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網事·315② | “優才”中介疑跑路,維權挽損為何難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代理“香港優才”申請的深圳市保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拒絕按合同約定退還費用。
“2024年6月,我與保未來公司簽訂合同,交了5.7萬。根據合同約定,如辦理不成功,可以扣除基礎服務費后退款。”留言網友說,對方一直沒有告知申請進展,直到今年2月3日,自己查詢才知申請未獲通過。
網友與保未來公司協商退款事宜時,對方以“因政策變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申請失敗的情況屬於免責內容”,僅同意退還20%的現金,剩余80%款項以等值代金券形式抵扣。
在網友明確表示拒絕該方案后,保未來隨即失去聯系。無奈之下,網友前往公司辦公場所試圖當面溝通,卻被告知該公司已禁止所有訪客進入。
“我們懷疑保未來已經跑路,完全聯系不上。”留言網友表示,和她有同樣遭遇的人不在少數。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監管局回應,該局已立案調查保未來公司,並設置風險預警,防止該公司注銷。
近年來,“收款不退”“卷款跑路”等預付式消費陷阱層出不窮。消費者既無法獲得承諾的商品服務,又難以追回預付款項,維權舉步維艱。
有觀點認為,預付式消費有緩解經營資金困難、促進投資和降低消費成本、促進消費的作用。但長久以來,預付式消費領域的亂象,已經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更是對社會消費信心的打擊。
不少網友表達了相同感受,認為防不勝防的陷阱,讓自己不敢輕易預付式消費。
“圈錢-跑路”甚至成為產業鏈。媒體報道,部分商家在經營不善時,通過虛假促銷“收割”最后一波資金,並通過變更法人代表等手段逃避履行義務。此種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惡化了營商環境。
“這急需引起重視並加強監管,不能眼睜睜看著老百姓的血汗錢被騙,深陷其中。”有深圳市民建議加強行業監管與資質審查,建立相關機構備案制度,定期公示合規名單,嚴查虛假宣傳與非法經營行為﹔開通專門投訴通道,協助受騙消費者追回損失,並對涉事機構依法追責。
有媒體建議,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還可以集體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維權,在維權過程中提供相對應的証據予以佐証。
律師還提醒,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一定要有風險意識,盡量不要一次性支付過高的金額﹔此外,對於消費機構和關聯公司要有所了解,避免選擇有糾紛的企業。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