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外記者看深圳丨深港國際服務城“拔節生長”

2025年09月17日12:1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調研團聽取媽灣片區建設規劃介紹。人民網 劉森君攝

小黃鴨玩偶吸引調研團成員駐足拍照。人民網 劉森君攝

人民網深圳9月17日電 (劉森君)海上巨輪停靠,岸上塔吊聳立,集裝箱整齊碼放,貨車繁忙穿梭,一派通達四海的繁忙景象……9月16日,“2025中外記者看深圳”調研團繼續走訪前海合作區,在這片熱土上觸摸中國對外開放的強勁脈搏。

當天,調研團一行首先來到深圳自貿時代中心。登高遠望,珠江口岸天際線漸次升起。腳下,媽灣片區機械轟鳴,一座深港國際服務城在這裡“拔節生長”。

地處前海城市新中心核心區域,佔地約6平方公裡的媽灣片區正迎來跨越式發展。前海蛇口自貿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產業與商業發展部高級經理郭瀟瀟介紹,片區規劃建設的深港國際服務城,聚焦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致力打造全球經貿協作網絡的中樞樞紐。

“從灘涂到現代化城區,前海變化巨大,深港國際服務城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來自意大利的調研團成員馬蒂奧感慨。

近年來,前海不斷加速與國際接軌,“要出海,找前海﹔要出海,到前海!”日漸成為企業共識。

走進小黃鴨德盈控股國際有限公司,一隻隻憨態可掬、造型千變的小黃鴨玩偶,吸引調研團成員紛紛駐足拍照。

2023年,這家企業將總部遷至前海。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品牌創始人許夏林坦言:“珠三角完備的產業鏈基礎,疊加前海的區位與政策優勢,為企業的國際化注入了強勁動力。目前我們的核心設計團隊已全部落戶前海。”

“前海不愧是開放的前沿。”來自坦桑尼亞的調研團成員艾裡士認為,企業的全球化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前海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的法律、技術和商業戰略等全鏈條服務,令人印象深刻。

前海綜合保稅區內,美國KDP集團亞洲測試中心咖啡飄香,研發人員正在測試多款咖啡機新品。研發負責人何鈞恆介紹,得益於區內保稅政策,境外研發產品、國內測試設備,都能享受到便利優惠。周邊人才聚集,服務配套高效,也為企業運營帶來了顯著優勢。

不遠處,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也將全球售后點落戶於此。海外返修的產品調試完成后,將逐一寄回全球客戶。

報關簡單、無須保証金,節約成本又能提高效率——憑借“兩頭在外”的保稅維修新模式,該公司成功削減了30%的全球服務成本,並實現了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

“保稅+”模式,已成為前海發展服務型制造、提升貿易能級的新亮點,為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創造新優勢。

在前海跨境貿易物流監管中心,大屏上實時跳動的數字,引來調研團成員的陣陣驚嘆:

截至9月16日16時,當日已有超37萬單商品在前海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完成清關。9月1日以來,經前海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發出的跨境包裹總量已突破1490萬件,總貨值高達4.86億美元。

“在我們這裡完成清關的跨境電商貨物,15分鐘可抵深圳灣口岸,1小時內就能到香港機場。”深圳跨境貿易物流監管中心副總經理鄭蕩介紹,從家具、玩具到電器,海外消費者隻需輕點手機,最快5天就能收到從前海發出的商品。

目前,前海已匯聚九大跨境電商平台、約1萬個跨境電商賣家及超百家服務商,構建起一張覆蓋全球的貿易網絡。背靠珠三角強大供應鏈,面朝國際市場的廣闊海洋,這裡正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2025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區實際使用外資123.26億元,同比增長15.9%,佔深圳市總量的59%﹔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實現貨物進出口總值2608.6億元,增長11.5%,佔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近三分之二。

向前,向海,向未來,前海將先行先試,打造開放“新高地”。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