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倫敦巴黎巡演引發熱烈反響

2024年10月12日09:34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出海”,闖出一條市場化路子

  今年國慶假期,法國巴黎掀起了一波“中國熱”,當地媒體和觀眾都在熱議一場從中國深圳來的舞劇——深圳原創舞劇《詠春》。

  當地時間10月4日-6日,《詠春》在巴黎會議宮連續上演的4場演出驚艷了法國,它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藝術形式,市場化的運作模式,讓挑剔的西方觀眾連連稱贊。

  加之8月30日至9月7日,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連續9天的12場演出,《詠春》已在全球41座城市巡演了208場,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詠春》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更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探索了一條新路。

  市場化運作,創下中國舞劇在歐洲商演時間最長、場次最多、票房最好紀錄

  《詠春》在倫敦和巴黎的演出共16場,晚上場次的票幾乎全部售罄,創下中國舞劇在歐洲商演時間最長、場次最多、票房最好的紀錄,在歐洲成功樹立起了文化品牌。

  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歸功於《詠春》出色的品質和創新性的出海商演模式。

  《詠春》改變以往文化出海項目政府全資保障方式,採取市場化商演模式在全球演藝之都倫敦西區、音樂劇的搖籃巴黎會議宮演出,其較大規模、較多場次的市場化運營在中國舞劇藝術“走出去”的發展史上,還尚無先例。

  演出現場種種熱烈場面讓倫敦、巴黎的劇院負責人頻頻叫好。中國駐英大使館發布推文表示,《詠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杰作,深圳以市場運作的模式,不斷推動中國文化出海、出圈,是國際傳播的成功典范。

  “《詠春》完全按照市場化機制推廣運作,從謝幕時觀眾席上響起的掌聲、歡呼聲和大家對《詠春》的評價來看,《詠春》具備在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傳播的實力和吸引力。”巴黎會議宮劇院負責人Jean說。

  隨著在英、法演出取得亮眼成績,多國合作機構、承接商正朝《詠春》揮動橄欖枝。巴黎首演結束之后,德國坦茲·哈爾茲舞團藝術總監Tarek Assam透露,他們正討論將《詠春》引入德國的可能性。馬耳他地中海會議中心暨國家大劇院主席在巴黎看過《詠春》后,也急切地想把其引進馬耳他。

  實踐証明,隻有走市場化“出海”路徑,中華文化才能更受西方尊重,才能更加可持續地被西方接受。在國劇出海的新時期,除了版權出海、在海外媒體平台建立獨屬的播放渠道和劇場外,“內容出海、合作制作”等更深層“出海模式”已開啟。

  《詠春》在倫敦巡演的承接商代表付俊林認為,文藝團體專注創作、演出,“經紀人”、承接商做好地接、市場運營、票務銷售等強強聯合,各司其職,將能量發揮至最大化。

  “《詠春》出海的成功充分說明,堅持市場化機制和商業化運作,是中國文化出海的有效實踐和可持續之路。”《詠春》編劇、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說。

  共鳴共情共賞,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外多維合作

  10月7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發《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 開創文化繁榮發展新局面》。報道中,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作為我國文藝創作精品案例,被重點提及。《新聞聯播》稱,“一年來,我國文藝創作精品頻出。舞劇《詠春》開啟新一輪海外巡演,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植根傳統、突破創新的文化擔當”。

  在創新創造中提升文化自信。早在謀劃創排階段,《詠春》就堅持一個“新”字,重塑傳統文化表達體系,用“深圳文藝+深圳設計”實現“詠春拳”“香雲紗”“雙非遺”的活化運用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用“雙故事線”展現出嶺南文化獨特魅力和新時代深圳精神風貌。看到《詠春》在巴黎掀起的中國文化潮,馮雙白表示,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有價值觀上的共鳴、情感上的共情和視覺審美上的共賞,這些《詠春》都做到了。

