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區升級改造校園環境,更好融入社區
校園巧改造 城市微更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7 版)
改造后的屋頂成為兒童游樂空間。 |
改造后的九祥嶺幼兒園戶外場地。 |
碧榕灣幼兒園裡,師生圍坐互動。 |
核心閱讀
貫徹“兒童友好”設計理念,為學校拓展活動空間,讓校園更好融入社區。在廣東深圳市南山區,得益於當地專項行動,越來越多的校園得到改造,煥然一新。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對校園進行升級,為孩子們營造溫馨快樂的校園氛圍?記者進行了探訪。
廣東深圳市南山區,有一座舊廠房改造成的校園。盡管校園面積不大,孩子們的快樂一點兒都不少:在樓內明亮的教室裡學音樂、在樓頂的綠茵場裡運動,九祥嶺幼兒園裡歡聲笑語不斷。
像這樣小而美的校園,南山區還有上百所。
2022年春,南山區邀請一批建筑師,開啟建筑設計改造更新專項行動,規劃在3年內對143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改造更新,預計投入資金約20億元,可使12.5萬名學生受益。
巧手法 微更新
“一校一策做設計”
在九祥嶺幼兒園副園長高若娟看來,兩年前入選區裡專項行動首批項目,可真是“雪中送炭”。
當時的校園,兩棟建筑樓齡已達30年,存在結構安全、外牆牆皮脫落等問題,逼仄的公共空間也讓園方倍感壓力:“12個班的孩子隻能錯峰出門,戶外活動都伸不開手腳。”
被同樣的煩惱困擾的,不隻這一家幼兒園。設施老化、私搭亂建、空間狹小……不少校園都存在類似問題。
“每年寒暑假的校園修繕,因工期短、項目小、預算低,效果不佳。”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市和建筑設計處副處長周紅玫解釋,“‘補丁摞補丁’,視覺效果越來越差,校園質量也不理想。”
“我們要打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模式,用‘針灸療法’改造升級,讓建筑師提前入場,去觀察、訪談、研究,一校一策做設計,對校園基礎功能、空間場所、社校邊界等進行系統性改造升級。”周紅玫說。
具體在哪裡“下針”?要看各校具體情況。
針對園方解決安全隱患、拓展活動空間這兩大主要訴求,九祥嶺幼兒園項目主創建筑師楊鎮源大量採用現代鋼結構技術,通過釋放地面、外挂走廊空間,開辟屋頂空間,在加固樓體的同時,把有限的空間用到極致。
在主教學樓,鋼結構材料給建筑裝上了“新骨架”。原本僅有1米寬的二層走廊,通過加裝懸挑平台,拓展到2.4米,滿足消防疏散要求的同時,還能給地面走道遮陽擋雨。
樓后,過去用於堆放雜物的倉庫,被騰挪至屋頂新的鋼結構架空層,將寶貴的地面空間還給了孩子。
地面空間有限,建筑師還在“空中”想辦法:主教學樓西面,一塊直通三樓教室的鋼結構平台,撐起了孩子們的“空中樂園”。
“我們希望通過設計的力量來提升校園空間的品質。”楊鎮源說,鋼結構能與原先的風格形成新舊融合,保留校園建筑的工業特色,讓孩子們看到新校園還能有熟悉感、安全感。
“沒想到小小的校園,能開辟出這麼多新場地。”高若娟表示,改造后的園內生均活動面積,從不足1平方米提升至約3.6平方米,每個幼兒每天都能享受到兩小時戶外活動。
“這些年輕建筑師有創意、有想法、有追求,對這樣復雜但有意義的工程十分投入。”周紅玫表示,青年建筑師們大膽而精巧的靈感創意,讓老舊校園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增顏值 修內功
“把空間還給童年”
一個既有美感趣味,又兼具實用功能的校園長什麼樣?
2022年,碧榕灣幼兒園的孩子們暑假歸來,驚喜地發現熟悉的校園大變樣了:
建筑外立面變成了“榕樹”的深棕和墨綠,橙色圓窗宛如枝頭升起的“初陽”,色彩溫暖而自然,詮釋著校園文化。陽光照進圓窗內,原本雜亂昏暗的音體室修葺一新。即使在陰雨天,孩子們最愛的特色籃球課也能照常上。
改造前,這棟藍白色的建筑不僅採光不佳,還常常漏水、跳閘。接手項目后,90后建筑師姜伯源設想,“把空間還給童年,設計一個更安全、方便孩子探索的幼兒園。”
園方提出,希望新設計能以鼓勵孩子自由探索為目標。雙方一拍即合。
拆掉厚實隔牆,走廊與教室無縫銜接,拉開折疊門,孩子們就能在樓內開心活動、自由“串班”。戶外平台與走廊間的實牆,被改為通透的落地門窗,一眼望到室外景色,吸引孩子們自發走出門去。
從手拉手、排排坐,到追求釋放天性、鼓勵探索,南山區對校園建筑的改造升級,也是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
露台、坡道、爬架……改造后的校園,空間形態更加立體豐富,孩子們的個性特點得到自由舒展。
“兒童友好”的設計理念,被落實在校園更新專項行動的每一處細節。
1.2米以下的牆面和地面採用原木色材質,溫暖安全易打理﹔校園布景留下許多空白,讓孩子用畫筆裝點自己的校園。
帶著對童年的追憶和重新解讀,年輕建筑師們打破卡通形象、絢麗色彩的傳統審美,把對美的認知和想象注入設計。
海月華庭花園幼兒園將風和雲的元素融入建筑,色彩柔和的鋼管格柵,如風吹帷幕﹔室外加建的立體游廊,如雲層堆疊,十分美觀。
“一個學校的審美,也是教育理念的表達。”今年5月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總務處主任宋俊停說。
親社區 睦鄰裡
“校園是城市的拼圖”
南山區機關幼兒園外,一段圍牆特別設計了晾衣區,充足的晾衣杆上面搭滿了社區居民晾晒的衣物。
在晾衣區旁,社區對小區花園的改造,也回報了同樣的善意,如今這裡已是孩子們放學后探索自然、親近生活的樂園。
南山區機關幼兒園園長劉紅麗說,“作為轄區歷史悠久的公辦幼兒園,30多年來,我們和社區一直維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
正門外側,加深的挑檐和加長的座椅,方便了接送孩子的家長和閑坐聊天的居民﹔游樂區通過鏤空圍牆,將童年的快樂分享給每個過路人。
“校園是城市的拼圖,改造行動要去掉圍牆高豎的封閉式守護,讓校園更開放、城市更友好。”周紅玫說。
為了讓校園更好地融入社區,建筑師們還在校園“最后500米”上各顯神通:或修繕風雨連廊等公共設施,優化周邊交通和慢行系統﹔或新增燈光照明、藝術裝置,傳遞校園美學和文化。
改造更新專項行動匯聚本地高校專業團隊,挖掘、研究、守護城市歷史文脈。深圳市育才中學在校舍擴建中,保留下蛇口培訓中心這一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見証,經過保護和活化,成為學校教育生動的歷史教材。
煥然一新的校園,讓社校邊界變得有彈性:欄杆化身居民晾晒場,圖書館籃球場周末向社區開放,器樂舞蹈用房也適用於休閑康養……
“這些有前瞻性、社區性的設計,為校園的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未來也能滿足社區中心,甚至養老中心的需求。”周紅玫大膽設想。
截至目前,南山區的校園改造更新專項行動有130個項目(其中有72所幼兒園)落地或正在進行。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黃湘岳表示:“我們正在全力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努力讓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幼兒園,享有美好的童年。”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