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潛力股”光明城站片區迎來三地鐵時代

8月28日
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工程
完成時刻表試運行
為年內正式開通再添利好消息
8月中旬
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段工程
也傳出實現“長軌通”進展
這意味著線路具備跑車調試條件
為后續開通運營奠定基礎
兩條線路在光明交匯站點
正是光明城站
三地鐵時代
光明區獨具爆發潛力的區域由此誕生
它就是光明城站片區
不久的將來,光明城站將真正成為多軌交匯的核心節點,匯聚廣深港高鐵、贛深高鐵、地鐵13號線二期、6號線支線二期,未來還將接入深莞增城際鐵路等。
從多軌交匯的交通樞紐到科學城“科創轉化區+對外窗口”規劃,光明城站片區已跳出“普通地鐵站”范疇,成為一個以TOD模式(交通導向開發)為骨架,融合產業、生態、居住的“未來城市單元”。
科創快線“遇見”科學線路
“半小時交通圈”擴容
毋庸置疑,光明城站片區最大優勢在於軌道交通,可半小時鏈動廣深港核心區。
在地鐵線路上,光明城站是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及13號線二期(北延)雙島四線換乘站。
地鐵13號線被譽為串聯光明、寶安、南山的“黃金科創快線”。相關領域專家曾表示,13號線預計沿線覆蓋約40-60萬居民和70-90萬工作崗位,承載約143萬人次出行需求。
▲13號線二期(北延)線路示意圖(站名以實際建成為准)
地鐵13號線連通光明科學城、南山高新園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重點發展區域,未來還將對接鬆山湖科學城。隨著地鐵全線貫通,沿線產業鏈布局、科研人才交流、創新要素集聚與流動,都將迎來全新發展格局。
地鐵13號線全線貫通運營后,對於在南山科技園、后海總部基地工作的精英人群來說,從光明到達上述片區,通勤時間可縮短至30-45分鐘。
地鐵6號線支線同樣被譽為“科學線路”,沿線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高度集聚,包括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理工、光明生命科學園、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等。
“科創快線”與“科學線路”交匯,正吸引大量科研與產業人才涌入光明城站片區安家落戶。記者走訪光明城站片區中建觀玥等樓盤獲悉,已購房業主中,南山、寶安、光明本地剛需成為主力軍。
在高鐵線路上,光明城站是廣深港高鐵和贛深高鐵交匯點,是承擔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都市圈交通服務功能的重要鐵路換乘樞紐。光明城站達廣州南站車程最短25分鐘,達香港西九龍站車程最短34分鐘,均在“半小時交通圈”內。
從光明區整體軌網規劃上看,未來,光明城站樞紐將形成多軌交匯格局。除已開通的高鐵線路和即將開通的地鐵線路外,光明城站還規劃引入深莞增城際,目前項目處於前期規劃研究階段。
隨著兩條地鐵線路建設進度不斷刷新,光明區將進一步強化區域聯動合作,加快沿線重點片區開發,打造地鐵沿線發展活力帶,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能。
是地鐵站點
更是“軌道上的城市會客廳”
光明城站片區屬於光明科學城“一心兩區”中的產業轉化區,是光明科學城的科學轉化高地和對外窗口,先進智造產業集聚區的科學賦能高地。這意味著持續的就業人口導入和區域價值沉澱。
光明城站片區定位於光明科學城-河套聯動基地,規劃面積約2.8平方公裡,西起光僑路,東至科泰路,南起龍大-外環高速、北至茶林路。
光明城高鐵站位於片區地理中心,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可與香港、廣州形成“30分鐘生活圈”,具有連片未開發用地,將聯動河套、聯通香港,集聚深港兩地一流科研和產業資源,引進央企國企等新興力量,重點發展智慧交通、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業態,打造大灣區戰新和未來產業策源地。
8月22日,光明區首個人工智能專業孵化器——“光引粒·人工智能創想空間”在該片區的華強科技生態園揭牌,首批有7家高潛力人工智能企業入駐。未來,該片區將吸引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源加速匯聚。
片區未來發展與光明城區整體發展緊密相連。區域發展的核心數據說明,光明這座城區的價值正在被發現和重估:
創新濃度:
光明科學城布局重大科技創新載體23個,全社會研發投入102.7億元,科研機構研發投入增長26.1%。眾多科研機構入駐或啟動建設,為科技創新注入強大動力。
人口密度:
2018年光明區成立之時人口93.85萬人,2024年人口達117.41萬人,人氣蒸蒸日上。單從人才維度看,光明科學城高層次人才超3000人、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博士人才超5000人,共有161名學者入選全球2%頂尖科學家榜單,17人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經濟速度: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光明區GDP增速達6.1%。光明集中布局發展“3+3+1”產業集群,集聚35家上市公司、超1900家規上工業企業、2275家國高企業、1063家專精特新企業,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工業百強區”。
創新濃度越高,人才越密集。科技和人才匯聚的區域,城區價值自然會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深圳市地下空間資源利用規劃(2025—2035年)》,全市劃定48個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區域,其中,光明城站樞紐周邊片區位列其中。
這意味著,光明城站樞紐周邊片區將形成立體綜合空間,規劃地下商業綜合體,構建“10分鐘遮陽避雨步行圈”。未來無論刮風下雨,不用出站就能完成通勤、購物、休閑,促進交通優勢轉化為城市優勢,提升城市吸引力。
公園、商業與教育
城市量級配套齊全
半城山水,半城繁華
在光明城站片區體現得淋漓盡致
光明城站片區步行可達虹橋公園。4公裡長的紅飄帶,早已成為市民近悅遠來的露營、徒步網紅打卡地。
這裡不僅是十五運會小輪車賽場,更是未來居民日常健身運動場所。
驅車10分鐘內,可達深圳科學技術館、科學公園(北翼)。
外型酷似“大飛船”的深圳科學技術館,一出道即成為大灣區頂流,接待游客已超百萬人次。作為全球首家數字文明科技館,是深圳市“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科學技術館24個主題展區多達950個創新展項,適合不同年齡段市民“打卡”,給光明區帶來超高人氣。
科學公園(北翼),登上科學頂,可360度俯瞰一城繁華與青山綠水,天空之境配上光明獨有咖啡,早已成為社交平台的出片勝地。
想要欣賞高端文藝演出和展覽,地鐵通車后兩站即達光明文化藝術中心。該中心斬獲了中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是光明區文化地標,每年近百場高端演出在此上演。
光明城站片區休閑購物,現階段可依賴社區底商,還有2站地鐵范圍內的鳳凰城商圈。
鳳凰城商圈匯集了藍鯨世界、萬達廣場、N次方公園三大商業體,總體量超20萬平方米,品牌超450個。
其中,藍鯨世界在全市中小型商業綜合體人氣排名中位列第一。僅今年上半年,三大商場就引入了70個新品牌,其中不乏光明乃至深圳首店。
光明城站片區優質教育選擇多元,片區內已投用光明區外國語學校等優質學府。由深圳實驗教育集團金字招牌加持的深圳實驗光明科林學校,也已實現借址辦學,新校園將於今秋學期投用。
醫療資源豐富,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光明區人民醫院東院區等優質醫療資源,均在5-10分鐘車程內。
隨著13號線、6號線支線二期通車
沿線科研及產業人口加速涌入
光明城站片區利好將充分釋放
成為一個生態優美、幸福宜居
科創總部集聚的價值高地
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