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科技創新

2025年03月06日08:43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創新種子”長成“產業大樹”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業青年測試新產品。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科研人員開展技術攻關。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通訊員 陳湛淇 攝

樂聚夸父人形機器人。深圳特區報記者 潘康 攝

  帶著科技創新之城的使命而來,全國兩會上,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無論是接受媒體採訪,還是分組審議的發言中,“含科量”都頗高。

  從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從人才隊伍建設到科技金融賦能,大家群策群力,為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建言,助力“創新種子”長成“產業大樹”。

  完善“實驗室經濟”讓科研和產業“雙向奔赴”

  “實驗室經濟”是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會主委吳以環調研發現,當前,廣東省已經建成國家實驗室、廣東省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500余家,形成高水平多層次實驗室體系。

  “要發展完善‘實驗室經濟’,架起產學研的‘新橋梁’,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吳以環建議,構建多層次、功能互補的實驗室體系,同時支持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鼓勵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技術開發的全鏈條實驗室體系,解決科研和市場“兩張皮”的難題,貫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在創新人才方面,吳以環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動科研人員職稱互認,消除人才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同時可探索建立“人才飛地”等創新模式,允許科研人員在不同地區兼職或合作。

  支持深圳科技金融先行先試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去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重點地區科技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提出推進北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地區率先構建適應科技創新的科技金融體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具備科技金融先行示范的獨特優勢。”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鋒說,一方面,深圳市場主體活躍、科技創新氛圍濃厚,科技金融發展需求迫切。另一方面,深圳金融業發達,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包括組建千億規模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和百億規模天使母基金、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為開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提供了堅實基礎。

  何建鋒建議,支持深圳開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工作,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地開展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試點,探索推動優秀創業投資管理企業上市,支持深圳落地跨國企業財資中心試點,為全國科技金融發展探索新路徑。

  鼓勵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科技創新具有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從基礎研究的突破到應用技術的開發,再到商業化的推廣,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很多“從0到1”的原創性、顛覆性的早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這就需要耐心資本為企業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

  “要完善政策支撐和資金供給,培育創新創業‘熱帶雨林’。”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深圳市委會主委何杰建議,優化創投基金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稅收政策,實施與初創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相匹配的抵扣制度或階梯稅率,優化完善投資額抵扣范圍及抵扣時點相關規定,擴大初創科技型企業的認定范圍,鼓勵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在何建鋒看來,政府和國有企業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是耐心資本最重要的供給來源。他建議完善國有創投機構的考核機制和容錯機制,出台標准明確、可操作性強的盡職免責機制細則,鼓勵和支持國有創投機構勇擔當、敢作為。

  給支持給場景讓專精特新企業技術“被看見”

  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國政協委員、台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調研發現,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缺乏推廣創新技術及產品的應用場景等困難。

  在林娜看來,對專精特新企業最重要的支持就是給場景。因此,她建議,要強化頂層設計,加大創新技術應用場景推廣的政策力度,推動多領域場景需求發布,構建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生態。

  如何讓技術“被看見”?林娜建議做好供需對接。建立並常態化發布創新技術“供給清單”和應用場景“需求清單”。同時,應鼓勵應用示范,支持鏈主企業規模化應用新技術、新產品,鼓勵“首發首秀”,形成引領效應。(記者 李舒瑜 周元春)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