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立法護航合成生物產業競逐“黃金賽道”

被譽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的合成生物,已成為一條新的“黃金賽道”。《深圳經濟特區促進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於8月29日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擬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深圳在新興產業領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以“小切口”立法護航合成生物這一未來產業實現大發展。
首次以“小切口”形式開展產業促進類立法
什麼是合成生物?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劉陳立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就像組裝汽車一樣,科研人員將基因片段、蛋白質等“零部件”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從而設計出新的物質、生命形式。
這項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產業戰略高點。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合成生物相關戰略部署和支持計劃。深圳對合成生物產業前瞻謀劃、科學布局,已初步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若干規定》共32條,不分章節。這是我市首次以“小切口”形式開展產業促進類立法。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項創新立法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為破解深圳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堵點,持續鞏固擴大產業發展優勢提供了法治保障。
建立全鏈條服務支撐體系
數據統計,近3年全國新增的合成生物企業,40%集聚在深圳。以源頭創新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是深圳合成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密碼。《若干規定》將這一深圳實踐在法規中進一步深化,明確規定,持續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部市聯動項目,支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等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要求市科技創新部門開展專項扶持,針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布局。
《若干規定》還提出建立合成生物產業全鏈條服務支撐體系,為合成生物企業提供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落地等全流程服務。明確市發展改革、科技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和要求對合成生物企業購買的研發資源共享服務提供資助,規定本市檢驗檢測事業單位應當對合成生物企業產品檢驗檢測費用予以優惠。
全力縮短產品入市周期
產品審評審批周期長、應用推廣進程相對遲緩等一直是困擾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痛點。為此,《若干規定》多舉措推動縮短合成生物產品的入市周期,拓寬合成生物產品的應用場景和推廣渠道。
一方面,探索審評機構和技術機構培育新模式。在“三新食品”、化妝品新原料等領域強化央地協同,與國家、省有關部門聯動建設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條件的技術審評機構﹔在保健品食品新原料、農業轉基因生物、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等領域推動具備能力的技術機構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委托,參與檢測、分析等工作,為合成生物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審評和技術檢測服務。
另一方面,促進合成生物產品的推廣。明確市工信部門會同市科創部門編制合成生物創新產品首購目錄,市財政部門依法推進相關產品依法便利化採購,規定市工信和市科創部門可以編制推介目錄和典型應用場景清單,推動增加合成生物產品的市場需求。
保障產業空間加大金融支持
《若干規定》進一步強化了產業發展的要素保障支持。要求有關部門在編制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時,對實現工業化量產的合成生物企業產業空間需求予以優先保障。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加大對合成生物初創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降低合成生物初創企業融資成本。
《若干規定》還明確,市政府推進合成生物領域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分離,持續優化審批條件、審批流程。支持合成生物領域的企業和機構申報成為市出入境生物醫藥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試點單位,對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特殊物品給予通關便利。
專家和企業代表說
深圳此次對合成生物產業立法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不僅固化了部市聯動支持合成生物學研究等好經驗,同時針對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對產業發展給予全鏈條的支持,為產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深圳理工大學合成生物學院院長張先恩
近年來,深圳合成生物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並推向市場,仍面臨不小挑戰。深圳此次以“小切口”“小快靈”的立法形式對產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給予精准回應,也增強了我們做長周期的原始創新研究工作的信心。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傅雄飛
《若干規定》明確規定,支持藥品生產企業使用合成生物技術替代動植物提取法生產藥品,這意味著我們在申請藥品審批時,溝通成本大幅下降,打消了我們之前的顧慮,也堅定了我們繼續創新的信心和決心。
——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黎陽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