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圳固定資產投資首破萬億元
人民網深圳1月26日電(呂紹剛、王星)據深圳市發改委消息,2024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規模首次邁上萬億元新台階。
“十四五”以來,深圳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連創新高,2021年和2023年先后突破8000億元、9000億元兩個大關,2024年更是突破1萬億元,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投資規模達到萬億的一線城市。
“十四五”前4年,深圳累計完成投資3.7萬億元,是“十三五”時期完成投資規模的1.2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面積僅2000平方公裡左右的土地上,實現年度投資規模突破萬億,單位面積投資強度5億元/平方公裡左右,約為全國平均投資強度(不含農戶)的90倍,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民營經濟一直是深圳的一張亮麗“名片”。深圳制定實施促進民間投資20條,圍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領域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力度,已推介項目23個、投資額1260億元,2024年實際民間投資增長7.8%,佔全市投資40%以上。
為進一步加強資金保障,深圳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全力謀項目、引資金,促成資金到位超千億元,其中專項債資金751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15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投資結構向“新”而行,向“質”而進。近年來,一批批高端制造項目接續在深圳落地建設、投產達產。
其中,集成電路領域以華潤微、方正微等為代表的制造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近千億元,新型儲能領域的貝特瑞硅基負極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的國藥影像園區暨國藥器械醫學影像聯合創新基地啟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深汕工業園項目三期啟動建設。
2024年,深圳工業投資增長20.1%,增速連續40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佔投資比重上升至27.6%,較“十四五”初期的2021年提升11個百分點。
同時,深圳還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例如,2024年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正式運行,材料基因組平台基本建成,超算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
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深圳綜合平台建成通線,醫療機器人未來產業聯合實驗室等揭牌成立,國家分子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獲批設立,加速深圳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老基建”“新基建”兩手發力、“雙擎”驅動。空天方面,機場三跑道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累計建成低空起降設施483個,5G-A通信基站近5000個,實現120米以下空域5G網絡連續覆蓋,助力深圳加速奔向“天空之城”。
地面和地下交通方面,深中通道建成通車﹔“五主五輔”鐵路客運主樞紐之一西麗高鐵樞紐順利開工﹔雙層“超級高速”機荷高速改擴建主體工程建設全面啟動﹔軌道五期9條市內線路已全部開工。
智算方面,鵬城雲腦Ⅲ獲批建設並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序列,已建成和在建算力的規模超50百億億次/秒(EFLOPS),位居全國前三。
綠色轉型方面,建成投用超充站1030座、充電樁超42萬個,在全球率先實現超充站、充電槍數量全面超過加油站、加油槍。
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民生福祉,而投資則是改善民生的關鍵抓手。2024年,深圳在教育、醫療、文體、民政、保障性住房等五大民生領域安排市區兩級政府投資項目1325個、年度投資計劃509.9億元,佔政府投資比重達38.5%,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