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能源:“闖”進垃圾堆,“試”出新路子

劉森君
2025年08月25日09: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19年9月投產的龍崗能源生態園。受訪單位供圖

我國第一家垃圾發電廠、首個國產化設備示范項目、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處理的特大型城市……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很多個“第一”誕生在深圳。

秉承“敢闖敢試”的特區基因,經過40年的摸索和實踐,深圳在垃圾處理理念上率先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垃圾處理從填埋轉變為全量焚燒﹔二是垃圾焚燒電廠從傳統固廢處理鄰避設施向睦鄰友好的鄰利型市政基礎設施轉變。

這背后,深圳能源集團功不可沒。截至2024年底,深圳能源在全國21省(區、市),建成、在建、籌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4個,日處理能力共計7.9萬噸,實現固廢清潔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同步建設“四位一體”能源生態園,變鄰避為鄰利,以先行示范標准打造行業標杆。

2006年,寶安垃圾發電廠投產。受訪單位供圖

做足功課,走適合國情的路子

一座特大城市一天能產生多少垃圾?深圳生活著約2000多萬人,若每人產生1公斤垃圾,一天的生活垃圾將超2萬噸﹔隻需3個月,在一個標准足球場大小的面積內,生活垃圾可以堆積得與深圳最高樓宇平安大廈等高。

土地資源緊張,人口密集,垃圾填埋處置不可持續……早在40年前,深圳就開始探尋生活垃圾處理之路。1985年,深圳建設了國內第一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廠——清水河垃圾焚燒廠,引進了日本爐排裝備。但水土不服的問題很快顯露——相較西餐,中餐水分多,不易充分燃燒。

深圳能不能在垃圾發電方面先行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的新路子?這個任務交到了深圳能源的手中。

對於彼時的中國,電力行業做垃圾發電是破天荒頭一回。

垃圾發電,首先要搞清楚“中國的垃圾能不能燒”和“能不能燒好”。1999年,深圳能源成立垃圾焚燒項目籌建辦,研究人員兩年間跑遍亞歐美三大洲,最后選擇“吃粗糧”的爐排。這種爐排容量大、垃圾適應性好。深圳也將焚燒發電確定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2000年,深圳能源成立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下稱“環保公司”)﹔2003至2006年,南山、鹽田、寶安3座垃圾發電廠相繼投產……在深圳能源環保產業勇猛精進的同時,一系列因政策波動觸發的發展困境正悄然逼近。

由於垃圾處理費配套政策遲遲未能落實,環保公司陷入資金困境,僅靠電費收入無法支撐企業生存。會上,公司領導安撫大家:“雖然道路比較曲折,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垃圾發電這條路一定能蹚出來!”

2006年,一條好消息傳來——深圳市政府在全國大中型城市率先明確了垃圾處理設施是公益性質的市政基礎設施定位,並制定了垃圾處理費和補貼支持等相關政策。環保公司在守望中看到了曙光。

垃圾處理費的問題解決后,環保公司逐步緩過勁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寶安垃圾發電廠二期正式移交投產﹔2019年,寶安能源生態園三期、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和龍崗能源生態園三大項目建成投產運行……

沿著闖出來的新路子,環保公司不僅解了“垃圾圍城”的燃眉之急,還助力深圳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的特大型城市。

2019年,桂林能源生態園一期建成投產。受訪單位供圖

走向全國,做大做強環保產業

如今,在遼寧大連、浙江義烏、廣東化州、山東魚台、河北任丘、安徽泗縣、青海西寧、江西尋烏等地,都有深圳能源的環保項目。

早在環保公司走出深圳第一步時,項目拓展的大爆發就已拉開序幕。

2008年,武漢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招商引資期間,考察了南山、寶安和鹽田3座垃圾發電廠,包括集控室及垃圾池、灰渣處理、煙氣處理等一整套垃圾處理流程。考察結束后,代表團表示:“武漢新溝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就交給你們辦,我們很放心!”

幾個月后,環保公司與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簽訂協議,建設運營武漢新溝垃圾發電廠﹔2012年,發電廠正式投產,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40萬噸,連續多年榮獲環保誠信綠牌,是湖北省第一個獲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資質的企業。

2013年底開始,深圳能源的環保項目拓展快速“破局”,在全國遍地開花,勢如破竹。例如,在福建龍岩、廣東潮州、廣西桂林建設高標准垃圾焚燒電廠,項目成為當地展示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窗口。

截至2024年底,環保公司投產的綜合固廢日處理能力達到50515噸,排名從全國第12名躍到第4名。

在垃圾焚燒發電板塊獲得突破性增長的同時,深圳能源依托現有的垃圾發電項目,協同處置餐廚垃圾和污泥,同時也逐步探索建筑和裝修垃圾處理,並積極謀求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布局。

2019年,環保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深能環保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為城市基礎管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收運、中轉清運、廚余垃圾收運、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及工程咨詢等。

2020年,環保公司完成對杭州錦江集團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並更名為深能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遍布15省31市,項目運營30余個,進一步完善了從固廢終端處置向環衛一體化前端延伸的產業鏈布局。

至此,深圳能源在大固廢治理領域已初具規模,橫向擴展到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市政污泥、醫廢危廢、建筑垃圾等處置業務,縱向實現收運處一體化、上下游全覆蓋。

位於南山能源生態園內的循環再生藝術展覽館。受訪單位供圖

堅持創新,建設現代化生態園

“沒想到一個垃圾焚燒廠比食品加工廠還要干淨。”在垃圾焚燒廠參觀現代高標准的垃圾焚燒工藝后,人群留下最多的評價是“震撼”兩個字。

率先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設備國產化,高濃度廢水處理取得突破性進展,煙氣治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國內領先的運營管理體系……自成立以來,環保公司從設備、技術、標准、運營管理等全鏈條發力,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

1999年,深圳能源開始探索生活垃圾處理設備國產化的道路。彼時,深圳能源購買外國垃圾焚燒爐排和煙氣處理設備,總共花了近千萬美元。這麼貴的設備,以后建新項目還得重復購買,能不能嘗試自己設計制造,降低成本?

2002年,環保公司率先在鹽田垃圾發電廠設計出適合焚燒中國垃圾的225噸級焚燒爐,開創了國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設備國產化的先河﹔之后,環保公司先后造出了300噸級、400噸級、500噸級、600噸級、750噸級、1000噸級等一系列焚燒爐排成套裝備。

歷經20年,環保公司在爐排裝備技術方面累計取得授權專利58件,逐漸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國際一流定制化爐排技術體系。目前,環保公司下屬項目採用自主研發的爐排裝備達到50余套,並已服務於20余個項目,配套產品齊全、售后服務體系完善、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

垃圾發電站光建還不行,如何取得周邊居民認同、破除“鄰避效應”,是建設中的一個難題。

深圳能源的解法是“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跳出“單一垃圾焚燒發電”的傳統模式,深圳能源按照“更清潔、更高效、更安全、更親民”的理念,打造了生產辦公、科普教育、綠色旅游、休閑娛樂“四位一體”的現代化能源生態園,讓垃圾發電設施與環境、社區和諧共生。

目前,環保公司已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1個,獲得基地稱號53項。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創新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建設模式”被推薦為深圳經濟特區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之一,成為深圳市固廢處理領域可復制、可借鑒的典范代表,經驗向全國推廣。

深圳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圳能源生態環保產業將堅定致力於為美好生活創造潔淨環境,為社會發展提供綠色循環力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砥礪前行。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