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外記者看深圳丨巴基斯坦薩拉:年輕人為何向往深圳

2025年10月15日18: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薩拉在前海體驗乘坐自動駕駛出租車。人民網 王星攝

在中國生活時,我對深圳的最初印象就是“未來之城”,但當時還沒有機會真正去過那裡。第一次聽到深圳這個名字,是從一些大學生口中。

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談論他們的職業規劃和畢業后的打算時,有人說,為了實現夢想,他們心中的“理想之城”就是深圳。

有趣的是,這些學生中有人學的是商業,有人學的是計算機,還有人學的是環境工程。這些人的專業截然不同,卻有同一個目的地——深圳。

此后,我經常在新聞裡看到關於深圳的報道,而其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有未來之城,那就是深圳。”深圳這座“全球科技樞紐”依靠先進技術及高科技產業,不僅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的關注,也讓它被譽為“中國的硅谷”。

深圳是中國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優勢的城市之一,其2024年GDP達到3.68萬億元。這裡是新一代初創企業和創業者的天堂,包括華為、騰訊在內的2.5萬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扎根於此。

深圳的科技創新及其應用,並不僅僅局限在幾家大型科技公司或高樓大廈裡。從無人駕駛汽車到街頭清掃的機器人,從遠程醫療設備到廢物再生的環保項目,深圳在各個領域高舉著先進的旗幟。這不是道聽途說,而是我親眼見到、親身感受到的。

深圳不僅是“未來之城”,也是中國最年輕的現代化城市之一,其人口的平均年齡僅為32.5歲。

然而,過去的深圳只是一個人口30余萬的海濱小城。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深圳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

如今,深圳充分利用改革開放政策和自身的地理優勢,向國內外人才敞開懷抱,從此踏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202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增長至1798.95萬人。

在這裡,我看到高樓大廈裡年輕人正在為實現夢想而不斷努力。

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我見到空氣淨化器被設計成孩子們喜歡的小玩具形式,還看到年輕團隊研發出的能搬運貨物的人形機器人。這些二三十歲的青年通過不斷實驗來完善機器人的功能,開辟一片全新的科技天地。

在深圳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我看到3D技術與藝術結合。在深圳科學技術館,我看到一群小學生在體驗未來科技。這些孩子們在“未來博士實驗秀”一起學習使用先進醫療設備,一起研究植物的特性,能自信地操作著那些我們成年人都搞不明白的設備。

那些在科技實踐中積累認知的孩子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環保與發展要和諧共處的年輕人們,實在令人驚嘆。

我在想,深圳的確是座未來之城——不僅因為這裡高科技雲集,更因為這座城市的今天和明天,都寄托在這些年輕人身上。

而深圳正在大力支持著這些年輕人。正因如此,深圳當之無愧為“未來之城”。

這座城市,不僅匯聚了守護自然、珍視生態的居民,更孕育了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這裡的人們樂於迎接新思想、新朋友,共同探索無限可能。

在這片土地上,新一代青年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書寫屬於他們的創新、創造與科技新篇章,為未來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到深圳,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那些大學生們雖然志向各異,卻有著同一個夢想彼岸。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