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打造全國首個新材料中試轉化基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這麼重量級的會議首次提出‘中試驗証’這個創新環節,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具有深遠意義,我們深受鼓舞。”近日,記者走訪深圳市光明區新材料中試轉化研究院,該院執行院長褚鵬飛特別開心中試這個環節得到國家進一步的重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証、中試驗証平台。
中試轉化是推動新材料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必經環節,佔到整個科技成果轉化歷程的60%。褚鵬飛從事新材料行業多年,他發現中試這一階段成為擺在許多初創中小企業面前的“攔路虎”,“往往隻有龍頭企業才有實力建設中試車間。我國的中試轉化平台不多,初創型企業有這個需求,但負擔不起建設中試車間的成本。”
2022年,光明區先行先試,打造全國首個新材料中試轉化基地。創新探索與轄區產業基礎密不可分。新材料產業是光明區重點打造的優勢產業集群,擁有貝特瑞、星源材質等龍頭企業,已構建完善的新材料產業創新鏈條,去年全區產值規模超1200億元。
為更好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光明新材料中試產業基地應運而生。中試基地甫一推出就“滿員”,24小時實現招商和產業聚集“雙百分百”(園區出租率100%、新材料產業聚集100%),按照“一層一企、左辦公、右中試”的模式,入駐的16家新材料企業全部是細分領域技術頂尖、資本高度關注的企業。13家企業已實現億級估值及千萬級以上融資。
一個用地1000平方米的企業入駐基地,相比企業自建中試廠房,可以節省2500萬元成本。褚鵬飛介紹,中試基地有新材料中試轉化需要的專業化產業空間,包括層高(4.5米以上)、承重(750公斤以上)、三廢處理、園區整體環評等綜合配套,可以大幅降低企業成本。
除了幫助企業節省成本,園區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一層一企,園區內企業間交流密切、產業鏈互補性強。“集團軍作戰”聚焦200多項國家前沿材料研發及中試產業化,其中已經有5項實現國產化替代。
褚鵬飛所在的光明區新材料中試轉化研究院負責運營中試基地,褚鵬飛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優化中試基地模式,建設更多配備三廢處理設施、環評合格等符合新材料中試的產業園區,力爭打造全國最具集中度、顯示度、影響力的新材料中試產業化基地。(記者 鄭寬 鄧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