  在走出去中堅定文化自信。《詠春》在歐洲的首次亮相選擇了世界著名文化中心、國際演藝之都,登上了享譽世界的舞蹈殿堂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和巴黎會議宮。這份文化自信,讓西方主流社會領略到真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顛覆了過往的刻板印象。英國媒體Radio Times將《詠春》列為“2024年倫敦最值得觀看的舞蹈表演”。作為中國第一個受邀舞團,《詠春》被邀請進入凡爾賽宮歌劇院打卡拍攝。

  在文明交流中踐行文化自信。《詠春》煥新呈現傳統題材,在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的同時詮釋全人類共同價值。正如法國雪映碧絲制作公司總裁、制作人、《詠春》巴黎巡演承接商代表Lucy Lee在巴黎新聞發布會上所說,“《詠春》展示了藝術超越國界和文化差異的能力,將為更好了解當代中國文化發揮重要作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說:“《詠春》幫助英國觀眾更好地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文化藝術是一座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舉辦更多精彩活動,搭建更多橋梁紐帶,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不懈努力。”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說:“《詠春》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范例,我給《詠春》打110分。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有著最深的根與基礎,把文化交流搞好了,就能夠大大推動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關系。”

  文化是最好的交流語言,《詠春》助推城市營銷助力大國外交

  如果說經濟硬實力是城市的“筋骨”,那麼文化軟實力就是城市的“體溫、氣質和風韻”,它使一座城市呈現出獨特個性,具備人格化的魅力,涵養出別處難以復制的城市生態,在城市競爭格局中獲得難以取代的地位。作為新興的深圳城市文化名片,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閃耀世界舞台,既是“文化輸出”,也是面向全球的“城市營銷”。

  在英國演出期間,眾多觀眾通過《詠春》加深了對深圳這座夢想之城、青春之城、科技之城的認識,並成功激發起他們“到深圳來”的興趣。

  8月30日,在演出前舉行的《詠春》倫敦首演活動上,由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的《畫說·深圳》圖冊成為了“香餑餑”“搶手貨”。“二刷”《詠春》的倫敦市民莫裡斯在翻閱了圖冊后,當即被深圳深深吸引。當牛津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扎曼得知《詠春》是由深圳原創出品時,主動打聽起深圳的細節,“我一定要去。”拉丁語教師、倫敦市民杰克說:“深圳的舞者這麼酷,將武術演繹得如此美麗,希望有機會去這座城市看看。”《詠春》在巴黎演出期間,很多第一次觀看《詠春》的巴黎觀眾興奮不已,有的觀眾直接被“種草”:“《詠春》成功勾起了我對中國嶺南地區的興趣。”

  英法當地主流媒體對《詠春》的報道焦點也並未僅僅停留在舞劇的視覺傳達上,而是選擇借助《詠春》這一舞劇,深度挖掘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法國國家新聞台就在多人圓桌上討論起了詠春拳的歷史,並贊嘆《詠春》很好地傳遞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此外,倫敦、巴黎多位知名網紅博主在海外社交平台發布現場視頻,熱情喊話“東西南北中,旅游到廣東”。一時之間,“深圳出品”“深圳造藝”成為熱詞。深圳城市IP越擦越亮。據悉,目前《詠春》已收到多場外事、外交活動演出邀約。

  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同時也是深圳歌劇院的設計者讓·努維爾10月6日現身《詠春》在巴黎的壓軸演出。他說:“《詠春》由深圳出品,故事雖發生在過去,但折射出了當下的時代內涵和深圳創新性的城市精神。深圳不僅是一座對外開放的城市,其自身的創造力還帶動了其他城市的發展,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深圳經濟實力與文藝實力並駕齊驅。”

  從“城市名片”到“外交名片”,從深圳出發,到巴黎站演出完成,208場演出好評如潮、圈紛無數,《詠春》正崛起成為中國文化的新“出海口”,深圳也在一步步憑借優秀作品影響世界,步履不停地朝文化發展新高地的目標邁進。(記者 劉莎莎 焦子宇)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