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十五運會測試賽點亮深圳光明科學城運動新圖景

2025年09月11日17:03 | 來源:晶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十五運會測試賽點亮科學城運動新圖景

綠茵場上,深圳U13男足與U12男足的小將們在激烈拼搶。

廣東省競速小輪車邀請賽暨十五運會自行車(競速小輪車)測試賽現場。

位於光明區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承擔十五運會足球(深圳賽區)比賽,男子U20金牌也將在這誕生。

  9月10日晚,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燈火通明。

  綠茵場上,深圳U13男足與U12男足的小將們正在激烈拼搶,這群深圳足球小將聯手上演了一場激烈對決,每一次傳球、每一腳射門都引來觀眾的陣陣歡呼。

  微風拂過,帶來場邊新栽種的三角梅的淡淡清香,與草坪的清新氣息交織在一起。看台上球迷的吶喊聲與場上少年的奔跑聲交織,映照著光明區作為“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的蓬勃生機。

  綠茵賽場,未來之星綻放光芒

  足球在燈光下劃出一道優美弧線,少年們在場上來回奔跑,汗水在夜色中閃爍。

  這場十五運會足球(深圳賽區)測試賽,不僅是深圳足球未來之星的亮相,也是對場館設施的一次檢驗。

  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作為本次比賽的主要場館,佔地約19.7萬平方米,是一座融合中心場、足球公園、運動員綜合保障中心的專業綜合基地,構建了集訓練、科研、醫療、教育、服務於一體的國家級青訓生態。

  這其中,項目一標段足球公園的人造草球場達到國際足聯FIFA Quality Pro認証標准﹔天然草球場達到國際足聯認可實驗室Labosport分級評定的專業競賽球場認定標准。

  2025年2月,這裡已成功承辦亞足聯U20亞洲杯揭幕戰,展現了其承辦大型國際賽事的能力。根據十五運會足球(深圳賽區)競賽規程,足球(男子18歲以下組)及足球(男子20歲以下組)的比賽將於10月至11月份在這裡舉行,並將誕生足球(男子20歲以下組)的金牌。

  光明區與足球的緣分早已結下。一直以來,光明區都有著足球運動的廣泛基礎和濃厚氛圍。

  早在2021年,光明就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101個全國縣域足球典型之一。從學校、社區到公園的綠茵場上,處處可見踢球者的身影。光明區校園足球發展迅猛,多所學校(幼兒園)獲評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學子唐錦帆曾在2023年創造“1小時左右腳交替顛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績達8147個,展現了光明青少年足球運動的扎實基礎。

  車輪飛旋,小輪車測試賽展風採

  如果說綠茵場是青春的奔放,那麼小輪車賽場便是極限運動與藝術技巧的共舞。

  就在足球測試賽舉行前不久,光明區已經成功舉辦了兩次小輪車測試賽。

  9月5日,廣東省競速小輪車邀請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自行車(競速小輪車)測試賽在鳳凰街道塘尾社區的競速小輪車場激烈展開。

  這座賽場佔地約1.7萬平方米,賽道採用進口紅土鋪設,憑借細膩顆粒與穩定特性,為賽事提供兼具緩沖與抓地力的場地。賽道嚴格遵循國際自行車聯盟(UCI)規范,從10米寬起漸次收窄,雙跳、彎牆等障礙設計,全面考驗選手的爆發力與操控能力。

  更早的8月26日至27日,自由式小輪車測試賽在虹橋公園畔的自由式小輪車場上演,選手們在空中劃出一道道青春弧線。

  這座對標2023格拉斯哥UCI世界自行車錦標賽水准修建的賽場,由UCI官方賽事供應商G.Ramps全程負責深化設計與施工。走進賽場,9860平方米的場地宛如為“自由”量身打造的極限空間:無論是能支撐360度跳躍、翻轉的騰躍台,還是可靈活銜接滑行、動作的起伏賽道,都精准對標國際賽場水准,讓選手們盡情釋放創意與技巧。

  兩場小輪車賽事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光明“生態+運動”理念的縮影。選手們住地毗鄰虹橋公園,訓練間隙漫步綠道,感受“山、水、城”交融的獨特魅力。

  保障有力,全方位護航賽事運行

  賽事成功的背后,是完善的組織保障體系。

  賽場之外,十五運會測試賽正帶動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所在的李鬆蓢社區悄然“變身”。

  社區黨委推動的“1436花瀑”項目已初見成效,數千株花卉喬木將這裡裝扮成“花美社區”。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推出“全運賽事賦能計劃”,觀眾憑足球票根可享合作商戶消費折扣,實現“一人觀賽、全家消費”,使賽事成為社區經濟新引擎。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拆牆敞門,化身開放式便民驛站,在賽事期間為觀眾提供休息、茶飲與觀賽服務,展現城市溫度。

  不止於此,在足球測試賽現場,光明區人民醫院作為醫療保障醫院,派出了骨科、急診等多科室醫護人員。十五運會深圳光明賽區足球賽事運動員醫療站駐點醫生柯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場有一站四點,即:一個醫療站,四個醫療點,場邊醫療點保障運動員教練員,另外還有三個觀眾醫療點。

  同時,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志願者承擔起外語溝通、醫療急救等服務,為賽事注入青春力量。

  賽事興城,運動賦能城市發展

  綠茵場上的奔跑身影、小輪車騰空的矯健身姿,與虹橋公園的蒼翠林木、李鬆蓢社區的繽紛花瀑交相輝映,正編織出一幅“山、水、城”交融的運動生態畫卷。

  光明區深知,賽事不僅是競技的舞台,更是城市發展的引擎。以十五運會為契機,光明區正持續推進“山水連城”計劃:125公裡騎行環線串聯虹橋公園、大頂嶺綠道與茅洲河碧道﹔三年內建成“1+6”休閑騎行網絡,覆蓋全域核心節點……這些數字背后,是全域國際化街區的改造、場館周邊道路的翻新,更是“灣區戶外運動之區”的加速成型。

  以馬術中心與山共舞的自然對話、小輪車場與虹橋公園的動感結合、足球基地與全民健身的功能融合為代表,光明區正通過高標准場館群構建“文體旅”協同發展的新生態。這些場館不僅服務於頂級賽事,更深入嵌入城市公共空間,成為促進體育消費、激發旅游活力、滋養人文氛圍的載體。

  從綠茵場到小輪車賽道,從吉尼斯紀錄到全運測試賽,光明區用一場場賽事詮釋著“辦賽、興城、惠民”的深層邏輯。

  當全運會火炬於2025年在粵港澳大地燃起,光明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答案早已寫在那條串聯山水、聯通未來的綠道中,寫在少年踢出的每一腳弧線裡,寫在車輪騰空躍起的高點上——這是一座城與運動共生的新時代敘事。

  晶報記者 柯季 陳馥玉 楊靖/文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