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啟動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6月27日
“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
啟動儀式舉行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林漢城,光明區委書記蔡穎,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邱浩航,深圳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彭婧婷,深圳市保健辦副主任鄭鵬,光明區領導李興亮、王崇峰,以及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市中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醫科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市兒童醫院、市康寧醫院、市眼科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中山七院、市口腔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等17家市屬醫院、2家區屬醫院、深圳醫學科學院等4家科研機構、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等6家金融機構、邁瑞醫療等21家企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居民代表等260余人出席啟動儀式。
活動介紹了
《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
健康管理計劃(2024—2026年)》
(以下簡稱《計劃》)
並對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
健康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及基地進行授牌
多位金融機構、科研機構行業專家
和企業優秀代表分享了
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寶貴工作經驗
不僅為與會人員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也為光明健康管理事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據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健康中國”戰略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光明區率先發布《計劃》,推動“以治病為中心”逐步走向“以健康為中心”,結合光明實際加快建設“健康光明”,打造全民健康新高地。
啟動儀式上,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邱浩航在致辭時表示,健康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守護人民健康,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在光明區推動實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推進更高水平健康光明建設,是推進“健康中國”、全民健康在基層的探索實踐,將為市民提供更高質量、更有保障的健康服務。
《計劃》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健康管理。從“以治療為中心”逐步走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關口前移,更加注重預防、體檢、早篩,更加注重健康生活知識的科普、健康生活理念的養成,努力讓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有病能早發現早治療。二是提供全民全生命周期服務。全民指的是,將全區120萬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健康管理,實現全面覆蓋,重點關注“一老一小”、重病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全生命周期指的是,為每一位納入計劃的居民,從孕育、出生到臨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需要,提供全過程動態跟蹤和健康服務。三是構建多元共建體系。通過政府統籌,聯合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金融保險機構、康復養老機構、企業等主體共同為居民提供豐富的健康產品和服務,動員每個市民積極參與到計劃中來,讓健康建設成果惠及全人群。四是打造開放共享生態。構建科學研究、產業轉化、臨床應用成果共享機制,促進“醫產學研”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醫學科技創新成果持續轉化、生命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健康管理服務質量有效提升。隨著《計劃》的深入推進,將為市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保障的健康服務,也將推動光明區生命健康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壯大,努力為“健康中國”“健康深圳”建設提供實踐、探索路徑、貢獻力量。
林漢城表示,光明區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推進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與深圳市的衛生健康戰略高度契合。通過整合轄區健康資源,突出光明特色,為全區常住居民提供科學精准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這充分體現了光明區委區政府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同時,也是對轉變健康管理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更為全深圳市深入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了借鑒。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是《計劃》首批健康管理綜合服務基地,院長何裕隆表示,該院將積極響應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旨在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滿足光明市民的健康需求,推動光明區整體健康水平提升。
接下來
我們一起從
“三個一”主要任務
四大健康行動
十大重點工程
來了解《計劃》的主要內容
“三個一”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
《計劃》通過落實“三個一”主要任務
為居民提供從備孕到生命終點的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保障
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01搭建一個健康管理服務平台
通過成立光明區健康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及服務基地,為居民提供科普宣傳、疾病早篩、健康管理等服務。在體檢費用負擔上,政府補貼一些,醫療機構讓利一些,居民再負擔一點,實實在在降低體檢費用,讓居民切實享受到優惠的體檢服務。對於殘疾人、失能人員、貧困人員等特殊群體,平台可提供相應的體檢保障。
02建成一套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通過“一縱一橫”提供全周期及全人群的健康服務保障。“縱”向維度上,開展“婦幼、青少年、勞動年齡人口、老年人”四大健康行動﹔“橫”向維度上,開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腫瘤防治工程”“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工程”等十大工程,落實覆蓋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務。
03建成一個健康管理綜合服務信息系統
通過該系統實現各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為居民提供“一人一檔”的電子健康檔案,推動電子病歷與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讓“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四大行動做優覆蓋全周期的健康行動
《計劃》推出覆蓋全周期的
四大健康行動
