了3年左右的時間。

首先從年輕教師做起。他們對信息化平台的接受度更高,迅速適應了智慧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很快脫穎而出。

從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到設置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授課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學生有興趣,師生互動平等而愉悅。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下,很多老師體驗到了做教師的快樂,成長也是“倍速”的。

當然,我們也會經常舉行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從最初學校牽頭組織,如今,已變成老師們主動接受、主動學習。

“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因材施教”

人民網:怎樣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沈志良:利用信息技術的平台紐帶作用,我們在學校智慧教育中形成了“三環四自”的教與學模式:

課前,學生收到資源推送,自主思考並發現問題。課上,平板教學讓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變得非常及時,學生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中實現自主突破、自主建構。課后,學生收到根據薄弱點推送的個性化練習,實現自主提升。

通過大數據對學生個性的甄別和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升,真正回歸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方式也大有改觀,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我們的高考成績上得到充分體現。2016年學校本科上線率46%左右,目前已經超90%。不到7年,本科上線率翻番,這離不開老師們的努力,也離不開信息技術對教學模式改革的撬動。

人民網:數字技術怎樣賦能育人方式的轉型?

沈志良:在推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我也特別欣慰地感受到,學校育人方式上的轉變。

教育講究立德樹人,先做人后成才。如何讓育人更有成效?我們結合新課改、廣東省高中生綜合評價,以及學校培育“鯤鵬少年”的育人目標,自主開發了一套綜合評價系統。

每學期,學生參加的社團活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等,都會錄入綜合評價系統。經過高中6個學期,系統就會生成學生各方面表現的數據模型,形成一個“鯤鵬學子”的立體畫像。

在福外高中畢業的學生,除了是一個合格的高中生,還會有著強烈的學校痕跡。每位“鯤鵬學子”畢業時,要學會1—2項體育技能,為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打好基礎,要通過1—2門音樂或美術模塊教學,實現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建起區域共享的數據高速公路”

人民網:智慧教育是否會造成學生課堂分心或沉迷電子設備?

沈志良:信息技術使知識庫容量變得非常大。在課前課后,除了老師的推送,學生還會涉獵很多其他領域或不相干的內容,的確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沖擊。

如何克服這個弊端,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把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也是我們后續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數字時代,電子產品對學生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我們對學生的智能手機嚴格管理,杜絕在校園生活中無序使用。

另一方面,我們用好政府投資,大力開發校內信息技術平台,讓它在學習中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們已基本建起校園局域網,全面覆蓋教室、操場等空間。平板限制在教學區域使用,保証其在內容、時間上都得到有序控制,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

人民網:智慧教育未來還有哪些需要提升?

沈志良: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在電腦備課時有非常多的材料,但快速找到真正有用、非常貼切的比較難。因此,還需要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等,增加更為匹配的數據和材料。

此外,在上海、北京等地調研時,我們了解到,有些地方搭建起了區域共享的智慧化平台,像一條數據暢通的“高速公路”,供每個學校作為終端使用。

這樣的區域平台更有權威性。教學資源互通的資源整合,最終效果一定是“1+1>2”。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特點,搭建相應課程等,必然是事半功倍。

目前國家對於教育數字化高度重視,深圳市、福田區也都在大力投入搭建數據平台,努力走在全國智慧教育的前列,相信未來可期。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