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5年一季度深圳工業實現平穩開局

2025年05月01日08:00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擁鏈而強增韌性 向新而進添活力

  ▲4月29日,全球首艘、世界最大的24000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達飛塞納河”靠泊鹽田港。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攝

  近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數據:2025年一季度深圳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6個百分點。

  在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工業增速普遍承壓的背景下,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市”,深圳工業頂住了超大體量和高基數等多重壓力,以穩應變、以新提質,持續迸發出強勁的韌性與活力。

  向新而進,新興產業領航動能轉換

  深圳工業的活力,來源於產業結構不斷向新向好。

  2025年一季度,深圳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8.2%、40.1%、38%。

  國家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繼續發力顯效。今年以來“兩重”“兩新”等政策對生產需求拉動明顯,有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激發消費潛力釋放,拉動工業經濟增長。一季度,深圳家用洗衣機、家用空調、家用電風扇、智能手環、充電樁等產量實現兩位數增長。

  深圳汽車制造業增加值一季度增長56.3%,其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長38.8%,新能源整車制造增長53.2%,“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繼續高歌猛進。3月24日,比亞迪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歷史上年度營收首次突破7000億元。今年以來,比亞迪接連推出超級e平台、兆瓦閃充等一批新技術,發布騰勢N9、漢L、唐L等一批新車型,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二期產能繼續攀升。

  近日,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也是比亞迪運營的第四艘專業汽車運輸船——比亞迪“深圳號”(BYD SHENZHEN)正式啟航。比亞迪對公事業部總經理王俊保認為,比亞迪“深圳號”的交付,是比亞迪全球化戰略的關鍵拼圖,“它不僅是一艘運輸船,更是連接中國智造與世界市場的‘海上橋梁’,將承載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讓全球用戶共享中國技術的紅利。”

  因智而變,科技創新突破產業邊界

  深圳工業的沖勁,來源於敢於先行先試的創新基因。

  4月22日,紐約中央車站上演排隊盛況,數百米長隊蜿蜒兩條街道,凌晨3點已有粉絲守候,隻為第一時間體驗由深圳企業影石創新研發的Insta360 X5全景相機。這款可拍攝8K超高清全景視頻的相機,具備AI自動剪輯、雲存儲和雲分享等多項功能,不僅可以360度無死角記錄珍貴瞬間,回放時還能通過VR設備觀看。活動開始僅數小時,Insta360 X5首批庫存即告罄。

  2月23日,眾擎PM01成為全球首個完成前空翻的人形機器人﹔3月初,越疆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今年以來,一大批深圳智造的機器人頻頻在不同領域大顯身手。

  在剛剛結束的機器人全產業鏈接會上,200余家機器人全產業鏈企業參會,帕西尼感知、科盟創新、數字華夏、睿爾曼智能等多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現場發布新品……在這場“機器人總動員”上,國內機器人精密傳動部件某頭部企業創始人表示,在切實感受到深圳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鏈配套以及活躍的創新氛圍后,正計劃在深圳成立子公司。

  在第三屆香港國際創科展中,深圳展團——深AI科技主題館以百家參展企業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卓越的創新成果,收獲超200項合作意向,意向金額超億元。

  擁鏈而強,良好生態筑牢發展根基

  深圳工業的穩健,背后是完整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力。

  依托產業鏈緊密協作、產學研深度賦能、創新環境開放包容,深圳“機器人谷”最近在全網爆紅。帕西尼聯合創始人聶相如表示,基於扎實的制造業功底,任何創意都能在深圳找到實現途徑。速騰聚創創始人邱純鑫認為,產學研用深度賦能,是“谷中”企業能夠拔節生長的先天優勢。智平方創始人兼CEO郭彥東則表示,“機器人谷”匯聚了深圳眾多的機器人研發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在成為全球機器人創新的核心策源地。

  前不久的“攜手共贏”內外貿一體化拓展市場對接會,70余家深圳重點制造業企業與天貓國際、京東集團、華潤萬家、蘇寧易購、天虹數科、美團、盒馬、小虎奕循科技、物美集團等11家國內零售批發龍頭企業及頭部電商平台“零距離”對接,借助電子商務直聯供需的優勢,推出訂單直採、外貿專區、流量支持、綠色通道、供採對接等便利化措施,讓優質深圳制造業產品快速走進國內大市場。

  今年以來,深圳工業投資中技改投資增長61.8%。沙井立訊精密智能模組基地、西門子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基地等一個個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持續落地開工,工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2024年,深圳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9家,總數分別達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國第一、總量均居全國第二。眾多企業憑借“小而精”的硬核技術,合力撬動產業鏈的“大創新”。一季度,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增長10.4%、13.6%,優質中小企業表現亮眼,新入庫企業增長64.9%。(記者 徐鬆)

(責編:王星、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