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一件件實物見証著偉大改革開放精神
展現非凡歷程 汲取奮進力量
南海之畔,熱浪滾滾,濤聲陣陣,生機勃發。
廣東省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裡,來自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有的打卡、拍照、會心一笑,有的駐足、凝神、思緒萬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展覽館通過一件件實物講述著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讓參觀者學習歷史、感悟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上午10點半,來自湖南的劉丹專程來到向往已久的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看圖片、拍實物、體驗新媒體產品,流連在1300多米的展線。
“拓荒牛”奮力向前、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動力充沛、廣深港高鐵飛馳、港珠澳大橋飛架……改革開放的畫卷在展覽中徐徐展開,壯闊雄渾。
現場,華為、格力、海爾等品牌的各類產品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以前很長一段時間,打電話、發電報都是很‘奢侈’的事。現在,智能手機、智能家電走進了千家萬戶。”63歲的觀眾張錫蘭指著樣式繁多的智能手機對身邊的年輕人說。
“再看看腳下的深圳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大都市”“還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綠水青山、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安定”……參觀者感慨不已。
正值暑期,來自各地的中小學生紛紛來此。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邊走邊看,邊記錄邊拍照,都有收獲。張錫蘭說:“就應該讓孩子都來看看中國改革發展的歷程,讓他們想一想,如今的好日子是怎麼來的。”
好日子是怎麼來的?是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貫穿其中的就是偉大改革開放精神。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從小崗破冰到深圳試水,從浦東開發到濱海建設,從海南弄潮到雄安啟航……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展覽中的賽龍舟場景緊張激烈,健兒們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參觀者在這裡駐足留影,表示“要像賽龍舟一樣團結一心、勇往直前!”
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是體制的改革、經濟的增長,更是理念的變革、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淬煉。
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到“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彰顯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從“殺出一條血路”,到“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蘊含著開拓創新、銳意變革的境界追求﹔從打開國門搞建設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展現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博大胸懷……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珠海橫琴新區工作的魯彥在出差間隙專程來觀展。“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做好改革發展的事業,需要繼承偉大改革開放精神,解放思想、想盡辦法、矢志不渝。”魯彥說,“我們這代人受益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精神激勵著我們拼搏奮進,讓人生在新時代發光出彩,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
展覽中,一片泥濘灘涂上崛起的新一輪改革開放“橋頭堡”——深圳前海,建設場景熱火朝天,展現出無限生機。
“前海與蛇口,僅一山之隔。”深圳博物館研究館員付瑩說,當年,開山填海的炮聲猶如滾滾春雷,震醒沉睡的深圳蛇口工業區,“春天的故事”拉開序幕。隨著特區建設如火如荼,曾經荒山一片的蛇口,發展一日千裡。
“如今的廣東自貿區生機勃勃,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3.9%、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加速形成,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付瑩說。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照進現實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如今,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當這些振奮人心的數字投射到億萬國人的生活,便是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實在在。
在復原的改革開放前的中英街場景前,參觀者停下腳步。一條中英街,一邊是寶安縣,一邊是香港,香港那邊商店商品豐富精美,內地這邊卻貧窮落后、物資匱乏。
“今昔對比,真是滄海桑田啊!”來自甘肅的徐磊說,現在,線上線下商品琳琅滿目,尤其國貨“發光”、“國潮”流行,移動支付安全快捷,“做中國人特有底氣!”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每個中國人的期盼。
2004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辦,文博會是我國最早創立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品和項目交易平台。去年,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和第十九屆文博會同期舉辦,發出創造新文化、建設新文明的時代強音。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恆的精神氣質。”付瑩說,從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一次次突破“山重水復”,屢屢迎來“柳暗花明”,文明大樹由之可久可大、根深葉茂,中華文明從而具有了無與倫比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所以要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劉丹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說起10多年來生活中的變化,她談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已經成為我們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照進現實。”
兩個孩子的母親、80后翁麗萱在10多年前來到深圳,以前,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煩等問題大家反映比較強烈﹔近年來,以問題為導向推進改革,“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等改革統籌推進。“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用心、用情、用力,把惠民生的事,一件件辦實了、辦細了、辦好了。”翁麗萱說。
翁麗萱的老家在汕尾,最初來到深圳,她深切感受到城鄉區域的發展不平衡,“近年來,廣大的中國鄉村,從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民朋友們開心得很吶。國家的發展迅速、民生溫度,讓大家都有獲得感,對未來也更充滿期待。”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展覽現場,新時代以來的城鄉新貌引人矚目。當下,不隻有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城鄉居民逐步喝上更干淨的水、呼吸更清潔的空氣、吃上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良好的環境,也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
一幅68米的新媒體藝術長卷,在盡顯科技魅力的同時,講述著動人故事——時而以水彩畫的形式展現40年珠江兩岸城鄉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時而以沙畫的形式講述一個粵北山區的孩子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城打工、創業安家的打拼故事﹔時而以視頻特效展現智能制造、創新引領的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看后深受感動。讓我聯想到10多年來,身邊發生的一個個生動故事,還有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創新與進步,奮進的中國風華正茂。”90后大學生田雨露說,“生逢其時,何其有幸,我們要努力成長成才。”
大疆無人機、全球首款石墨烯電子紙、世界首款量產8K電視、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六年級的劉浩宇看得很認真,不願意錯過每一個展品、每一處講解,“我在這參觀了半個多小時,還沒看夠。最大的感受是自豪,最大的願望是成為一名科學家,讓許多核心技術不再被‘卡脖子’。”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順應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推動中國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
“嫦娥”奔月、“天問”落火、“羲和”探日、“天宮”覽勝讓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浪漫遙想變為現實,“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讓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立體交通網絡穿山越海、四通八達,讓天塹變為幸福通途……創新中國活力無限,科技成就燦若繁星,創新成果熠熠生輝。
“改革開放展覽館開館以來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有助於我們及時留存改革開放成果。”深圳博物館館長黃琛說,“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展覽本身的高科技展陳方式也給觀眾帶來了許多驚喜。“城市漫游”的200度超廣視野,讓參觀者沉浸式走進改革開放前沿﹔68米新媒體藝術長卷讓人們如身臨其境,全面體驗發展的成果﹔厚度隻有12毫米的雙面壁紙屏,分辨率高、色彩明快、場景感強……“有趣味”“有意思”,各個年齡段的參觀者都對此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實踐充分証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走出展館時,眼前萬物蔥蘢,車水馬龍,陽光正好。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更多“春天的故事”值得期待……
版式設計:張丹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