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向世界級科研樞紐邁進

2024年08月08日09: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版面圖。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

8月的深圳河靜靜流淌,蜿蜒向前,滋養著兩岸。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簡稱“河套合作區”),地處香港特別行政區北部和廣東省深圳市中南部連接地帶,是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天然交匯點,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

一河兩岸,一區兩園。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簡稱“河套深圳園區”)面積達3.02平方公裡,香港園區面積達0.87平方公裡。深圳“改革開放排頭兵”與香港“超級聯系人”協同發力,在這裡匯聚全球優質科創資源,發揮深港合作的制度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一年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簡稱《河套規劃》)發布,明確了河套深圳園區發展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

當前,河套深圳園區圍繞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三大定位,加快建設步伐,向世界級科研樞紐邁進。

深港科技創新活力迸發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

蜿蜒的深圳河,見証了河套深圳園區從荒涼灘涂地、老舊倉儲物流區到科創新高地的蝶變。

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深圳產業完備度高,發展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在河套合作區這片連接處,深港兩地雙向奔赴,開啟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新篇章。

河套深圳園區全方位發力,“租、購、改、建”多措並舉,打造出80萬平方米的優質空間、建立13個產業園區。

福田口岸一公裡外,曾經的倉儲物流樓宇化身為具有港式風格的科創園區。這裡是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一個由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導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51家香港科技企業機構、創業團隊集聚入駐,安心發展。

從河套深圳園區探索適用港澳審計准則、“雙稅優惠”全面落地實施,到內地首個深港“聯合政策包”等政策舉措相繼出台,再到仲裁調解、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服務不斷完善……在河套深圳園區優質的政策環境與服務支持下,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和居民選擇來河套深圳園區創新創業。

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和人機交互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香港高校項目紛紛入駐。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5所世界知名高校13個重點科研項目,已落戶河套深圳園區。

高端創新資源加速聚集。引進蘋果應用研究實驗室等世界500強外資企業研發中心,以及中國一汽大灣區研發院、招商局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鋼研新材料國際創新中心等大型央企研發中心。

科創項目成果競相涌現。首個“AI+藥物研發”創新藥、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等一批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一河兩岸,千帆競發。

這塊不足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已聚集和吸引160余個高端科研項目、440多家科技企業、16名海內外院士專家和1.5萬名科研人才,凝聚起一股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國際科創規則先行先試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一角。

今年初,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准組織聚集區正式揭牌。3層樓內,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WAA)、國際星閃無線短距通信聯盟(SA)等“1+6”組織相繼入駐,河套合作區形成國際性產業與標准組織聚集區。截至6月,已累計擬定標准138項,發表白皮書23個,測試認証237款產品,發展會員單位1700余家,為無線通信、超高清視頻、智能計算等產業發展打開了廣闊發展空間,展現了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准組織聚集區的蓬勃發展活力。

河套合作區先行先試,是優勢也是考驗。為此,河套深圳園區先行探索,大膽改革,探索破解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巨大潛能。

敢為人先,率先實施先進科研管理機制。

2022年底,河套深圳園區首次嘗試推進“揭榜挂帥”,聚焦重大科技問題,向全球征集解決方案,鼓勵群策群力,破解科技難題。目前,第二批選題征集已面向全球發布。

如今,河套深圳園區已建立起選題征集制、團隊揭榜制、項目經理制、政企聯動制、同行評議制5項科研管理創新機制,為新時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擴大開放發揮示范作用。

勇於創新,不斷突破深港協同創新機制。

通過“科匯通”試點業務,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拿到了香港轉入的境外科研經費,破解科研資金跨境流通難題﹔落地總規模51億元的社保基金大灣區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助力企業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開展數據跨境交易試點工作,截至2024年7月,深圳數據交易所已完成跨境交易訂單70余筆,跨境交易額超1.7億元。

立足深港,放眼世界。河套合作區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在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同時,積極開放創新、融入全球網絡。

科研人員、物資、資金、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動順暢,稅制、科研管理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等政策創新探索“出新”。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河套合作區“引進來”更有吸引力,“走出去”更有競爭力。

中試轉化基地加快建設

深港科創開放創新中心(河套科創中心)。

在河套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科研人員加緊攻關反復試驗,在模擬煤礦現場工作環境中,查找潛在缺陷、優化技術工藝。經過中試,部署在礦山的機器人表現得更加穩定、可靠。“樓上科研樓下中試”高效運作,孵化出20余款煤礦機器人產品。

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展新質生產力,需打通從實驗室到應用場的關鍵一環。中試平台通過投產前的過渡性試驗,幫助科研企業渡過產業化難關。

6月11日,10家中試平台在河套深圳園區集中授牌。其中4家已建成、6家擬籌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基本實現河套深圳園區重點產業領域全覆蓋,“中試轉化聚集區”初現雛形。

在搭建平台基礎上著眼長遠發展。河套深圳園區發展署提出“四個一”行動計劃,保障中試平台健康、穩定發展,即出台一個支持政策,對中試平台組建運營提供全過程支持﹔籌建一個中試產業園,適當集中布局一批開放共享服務平台﹔設立一隻中試轉化基金,助力中試平台可持續發展﹔組建一個運營服務團隊,提供國際化一流中試服務。

河套深圳園區還積極聯動香港科學園、深圳光明科學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廣州南沙新區等重大平台,開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協同,讓更多創新成果在河套合作區研發中試、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產業轉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加入了這個“中試生態圈”。萌發於大灣區的“創新種子”,在河套合作區茁壯成長。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國際協同創新區規劃效果圖。

今年7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法定圖則》公布,“一心兩翼”的總體空間格局更加清晰。中心區域規劃建設國際高端科技服務樞紐,點燃河套合作區的“創新引擎”﹔東西兩翼規劃建設高端科研區、中試轉化基地、國際協同創新區和國際人才社區,整合優質資源撐起河套合作區的“高飛之翼”。

從高處俯瞰,深圳河穿越河套合作區緩緩流淌,白鷺不時掠過河面,兩岸風光無限。沿著《河套規劃》繪制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河套合作區正一步一個腳印,穩穩邁向“世界級科研樞紐”的目標,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