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布“十大制度創新成果”

人民網深圳4月27日電 (劉森君)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成果發布在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活動以“開放前海、創新前海、活力前海”為主題,發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一組亮點成效數據和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招商成果也在現場集中亮相。
廣東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雙德會在致辭中表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之一,2024年進出口佔廣東自貿試驗區72%、佔全省將近6%,實際利用外資佔廣東自貿試驗區61%、佔全省12%,為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王守睿表示,新征程上,前海將重溫出發的初心、提振再出發的信心,攜手各方共同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向前、向海、向未來”,為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活動集中發布一組亮點成效數據。數據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82項,全國復制推廣104項,連續3年蟬聯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第一﹔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量突破1.1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由712億元升至2024年的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381.57億美元﹔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由挂牌前的117.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711.2億元,實現超6倍增長,成為中國發展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
此外,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交易額突破萬億元,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佔比近八成,發放貸款862.7億元﹔片區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由2015年的994萬標准箱增長到2024年的1598.9萬標准箱,累計達1.17億標准箱﹔上線全國首個內地香港跨境數據驗証平台,助力在港小微企業成功批核貸款超過1億港幣。
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底色基因。會上集中發布“十大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涵蓋貿易、投資、金融、航運等九大領域,充分展現了前海貿易、投資、資金流動、交通運輸、人員往來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的發展成效。
具體包括:推進深港跨境貿易監管規則和檢測標准“軟聯通”﹔打造“多國集拼前海”新物流模式﹔打造外商投資“一口受理”服務平台﹔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形成14項全國“首創”“首批”金融創新實踐﹔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及配套制度改革﹔構建高度便利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深港跨境數據驗証平台﹔在前海率先實現“港資港法港仲裁”﹔建立與國際標准銜接的醫院評審認証體系,以及建立以“三維地籍”技術為核心的土地全流程立體化管理機制。
會上還集中發布一批重點項目,包括簽署《共建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深圳)合作安排》,推動“一線直通、智聯監管”改革模式,建立“深圳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中心·前海”,深圳“專新特新”專板開板等,涉及規則銜接、數據流通、產業集聚、文化建設等方面。
十大重點招商成果也同時發布,包括深港細胞谷、滴滴出行大灣區總部、海信集團項目、法國陽獅集團深圳前海項目等,體現了前海在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產業集群成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