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進中國︱巨輪停靠,車城啟航

人民網“行進中國”深圳調研採訪團
2025年07月23日08: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汽車駛入船艙,乘船前往歐洲。人民網 王星攝

大批深汕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停放港口,等待登船出口。深汕融媒供圖

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港,驕陽似火,全球最大汽車運輸滾裝船“深圳號”穩穩停靠岸邊。指揮員揮手指引,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魚貫駛入船艙。30天后,它們將到達目的地:歐洲。

“本航次共搭載6800余台新能源汽車,其中1100多台從比亞迪深汕基地生產下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汕管理局主要負責人昝雙濱介紹。這是“深圳號”首次靠泊小漠港,也是首次運載深汕本地生產的車型出口。

7月18日,比亞迪“鄭州號”接踵而至,從小漠港開啟新船首航。1064輛新能源汽車有序登船,經寧波港接力轉運啟程東南亞。

從工廠到港口,隻需5分鐘車程,新車以“地跑”形式快速集港。

“零擁堵、零剮蹭,一腳油門直接開上船。”昝雙濱形容道,“簡單說,就是把小漠港‘工廠—港口—海外’擰成一條高速通道。車還沒到港,手續全辦妥。到了直接開上船,比快遞還利索!”

小漠港碼頭,兩台高大的岸橋佇立,上月剛剛送抵投用,顯著提升港口規模作業能力。緊鄰港區,汽車出海整備中心建設如火如荼,正加速推進。

“小漠港發展汽車滾裝優勢明顯,15米水深條件,全世界滾裝船都能停靠。它還位於海上‘高速路’入口,能節省一周左右時間。”鹽田港深汕港口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維筍介紹,該港區已開通9條外貿航線,成為華南地區領先的汽車出口平台。到2027年底二期投產運營后,汽車運輸能力將達每年100萬輛。

港廠聯動,跑出汽車出海“加速度”。

不遠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整車制造車間裡機器轟鳴,鋼板進、整車出,生產線開足馬力。高峰時,西地塊日產新能源汽車1300輛,東地塊產能也正進一步釋放,整車制造“倍速模式”即將開啟,下半年汽車出口有望迎來井噴。

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前后對比圖。深汕融媒供圖

從高處俯瞰,比亞迪二期東西廠區連片成型,佔地400萬平方米,氣勢恢宏。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和小村。

深汕特別合作區是廣東省和深圳市探索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塊“試驗田”,下轄原汕尾市海豐縣鵝埠、小漠、赤石、鲘門四鎮,距離深圳市中心約100公裡,2017年起由深圳全面主導建設。

2021年以來,深汕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口,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至四期相繼落地,京西重工、延鋒汽車等近30家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一條寬闊的通港大道,串聯起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出海外貿等產運貿全鏈環節,上下游高效銜接,緊密聯動。

延鋒汽車飾件產線上,工人忙碌作業。人民網 劉森君攝

如今,深汕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一主三輔”產業全面立起來、強起來,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壯大,全力打造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

“我們將在‘專’和‘精’上下功夫,全鏈條服務中國本土品牌走出去,積極參與到世界一流汽車全價值鏈服務機構和汽車強國建設中。”京西重工總經理席建鵬說。

今年6月,中辦、國辦《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和配套政策”。深汕正以此為契機,加速構建與深圳“同城同質同效”的一流營商環境,融灣融深一體化提速發展。

位於深汕的深圳中學高中園,是深圳最大高中園。人民網 王星攝

園區高樓拔地而起、項目企業爭先進駐、名校名醫院建設進展顯著……昔日革命老區“農漁四鎮”、粵東“經濟窪地”,正加快成長為現代化的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都市。

據統計,2018年到2024年,深汕的發展“一年一個樣”,地區生產總值從38.95億元增長至242.15億元,年均增長35.6%。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地區生產總值73.42億元,同比增長40%,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不斷書寫一段“有預期、看得見”的高質量發展新故事。(王星、劉森君)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