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深圳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0億元

今年2月,一座現代化產業園——羅湖新質科技大廈正式動工﹔3月,融合國際會議、展覽、商務等功能的深圳國際交流中心正式完成主體結構封頂﹔4月,寶安燕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開園,為現代企業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優質產業空間,一邊項目封頂完工,另一邊新項目接續“上馬”﹔同月,東部通航低空融合飛行示范基地在鹽田區破土動工,大灣區航空應急救援保障網絡邁出了關鍵一步……
前瞻布局,蓄勢賦能。今年以來,深圳一手強抓“硬支撐”,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加強調度管理,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手緊抓“軟環境”,創新政策措施、提升政務服務、搭建對接平台,投資環境持續優化,民間投資活力十足。一季度,1-3月全市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0億元,投資進度25%,高質量投資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持續澎湃。
支撐穩:項目資金引“活水” 滾動“上新”儲備足
在華龍迅達的生產線上,應用具身智能技術的機械臂正精准執行操作,一旁的電腦屏幕實時映射生產流程動畫,實現對設備、生產、物料、質量的高效管理﹔個元科技打造的工業視覺系統,一秒能完成10-12個汽車變速箱齒輪等產品的缺陷檢測﹔智平方自主研發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將逐步實現晶圓裝載、耗材智能更換、精密零件分揀等高精度工藝環節的自動化操作。
工業是深圳發展的硬支撐。推進技術改造,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一招。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其中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61.8%,佔工業投資比重38.7%。
“對於制造業而言,生產設備是技術創新與工藝升級的保障。”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表示,大規模設備更新意味著企業的大規模資本投入,當下深圳的產業升級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企業對深圳的產業升級有更多的預期,也會推動更多的投資實現。
“謀”字為先,“干”字當頭。深圳搶抓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自審自發”改革試點機遇,構建“儲備-審核-發行-監管”全鏈條管理體系,已“雙通過”形成首批227個、年度資金需求超千億元的專項債券項目儲備清單。目前,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已在深圳落地,首輪發債規模76.76億元,為深圳市兒童醫院科教綜合樓、南山智造紅花嶺產業園等項目引資金“活水”,助力工程有序施工、高效建設。
“投資馬車”跑得快,重點項目發揮了顯著作用。2025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項目798個,總投資約3.2萬億元,其中,建設(新建、續建)項目679個,年度計劃投資3076.4億元。1-3月全市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0億元,投資進度25%。
活力強:開辟投資新空間 企業發展信心足
“投資深圳,我們很放心!”3月19日至21日,深圳面向民間資本連續舉辦四場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路演推介會,24個項目涵蓋能源、交通、水務三大領域,總投資規模約2000億元。超150家業內民營企業,以及銀行機構、投資機構、咨詢機構等參與熱情高漲,現場超50家機構遞交了合作意向。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許雲飛在現場表示,作為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深圳著力構建“政策引導-市場驅動-機制創新”的投融資新生態,通過創新收益共享機制、健全風險分擔體系、優化要素保障政策,已形成預期收益穩定、風險管控有效、參與路徑多元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為民間資本進入重大基礎設施領域開辟了廣闊空間。
投資有活力,發展信心足。2月,全球排名第一的戶外廣告巨頭法國德高集團落戶深圳,從洽談到注冊僅用了不到40天時間﹔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再度加碼深圳,投資超10億元在南山開建全新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基地﹔殼牌全球首個光儲充放一體超充站正式通電運營,成為深圳“全球客商紛至沓來,高端要素資源匯集”的生動寫照。
“我們早在2016年就在南山區成立了高通深圳創新中心,在推動本地創新和提供客戶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夏權表示,下一步高通將持續深化與深圳在內的中國產業伙伴間合作,深化5G與AI的融合,推動終端側AI在消費電子、工業、汽車等領域的規模化落地。
投資深圳就是投資機遇投資未來。致力於打造“全球投資首選地”的深圳,一季度,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342家,同比增長23.4%,佔全國18.6%﹔截至4月25日,全市預計實際使用外資約15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5%。(記者 鄒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