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上“一日游全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4年,由“爾濱”爆火出圈掀起的一場南北文旅“拉歌”,讓各地文旅“花式開卷”,紛紛掏出家底迎四海賓朋,全國旅游市場開年即迎來熱辣滾燙。本屆文博會,“東北F4”“山海四省”等全國文旅代表齊聚深圳,極具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同場競技,不僅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文旅融合新風向,也呈現出文旅消費百花齊放競芬芳。
花樣整活
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在網紅“爾濱”感受冰雪魅力,到四川與大熊貓、三星堆來個親密互動,去新疆看看阿勒泰之美、感受克孜爾石窟的厚重,在山東“黃河大集”淘地方好物,去貴州聽場木笛與吉他合奏的街邊演唱會,到天津聽相聲、內蒙古看相扑、浙江賞越劇………想一日“環游”全國,來文博會逛逛。
本屆文博會,全國各地的文旅融合新創意、新產品、新玩法令人目不暇接,從歷史名勝、文化街區等文化旅游資源,到沉浸式體驗、旅游演藝、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文化旅游消費新業態,以及各地紅色旅游、主題公園、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等文旅融合發展成果,不僅能讓觀眾暢游山河,沉浸式體驗各地風俗文化、品“煙火人生”,還能一秒穿越千年,感受古人風貌、領略歷史繁華。
當旅游穿上文化的華服,旅游景區、產品便注入更多活力和文化內涵,也讓游客的體驗感更加多元和深入。從去年的淄博燒烤,到年初的“爾濱”、“開封王婆”、天水麻辣燙、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及“我的阿勒泰”……它們“一夜間走紅”的背后,正是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讓城市出圈又出彩。
文博會作為中國文化產業最大的展會平台,也是各省市推介展示本地文旅特色的絕佳舞台。展會期間,各大政府組團紛紛借助文博會平台“花式”推介展示 “壓箱底”文旅項目、產品,打造一個個別出心裁的消費新場景,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新疆組團攜千余種特色展品亮相,現場文化表演和非遺文創市集處處洋溢著“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氛圍﹔湖南用數字化手段展現馬王堆文化,讓人們穿越時空,全方位感受2000多年前的西漢生活圖景﹔浙江用全場景曲面屏展示“良渚文化”“大運河文化”特色,詩畫江南躍然眼前。
繽紛多彩
文創產品激發消費新需求
今年文博會,第九屆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人偶現身哈爾濱展館,萌萌的東北虎形象、憨態可掬的表情動作,短短幾分鐘就吸引大批粉絲互動拍照,成為文博會最亮眼的“網紅”之一。該展區內擺放的100余種造型各異、精美別致的亞冬會特許商品供不應求。
展區工作人員表示,借助文創產品不僅能夠推廣哈爾濱文旅資源,還能激發文旅消費需求,“在文博會上,有許多與我們一樣想法的參展企業,通過交流溝通,為公司后續開發更多文創產品,打開了新思路。”
城市文旅出圈帶動當地文創產品的熱銷,這也是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化為文創產業帶來的全新發展機遇。本屆文博會上,“長江的禮物”“三元鰲”等各地文創產品、文創IP齊聚,並首設“文創中國”展區,國禮工美重器、網紅博物館文創琳琅滿目,傳統文化被賦予生動的形象,讓觀眾愛不釋手。
在青海展區,3個“萌噠噠”的青海湖文創IP形象十分圈粉,引發不少觀眾合影熱潮。“它們今年5月剛剛推出,希望通過文旅IP產品與旅游風景深度融合,讓文旅消費品更顯新潮范,開辟一個獨一無二的文旅消費品類。”展區工作人員說。
科技賦能
讓“詩和遠方”創意聯結
這幾日,寧夏展區的西夏陵VR體驗艙成為文博會熱門打卡點,不少觀眾排隊體驗一秒穿越古今。“隻要戴上VR眼鏡,就可從文博會現場穿越到千年前的茫茫沙漠,跟隨著虛擬導游,探索西夏陵的厚重與神秘,科技感十足。”市民李女士說。
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5G、AI、虛擬現實、全息顯示等創新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總是瞬間將游客們的期待值、驚喜感拉滿。記者注意到,文博會上,“文旅+科技”成為新常態,“詩和遠方”在科技加持下創意聯結,打開文旅消費的新業態新場景。
走進南京展區,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數字畫卷之中,一屏盡覽南京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現場通過全息智能炫屏技術,精選南京市博物總館的館藏珍品進行展示,使人能夠近距離感受文物的魅力。在這裡,一款以東漢擊鼓說唱陶俑為原型的互動裝置吸引了眾多目光,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觀眾通過體感交互技術,模仿擊鼓和說唱的動作,裝置中的樂俑隨即響應,展現出各種生動的姿態,互動性很強。”該展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陶俑互動裝置以體感交互的形式再現國家一級文物“東漢擊鼓說唱陶俑”的風採,用技術建立觀眾與文物的互動,提供了穿越時空的體驗。
在甘肅展區,甘肅打造的“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綜合應用三維建模技術、VR虛擬現實場景等,1:1高精度立體還原莫高窟第285窟,讓參觀者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中華大地上正鋪開一幅“詩和遠方”觸手可及的美好畫卷。(記者 吳亞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