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AI產業:千企千景 群雁競飛

劉森君
2025年02月14日11: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睿思芯科研發多款高能效、高算力的處理器產品。人民網 劉森君攝

“除夕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回實驗室繼續工作了,一直忙到深夜1點。”新春伊始,深圳灣畔,睿思芯科(深圳)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譚章熹和團隊正沉浸在新一輪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集)芯片研發攻關中。

作為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大幅縮短芯片設計周期,降低成本,是人工智能(AI)芯片設計的理想選擇。師從圖靈獎得主、RISC-V創始人大衛·帕特森,譚章熹於2018年回國創業成立睿思芯科,將原創種子落在深圳發芽。

“每一行代碼都是在中國,由中國工程師敲出來的。”創業時的目標擲地有聲,如今醒目地印在公司宣傳頁上。

幾年來,睿思芯科沿著國產自研的道路堅定前行,已研發出多款高能效、高算力的處理器產品,並與多家芯片頭部廠商合作,為其提供知識產權授權和系統級芯片定制化開發服務。

在敢闖敢試、埋頭苦干的深圳,無數實驗室燈火長明,科研人員不斷向下扎根,往底層突破。而在產業鏈下游,一批深圳企業在智能駕駛、語音交互等領域百花齊放。盡管應用場景各異,但他們的願景卻指向了同一方向——“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元戎啟行的高階智駕平台DeepRoute IO已搭載上車。人民網 劉森君攝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裡,停放著一輛搭載元戎啟行智能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車身搭載固態激光雷達、11個攝像頭,還藏著一個可以實時決策的“智慧大腦”。無論是鬧市小路、急轉車道,還是等待紅燈、繞行施工區域,它都能准確應對並平穩通過。

“傳統方案依賴高精度地圖,把信息存入系統提前規劃,適用范圍十分受限。”元戎啟行技術合伙人、副總裁劉念邱介紹,該公司在國內率先布局“無圖”方案、“端到端”模型,把過去獨立的感知、預測、規劃模塊融為一體,深度利用AI,讓汽車學會自主思考、靈活變通,適應千變萬化的復雜場景。

截至2024年12月,元戎啟行與車企共同打造的量產車已超30000台,預計2025年,將有超10款、20多萬台量產車走進消費市場。

加推科技AI名片可以精准識別潛在客戶 。人民網 劉森君攝

產品好不好,用戶說了算。2月12日,一場簽約儀式在深圳市加推科技有限公司舉辦。曾是加推AI名片忠實用戶的魯強,如今已成為東南亞市場的代理商,他滿懷信心地表示:“預計第一年銷售量能達到30萬張。”

“帶上1張AI名片,也就帶上銷售助理、翻譯、秘書3個助手。”加推科技CEO彭超介紹,隻需手機輕碰AI名片,就能傳遞全部聯系方式、公司材料等,名片主人可以了解對方查閱痕跡,精准識別潛在客戶。該產品還能實現語音和文字翻譯多國語言、輔助會議記錄和整理等。

2.8毫米厚的金屬薄片裡,高度集成芯片、磁吸片、NFC線圈等組件,對工藝水平要求極高。“隻有在深圳、在大灣區,才能做出這樣的產品。”研發階段,加推科技合伙人、副總裁馬丹總能一腳油門直達工廠,現場溝通調整方案,打磨細節。

北科瑞聲AI語音交互技術在養老場景上落地。人民網 劉森君攝

“從軟硬件配套、到創新氛圍,再到連接港澳、面向國際……深圳發展AI的環境優勢不可替代。”深圳市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軼發出同樣感慨。該公司已成立深港雙總部,計劃將AI語音交互技術進一步推向海外市場。

在劉軼辦公室門前,貼著這樣一句話:頂天立地、繼往開來。“我們要有頂天的核心技術,也要能扎實落地應用,永遠秉承創新精神,敢於突破。”他解釋道。

這8個字,也是深圳AI產業的生動注腳。從底層創新到場景落地,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變現,深圳AI逐步形成創新閉環,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深圳目前共匯聚AI企業2200余家,形成龍頭企業引領、高成長性企業支撐、初創企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群雁競飛,爭創一流,新一輪創新成果正在這座創新之城悄然醞釀。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