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鵬城創業那些事兒

2025年04月17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這是二〇二三年拍攝的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王暢(右)與團隊成員在查看測試數據。受訪者供圖

  談起海歸創業在深圳,繞不開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這家創辦於2000年10月的園區,由深圳市政府與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共同創立,是深圳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扶持留學生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平台,“政府引導,留學生管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在創園之初亦屬首創。

  20多年的引才育才實踐中,這裡孵化出以朗科、迅雷、奧比中光、青銅劍科技等為代表的千余家優秀企業和項目。如今,循著前人的腳步,更年輕的創業者來到了這裡。

  新“歸雁”,新身份

  再一次回到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的時候,已經40歲出頭的王暢有了新身份,他是翼同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2000年,王暢前往加拿大讀書,獲得電子工程專業的本科學位。畢業后,王暢回國來到深圳的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我這個東北孩子一路南下,成了鵬城深圳的一隻新‘歸雁’。”

  “那時,我所在的公司雖然從規模上看不大,但在業內知名度很高,員工離職后自己組團隊創業的也不少。”王暢坦言,像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在那時就有了創業的意向,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帶領團隊,在熟悉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上班路上,他每天會經過位於南山區粵海街道的留學生創業園。直到2023年,在已回國工作十余年的人生節點,王暢又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辭掉工作,自己創業。

  他的隊伍不大,但精兵強將不少——團隊成員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背景,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其中還包括全職的外籍專家。

  “曾經天天路過的留創園裡,終於有了一間屬於我自己的辦公室。”王暢樂呵呵地說。

  辦公室的房租價格,隻有周邊辦公樓的不到1/3。從減免海歸團隊房租開始,留創園提供的牽線搭橋、定期培訓、金融支持等系列配套服務,解決了團隊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搞研發。

  王暢認為,過去幾年中,半導體功率模塊封裝創新主要集中在工藝創新,例如提高可靠性和通流能力等。他的團隊試圖實現融合技術,圍繞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創新,在成熟的工藝基礎上開發出更有性價比的產品。

  “與二十幾歲的創業者相比,人到中年創業面臨更大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但同時也擁有更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積累。通過結合傳統行業經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我相信我們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突破口。”王暢說。

  招才引智,孵化育成

  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李大西至今記得,2003年10月,自己參加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大廈奠基儀式的那一幕。作為奠基人之一,他見証了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從無到有,見証了許多企業從零開始到攀上高峰。

  李政道推動設立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裡,李大西是900余名學生其中之一。聯合招考中,李大西考得了紐約大學的第一名、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二名,他最終選擇了紐約大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1985年,李大西獲得了博士學位,又繼續搞起了博士后研究。一個華爾街獵頭找到他,認為他既然能做物理模型,做金融模型也就不在話下。他“跨界”去了華爾街,一做就是十幾年。

  在美生活多年,李大西始終牽挂中國發展。如何給有回國創業想法的留學生提供幫助,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扶持?這個念頭一直在他心裡,也是他推動建設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的初衷。

  截至去年底,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已累計引進來自美、英、法、加、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人員1500余人,其中博士佔比近1/3、碩士佔比近2/3,已孵化留學生企業1200余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7家。

  “20多年來,園區立足深圳市政府科技創新發展戰略,聚焦吸引留學人員回國來深發展,服務科技創新創業和產業培養。”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總經理張一君說,園區充分發揮深圳區位優勢、高新區創新生態優勢、海外股東招商網絡資源優勢、留創園創新管理機制優勢,圍繞“人才技術優先、海外項目優先”的雙優驅動戰略,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國際前沿高新技術,全力構建具有留學生創業特色的科技企業孵化生態。

  增強創新能力

  去年11月,中央組織部、人社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其中指出,搭建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平台。加大留學人員創業園(簡稱留創園)建設投入力度,支持各地制定完善留創園發展政策,落實場地、財稅、服務等優惠政策。落實留創園建設和服務規范,發揮省部共建留創園示范帶動作用,在部分產業集中的地區共建專業園。鼓勵在留創園建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納偉醫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考察了國內多個城市,綜合考慮多維度引才政策甚至園區具體位置后,他們最終選擇將團隊落在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

  “交通便利、人才聚集和營商環境是我們最看重的。”該負責人說。

  這支團隊專注於開發微創手術機器人,首個產品將應用於泌尿外科。微創手術機器人採用自動切割技術,將很大程度提高手術效率。

  就在上周,王暢團隊的車規級功率模塊工廠正式落戶珠海市高新區南方軟件園,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他正尋找更多機會,不斷提高產能。

  “除了在深圳的總部,我們現在還有兩個分公司,一個在珠海,一個在香港。對於今天的海歸創業者來說,彼此之間信息差越來越小,以前那個依靠信息差就有很大概率能創業成功的時代早已過去了。這倒逼我們必須增強創新能力,拿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市場大浪淘沙,我們想做的是多年以后還能留名的企業。”王暢說。(記者 孫亞慧)

(責編:劉森君、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