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中通道,通向“黃金內灣”

人民網聯合報道組
2024年06月30日11:11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深中通道長約24公裡。人民網 王星攝

伶仃洋上,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6月30日,歷時7年多建設,舉世矚目的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深中通道正式開通。

該項目橫跨珠江口兩岸,東起深圳,西至中山,是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交通骨架上的關鍵“一橫”,連接起“深莞惠”“珠中江”兩大城市群,溝通橫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貿片區。

當前,廣東正舉全省之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先行示范區兩大戰略疊加下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的超級連接功能即將顯現,為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內灣”帶來新的躍變。

大灣區,大聯通,大未來,令人期待。

暢通往來 生產要素高效流通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圖

分處珠江口兩岸,深圳、中山的直線距離隻有24公裡,天晴時,可以一眼望到對岸。

過去,從深圳開車去珠江口西岸,要先北上東莞,經虎門大橋或南沙大橋,再從廣州南下,才能抵達,全程要多走近百公裡。

家住江門、工作在深圳,稻興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波一直飽受兩地通勤之苦——5年來,他在兩地往返累計7萬多公裡。比起走彎路,更讓人頭痛的,是堵車。“節假日順利的話4小時,路況不好7小時,最長一次足有13小時。”

深中通道長約24公裡,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將深圳到中山的路線“裁彎取直”,由2小時縮短至不到30分鐘。開通后,黃波從深圳去江門的時間也壓縮到1小時20分鐘,減少近一半。

“深中通道通車后,澳門隻需1小時車程便可抵達深圳,大大拉近了兩地時空距離。往后,同學們前往深圳實地考察學習,即日往返都能參訪多家企業機構。”澳門科技大學創業就業發展中心負責人欣喜地表示。

珠江口兩岸,市民、企業、政府早已翹首以待。根據預估,深中通道通車后,日均交通量約為8萬—10萬車次。

開通當天,深中兩地同步開通跨市公交專線。其中,中山側接駁16條市內公交線路,延伸至中山全域。深圳機場中山航空港、江門航空港也同步投入使用,為市民提供異地值機、機場專線服務。

緊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福圍社區聚集990多家物流企業,出口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業內有名的“國際物流村”。

“我們有60%的跨境商品是從深圳飛往全球,每個月大約2000多噸。”深圳天翼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黃佳怡表示,深中通道將有效提升運輸效率,降低貨運成本,吸引更多珠江西岸出口企業選擇深圳。

作為深中通道登陸中山第一站,翠亨新區已率先感受到這一超級工程帶來的巨大流量:近兩年,該區招商引資落地的項目裡,接近70%來自深圳,2023年招商引資簽約超180億元,今年前兩個季度預計將達到150億元。

直達、寬闊的深中通道上,人、車、物、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奔“流”不息,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從發展願景成為生活現實。

協同合作 產業鏈條深度融合

中山翠亨新區。翠亨新區黨建綜合辦供圖

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上,由深中兩地國資平台聯手打造的深中產業協作示范園區——灣區未來科技城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預計10月開園。

據規劃,這裡將集聚超200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超5000個。“我們積極與深圳等城市開展產業協同,實現灣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該項目負責人謝建朋說。

長期以來,珠江口兩岸“東強西弱”、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突出。數據顯示,2023年西岸珠海、中山、江門三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為東岸深圳的約1/3。

東岸,以深圳為代表的城市產業基礎好、創新實力強,但土地資源供應緊張,急於探索擴容新空間。西岸,中山、江門等地發展空間廣闊,制造基礎扎實,但經濟總量較小,迫切需要創新資源加持。

深中通道以“一子落”帶動“滿盤活”,打通了一條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的戰略通道,對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加快粵東、粵西地區振興發展,助推廣東經濟轉型、城市轉型,助力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越來越多深圳企業嗅到了“大橋經濟”的潛力,將目光投向珠江口西岸。

早在2017年,深圳市兆力電機有限公司便決定在中山購地、建廠。“這裡產業空間充裕,成本相對較低,也便於我們服務周邊城市的客戶群。”該公司深圳廠長龔嘯介紹,目前,公司七成的產線已搬到中山,總部與研發則留在深圳。

深圳鼎峰無限電子有限公司瞄准粵西農業無人機市場,在江門建設制造基地。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中山、惠州等地布局,滿足產能擴張需求……

政策利好疊加交通之便,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一體化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在中山市“香港青年+中山創業”合作方案的有力支持下,今年5月,香港青年譚麗時創辦的公司落地中山。“我們將在中山招聘人才,與香港聯動運營,專門協助大灣區及海外企業品牌鏈接產業資源,開拓內地市場。”

物理空間“握手”,使產業發展“抱團”越發緊密。

當前,深圳正與珠海、中山、江門分別謀劃建設深珠合作示范區、深中經濟合作區、深江經濟合作區,規劃面積總計近162平方公裡,依托當地制造優勢和深圳產業創新基礎,以“總部+基地”“研發+轉化”“鏈主+配套”等搭配組合,共同做大經濟增量。

“長期來看,跨江分工合作的新局面將在上、中、下游和配套等4個領域全面鋪開,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深圳市發展經濟研究會理事長、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表示。

聯灣成圈 人文生活交流密切

市民在深中通辦專窗辦業務。翠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供圖

日前,首批深圳市社保、醫保一體機順利入駐中山翠亨新區兩個政務大廳。通過線上對接和自助終端,就能快速辦理參保信息查詢、少兒醫保參保登記等百余項社保、醫保業務。

設立服務專窗、配備專業人員、線上線下結合……“深中‘政務服務同城化’,讓在中山生活、工作的深圳職工及隨遷家人,不出中山,就能辦成‘深圳事’。”翠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馬鞍島)工作人員介紹。

依托廣東政務服務網建設“深中融合專區”,中山已實現633項政務服務“深中通辦”,涵蓋戶政、出入境、人社、稅務、商事登記等,基本滿足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的高頻需求。

一橋飛架東西,將珠江口聯“灣”成“圈”,串聯了珠江口兩岸的交通圈、產業圈,也推動著生活圈、文化圈的深度融合。

“中山、江門、佛山、肇慶等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資源,可以與創意技術文化領先的深圳各取所長,共同發展,為大灣區的文化創新注入新的內生力量。”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易明表示。

大灣區城市“互相串門”已成常態,各地文旅業也積極上門邀約、開門迎客,共同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2023年11月,中山市首次在深圳書展設立特色文化展區,突出“孫中山文化資源”和“香山歷史文化資源”。“希望以深中通道開通為契機,加強聯動,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深圳書展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深圳、中山兩市文旅部門正計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文化產業協作等。灣游記2024·音樂生活周、2024深圳·深中杯帆船賽、“由深入江 好吃到鎮”沿著深中通道賞美食等文旅活動,也在積極籌劃中。

“我們將緊跟深中通道開通熱點,及時推出一批全新旅游線路產品。”香港中國旅行社總經理陳瑞東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開發新線路,推出‘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產品。”

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將珠江口兩岸“縫合”在一起,為“黃金內灣”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一個更開放、更協調、更暢通的國際化灣區正加速崛起。(呂紹剛、王星、劉森君、嚴小晶、吳宇揚揚、朴馨語、寧玉瑛)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