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實現健康管理關口前移
01開展婦幼健康“守護行動”
婦女可接受婚前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免費宮頸癌及乳腺癌篩查、HPV疫苗接種、更年期保健等服務,孕產婦可獲得抑郁篩查與干預、家庭個性化產房病房和產后訪視服務﹔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病種越來越豐富,患重大疾病或危急重症的兒童能得到妥善救治。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越來越完善,推進36種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等全程服務。
02開展青少年健康“呵護行動”
扎實做好近視、齲齒、肥胖、營養不良、脊柱側彎、貧血等學生常見病防控。加強中小學生營養健康教育,學生可以在校吃到營養餐,還可學習中醫藥、營養、心理等健康知識,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03開展勞動年齡人口健康“保護行動”
勞動年齡人口可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自我健康管理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還可獲得心血管疾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早期篩查與干預服務以及職業健康體檢、工作相關疾病監測、職業健康防護等服務。
04開展老年健康“照護行動”
65歲以上老年人可獲得疾病、營養、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等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服務。推廣老年意外險。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養老機構、康復機構、家庭養老及護理型養老床位等養老服務選擇。在老年人群中推廣運用智能化設備。
十大工程做實覆蓋全民的重點工程
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設立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居民可獲得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公共場所常規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在基層醫療機構可獲得血壓、血糖、血脂“三高共管”服務。35歲以上人群可獲得心血管疾病風險監測及評估服務。
腫瘤防治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設立腫瘤防治中心。普及防癌健康科普知識,引導疫苗接種,居民可接受乙肝、人乳頭瘤病毒等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可接受肺癌、肝癌、胃癌、腸癌等癌症篩查,高危人群還可接受腫瘤基因檢測。癌症患者有機會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免疫治療及基因治療。
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設立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加強居民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健康教育,40歲以上居民可接受肺功能篩查,高危人群應每年接受至少一次肺功能檢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可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難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得到更好的救治。
消化系統疾病防治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設立消化系統疾病防治中心。為患者提供診療一體化的疾病全周期解決方案,居民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護肝養胃”等健康知識,參與“幽門螺旋杆菌篩查計劃”。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可獲得完整的疾病診療方案。通過技術研發,讓患者有機會使用創新藥。
心理健康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設立心理疾病防治中心。組織成立志願宣講隊,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等活動。每個學校都配備心理輔導室和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每位學生每年都能進行心理健康體檢。居民可在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台、婦幼保健機構、心理衛生專業機構、V愛之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等場所獲得“線上+線下”綜合服務。
腦健康工程
持續開展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加強腦卒中急診急救、規范治療和康復隨訪,創建2家高質量國家認証的卒中中心。腦卒中患者可獲得更好的急診急救、規范治療和康復隨訪服務。患認知障礙等相關疾病的人群實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65歲以上老年人可參與老年腦健康計劃,接受腦疾病篩查。
眼健康工程
關注“一老一小”重點人群,提升常見眼病診查能力,開展“貧困老年人白內障免費復明行動”。中小學嚴格落實每日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時間1小時以上的要求,實現校園教室照明、課桌椅符合規定。開展跨機構、跨學科合作,建設眼健康聯盟,試點建設一家眼健康管理中心,為更多居民提供眼健康篩查、診斷、治療、轉介等服務。擴大視力篩查及眼底篩查人群覆蓋范圍。
運動健康促進工程
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體育學院等優質資源建設主動健康管理中心,以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網底,居民可享受運動康復、體適能檢查、運動安全評估、科學運動和膳食指導等服務。建成深圳市全科醫生運動處方培訓基地。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和社會體育組織聯動,執行“運動是良醫”計劃。探索利用可穿戴設備,開展人工智能輔助精准運動評估,促進居民科學運動。
中醫藥特色服務工程
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依托轄區優質中醫藥資源,打造集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科學研究、產業轉化為一體的高水平中醫藥服務體系。居民可在越來越多的基層醫療機構獲得中醫藥服務,如湯膳、茶飲等產品及新開發的具有明目、美容、強身等功能的食品。發揮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資源優勢,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中醫藥服務,並建設國家中醫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培訓示范基地。高質量運營深圳市中藥飲片代煎代配中心,為居民提供便捷、形式多樣的中藥服務。
醫產學研融合工程
聚焦生物醫藥、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合成生物、腦科學與腦機工程等領域,促進醫學教育、醫學科技、醫療產業、醫療服務協同發展。支持醫療機構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重大疾病防治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推動醫療器械、藥品、疫苗等產品研發、使用和市場推廣。通過醫產學研深度融合,讓轄區居民優先享用尖端健康產品及服務。
如何加入《計劃》?
居民可以掃碼簽約,加入《計劃》,也可以到首批3個綜合服務基地和社康中心現場簽約。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綜合服務中心會對接和聯系簽約居民,告知具體服務項目和流程。
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
健康管理計劃惠民清單
(2024—2026年)
掃描二維碼
即刻加入
《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
(2024—2026年)》吧!
內容來源:寶安日報 深圳光明網 光明區衛健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