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報告首獲“五星”評級

《深圳市屬國資國企2024社會責任報告》首獲“五星”評級。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市屬國資國企2024社會責任報告》目錄。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北站樞紐空鐵聯運。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深圳9月5日電 (劉森君)9月5日,深圳市國資委正式發布《深圳市屬國資國企2024社會責任報告》,連續第八年系統、全面向社會披露市屬國資國企整體履責實踐與成效。
該報告首次申請參評即斬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專家委員會“五星”評級,被評價為“一份卓越的社會責任報告”,標志著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在社會責任管理、信息披露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實踐成效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積極展現新時代國資國企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與良好形象。
四大章節,實現多項創新突破
《報告》全文5.3萬字,聚焦國家戰略與城市願景,設置“黨建引領、國企改革、資本創新”三大專題,以及“科技向智向新,創新聚變革之勢”“民生用心用情,幸福赴美好之約”“開放走深走實,發展領時代之先”“綠色共建共享,低碳繪生態之美”四大核心章節,並嵌入多個一線責任故事,體系化、場景化呈現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的責任實踐。
《報告》實現了多項創新突破,升級“公共資源服務圖譜”,助力市民享受更為豐富、便捷的公共服務﹔首創“創新產業空間入駐指引圖譜”,以可視化方式系統展示產業生態布局﹔新增“責任榮譽”板塊,集中展現深圳國企在社會責任、ESG等領域獲得的國內外權威認可﹔同時,通過“履責年度關鍵詞”“責任故事”“我對國資有話說”等互動板塊,增強報告溝通力和公眾參與感,全面傳遞深圳市屬國資國企負責任、敢創新、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科技賦能,打造創新發源之地
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功能。
2024年,深圳市屬國資國企聚焦“20+8”產業集群,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資產突破4600億元,營業收入超18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3%,通過“耐心資本”支持科創企業模式獲全國推廣﹔打造百個支持科技創新應用場景,為技術驗証和成果轉化提供“實戰場”,獲中央媒體重點報道﹔組織實施“十大原創技術攻關”,新增國家級、省級創新載體25個,全系統研發投入197.9億元,同比增長32.7%,研發強度3.1%。
民生保障,筑牢城市幸福根基
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始終將民生幸福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和溫暖底色,全力服務“民生七有”,堅持在水、電、氣、行、住、“米袋子”“菜籃子”等重要民生保障中充當可靠支柱和重要基石。
2024年,深圳市屬國資國企承擔全市80%的果蔬交易、62%的糧食儲備、100%的食用油儲備和城鎮管道燃氣供應、99%的供水、82%的公共交通服務及31%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深入開展7省(自治區)13市幫扶協作及“百千萬工程”,積極推進幫扶項目113個,總出資約1.4億元,完成消費幫扶1.03億元,消費幫扶成績位列市直單位第一。
開放協同,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深圳市屬國資國企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球發展格局。
2024年,深圳市國資委上線智慧國資產權系統,實現與市場監管系統及區級產權平台互聯互通,獲國務院國資委“杰出應用獎”﹔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深港合作,在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系統內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430.8億元,同比增長32.9%﹔深圳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95列,貨值7.1億美元﹔深圳機場集團、深圳港、深國際等樞紐運營企業持續強化物流通道功能,助力深圳外貿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綠色轉型,繪就美麗深圳畫卷
“深圳綠”“深圳藍”已成為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鮮明標識。2024年,深圳市屬國資國企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深鐵集團全年碳普惠減排量105.83萬噸,深圳能源集團承擔全市91%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深圳擔保集團為節能環保、建筑垃圾再生產領域企業提供融資23.37億元,綠交所完成綠色金融交易4.54億元,全面助力深圳“無廢城市”和“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建設。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先行示范為標准,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持續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深圳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勇當尖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