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特區建工集團:黨建引領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王星 李星瑤
2024年01月12日15:24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近日,深圳市特區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工集團”)2023年度十大“黨建實事”評選結果揭曉,公布了一批在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基層治理、項目管理等方面實施的創新做法,引人關注。

2023年以來,特區建工集團黨委創新實施“標准+融合”生產力黨建品牌,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治理優勢、發展優勢,為集團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紅色動能。

插旗筑堡壘:抓好標准黨建 打造紅色堡壘

2023年,特區建工集團黨委印發“標准+融合”生產力黨建實施方案,建立基礎黨建標准化規范化制度體系,全面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一線設立功能型黨組織、項目化黨組織,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戰斗堡壘。

全年,該集團推動在重大項目一線設立臨時黨組織49個,劃定黨員示范區84個、黨員責任區196個,黨員先鋒引領成效明顯。集團38人獲省市“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深圳工匠”等榮譽稱號。

同時,在深圳市屬國企中,特區建工集團率先推行黨務工作者“持証上崗”模式,完成首批114人黨務工作者統一培訓考核和“持証上崗”,全年打造“黨群一線流動服務站”“職工之家”等服務陣地89個,共筑職工“精神家園”。

2023年特區建工集團還推動“書記項目”100%入庫管理。其中,深圳市市政集團黨委實施的“書記項目”——“紅色先鋒工程”行動,將爭創“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黨員責任區”作為東湖水廠擴能改造工程項目黨建促生產的實踐載體,把黨建引領貫穿項目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

為了確保項目工程建設全過程管控優質高效,東湖水廠項目臨時黨支部通過實施“積分超市”管理制度,將“安全積分”作為衡量黨員、項目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的“先鋒指數”,推進項目“文明工地”和“智慧工地”建設。

扛旗爭先鋒:抓實黨建創新 打造紅色矩陣

“標准+融合”生產力黨建一經推出,迅速點燃了特區建工集團各基層黨組織的創新爭先積極性。各單位紛紛結合實際,深化黨建品牌創建,在集團內形成了一個黨建核心連接若干個黨建點的“紅色矩陣”格局。

其中,建安集團黨委將“紅色觸角 ”延伸到寶龍專精特新產業園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堅持“黨建+精益建造”“黨建+安全文明”“黨建+志願服務”,快速、高效推進施工進度。

該項目歷時16個月,提前完成竣工驗收節點目標,助力園區企業順利入駐,加速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拎機投產”,為深圳“20+8”產業集群和龍崗區“3+4”區域產業格局高質量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天健粵通黨委堅持“黨建+品質履約”,以“穩”為基礎,創新智慧管養模式,打造2路1橋1隧養護示范標杆﹔以“新”為提升,研發城市AI智慧巡查慢行系統,提升巡查效率。

憑借優質服務,2023年天健粵通獲得3個公路養護作業單位資質証書,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取養護資質的單位。

同時,“黨建+技術創新”“黨建+應急搶險”“黨建+精品工程”等品牌,也逐漸在路橋集團形成。

通過開展黨員領導帶頭專項整治人行天橋坡道濕滑問題,黨員突擊隊搶修蓮塘盤山坍塌路面險情等各項行動,路橋集團黨委引導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沖在前、干在前,不斷打破黨建與業務的“藩籬”。

亮旗攻難關:抓深黨建融合 打造紅色引擎

2023年,特區建工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黨建在文明施工、安全生產、生態治理等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在業務一線,廣大黨員敢於動真碰硬、敢於“啃硬骨頭”,匯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戰斗力。

例如,經過60余天扎根現場的埋頭苦干,寶安羅租“工業上樓”項目臨時黨支部順利完成權屬核查、外業調查、測繪評估以及一“戶”一檔等工作。

天健和瑞府項目也不斷強化黨建先鋒引領,主動做到情況掌握在一線、工作推動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以高品質要求項目交付,逆勢強推營銷破局,打造人才住房示范標杆。

新技術的應用同樣離不開黨員的先鋒踐行。固廢公司黨支部開展了建廢分揀機器人首次示范應用,打造“綠色拆除+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樣板。

天健棚改黨支部則將黨建與服務回遷業主結合起來,入伙現場黨團聯合開展“服務在一線,合力助回遷”活動,設立暖心服務站,由黨員帶頭主動靠前服務,助力羅湖棚改這一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收官。

此外,特區建工集團還打造了紅色物業項目,構建起業主黨組織、業委會和物業共同參與的治理新格局,破解“小區病”。目前,紅色物業項目滿意率持續提升,客戶投訴及時處理率100%。

通過實施“標准+融合”生產力黨建,特區建工集團改革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2023年,特區建工集團位列廣東省500強企業89名、服務業百強52位,旗下天健集團位列《財富》中國500強460位。主導實施的深港蓮塘(香園圍)口岸等一批項目獲評詹天佑獎、全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質量金質獎、廣東省優質結構工程獎等系列榮譽。

(責編:劉森君、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