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符合國家標准可放心飲用

鯉魚洲泵站航拍圖。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攝
7月15日,深圳市水務局開展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下稱“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調研活動,記者與專家代表深入鯉魚洲泵站、公明水庫和五指耙水廠,了解工程的建設與運行情況。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是廣東“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干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解決深圳、東莞、廣州南沙等地發展缺水問題的同時,有效改變以往受水區單一供水格局,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和應急保障能力,對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該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順德鯉魚洲,穿越獅子洋,東至深圳公明水庫,全長113.2公裡,於2024年1月30日實現通水。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年供水量達17.08億立方米,是廣東已建成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資源配置工程。
經過約兩小時車程,調研團隊抵達了位於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西江干流水道中央的鯉魚洲泵站。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景衡介紹,鯉魚洲泵站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取水“第一站”,也是工程三座泵站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是工程控制性關鍵施工節點之一,其設計精巧,功能齊全。泵站順水流向布置了進水閘、進水前池、防洪閘、主泵房、量水間和高位水池等設施,確保了西江水能夠經過加壓提升后,高效、安全地輸送至高新沙水庫。泵站的整體運作機制不僅體現了工程技術的先進性,也凸顯了對水資源管理和利用的精細化程度。
在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深圳市的交水點——公明水庫,調研團隊詳細了解了水庫的運行管理情況、水源保護措施以及應急供水保障能力。據深圳市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管理處負責人介紹,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其中為深圳供水8.47億立方米,佔比近半。截至目前,公明水庫已經承接西江水4.86億立方米,輸供水超4.08億立方米,流入約48萬戶居民家中。
接著,調研團隊來到了五指耙水廠。五指耙水廠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深圳境內的關鍵受水點之一,西江原水進入水廠后,經預臭氧-混凝沉澱-砂濾-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次氯酸鈉消毒等工藝,最終通過輸水管網送至用戶家中。五指耙水廠工作人員表示,天然水中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在燒水過程中更容易看到白色漂浮物和“水垢”,但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准。“這些白色漂浮物實際上是由水中的鈣、鎂離子在加熱過程中與氫氧根、碳酸氫根結合形成的不溶於水的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可以放心飲用。”
一同參觀的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聞博表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成,對深圳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意義重大。”他介紹,深圳人口眾多、產業密集、經濟發達,但本地水資源匱乏,長期以來依靠東深供水工程、東江水源工程從市外引水入深。引入西江水,既能滿足深圳長遠水資源需求,也讓深圳形成“兩江並舉”的供水格局,大大提高深圳市長遠供水保障能力。(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張楚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