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累計48條經驗全國推廣

改革開放是深圳的根和魂。
去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時代號角。
過去一年,深圳牢記使命與責任,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各項部署,制定出台實施意見,明確重點改革事項清單,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試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有序鋪開。
就在兩天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關於推廣借鑒上海浦東新區、深圳、廈門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向全國推廣深圳8條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截至目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已累計3批48條經驗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
以改革增動力:
創新設立3個產業辦公室激發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深圳緊緊圍繞首要任務部署各方面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努力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提升。
去年10月18日,在“深圳創投日”耐心資本專場活動上,深圳3個重點產業辦公室——深圳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首次公開亮相。
這是深圳著眼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增長,加快打造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力一招。圍繞發展基礎好和潛力大的產業,選調精干力量設立產業辦公室,以此更好統籌全市資源力量,推動重點產業加快乃至超常規發展,形成一茬一茬有序銜接的在全國全球具有優勢和支柱地位的產業,更好支撐城市發展。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去年以來,深圳的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人工智能產業跑出發展“加速度”,生機蓬勃——
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新獲批組建國家分子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福田區河套科創中心(一期)、龍華區銀星生命健康科技園等首批6個經認定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專業園區發布,支撐產業新一輪發展壯大﹔
入選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目標的車企,深圳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超過280萬輛,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加速形成﹔
迭代推出人工智能產業支持政策,積極拓展“千行百業+AI”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先后發布4批累計近200個“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去年前三季度全市人工智能產業增加值增長14.1%。
以改革提效力:
推進規則銜接讓“深圳標准”走向世界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著力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持續推進規則、機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不斷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
去年12月8日,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獲得CIHA(《國際醫院評審認証標准(中國)》)認証授牌,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家通過此項標准認証的醫院。這標志著深圳制訂的國際醫院評審標准正式走向境外,成為國際認可的標准。
過去,內地醫院如果想獲得境外認可,需要得到國際醫療標准認証,如美國JCI、澳大利亞ACHS,以方便與境外交流、接受國際商業保險支付。
聚焦發展痛點,深圳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院評審認証標准體系,通過對內地“三甲”標准的升級以及與國際標准的融合,編制出《國際醫院評審認証標准(中國)》(CIHA),成為中國首個經國際認証的醫院評審標准。
深入推進標准化建設,越來越多“深圳標准”正加快走向世界。
2024年1月,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准組織聚集區揭牌成立,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WAA)、國際星閃無線短距通信聯盟(SA)、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U同,WA)等落地生根。目前,這些組織正快速有序開展運營,已輸出138項團體標准、23篇白皮書,吸引會員單位1600余家,為全國乃至全球企業提供國際標准接軌平台。
以改革添活力:
全方位深層次打造高水平營商環境
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大大小小的科技企業星羅棋布。不過,現實中一些科技初創小微企業,由於人員少、抵押少、不確定性高等天然特征,銀行難以按照傳統風控標准為其提供融資支持。
去年6月,深圳首創推出“科技初創通”征信產品,充分挖掘社保、稅務、知識產權等數據,讓銀行了解企業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潛力及發展趨勢,從而獲得充足的金融支持。“我們通過‘科技初創通’,貸款額度達到1000萬元,周期3年,在設備更新和研發投入上解了燃眉之急。”一家深圳企業的負責人說。
改革往往發端於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聚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深圳陸續推出“科技初創通”、“騰飛貸”等信貸融資產品,引金融“活水”澆灌科創“沃土”,支持企業茁壯成長。
企業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作為首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圳始終把支持和服務企業擺在突出位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和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准的思路,全方位深層次打造高水平營商環境。
去年6月,深圳連發3份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圍繞持續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優化外商投資服務等提出了105條主要任務。目前,深圳已累計迭代推出1500余條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
探索以街道為基本單位建設虛擬園區,為經營主體提供集成式服務﹔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首創音視頻“雙錄”電子簽名模式,外資企業商事登記全程網辦……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深圳營商環境等方面綜合優勢持續鞏固提升,各類生產要素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數據是最有力的証明。去年11月29日,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新聞發布會透露,深圳市商事主體總數突破435.95萬戶,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5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8萬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08萬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深圳乘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闊步前行,奮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記者 林捷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