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光明原創舞劇《敦煌歸來》全國巡演火爆,破圈密碼是……

2025年10月16日15:57 | 來源:深圳光明
小字號

原標題:全國巡演火爆!深圳光明原創舞劇《敦煌歸來》破圈密碼是……

一群信使,點燃黃沙中的燈火

一部史詩,回響民族的心魂

10月初

深圳光明本土原創精品舞劇

《敦煌歸來》

在南京、溫州、廈門巡演落下帷幕

至此

《敦煌歸來》全國巡演已完成

十城19場

演出上座率近九成,現場反響熱烈

社交媒體話題持續升溫

一股“敦煌風”

從深圳光明吹向全國

再度印証了這部舞劇的強大號召力

  《敦煌歸來》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光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華僑城文體產業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文化藝術中心聯合出品,深圳市光明區簽約文化名人胡沈員擔任制作人和總編導,深圳市光明區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

  該舞劇成功入選中國文聯2024年重點創作目錄,2024年8月在深圳光明成功首演后,10月作為特邀委約作品亮相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廣受好評。

  2025年1月,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僑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舉行全國巡演合作簽署發布會,由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擔綱本劇全國巡演的“獨家運營”,全國巡演第一站在深圳保利劇院成功演出。

  2025年《敦煌歸來》巡演覆蓋全國15座城市28場,為大灣區、中國乃至世界獻上一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回響。

Part 01

重塑傳統

將壁畫故事化為舞台律動

展現中國原創舞劇的藝術探索

  《敦煌歸來》的故事始於公元848年——沙州(今敦煌)復歸大唐的歷史瞬間。舞劇以信使高進達等人的歸途為線索,用恢弘的史詩結構與細膩的舞蹈語言,將敦煌壁畫與寫本中的人物形象轉化為舞台上的生命律動﹔由青年編導胡沈員出品、制作和擔任總編導,與編劇徐珺蕊與作曲家呂亮、舞美設計高廣健等一線藝術家聯手,構建起一個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當代審美張力的藝術世界。

  “無敦煌但處處是敦煌。”“高進達的孤獨是一場無聲的修行……原來真正的歸來,是讓千萬人的英靈在自己的影子裡重生。”這是來自觀眾的動情評價。在藝術表達上,舞劇融合敦煌舞傳統與現代舞語言,形成獨特的“后敦煌舞”風格。舞台設計採用立體沙塊象征西北土地,燈火意象表現信仰長明,章節結構式推進,情緒張力與意象交錯編織,讓觀眾在“獻圖”“蓮花座”等場景中,感受到個體命運與家國情懷的共振。

  《敦煌歸來》既重塑了歷史,又以當代舞蹈語匯呼喚文化自信,實現地域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展現中國原創舞劇的藝術探索。

Part 02

破圈解碼

光明模式文化創新機制

為深圳文化品牌建設注入新動能

  數據顯示,自《敦煌歸來》面向市場以來,每場上座率維持九成左右,硬核數據凸顯了深圳光明“全鏈條”孵化模式的顯著成效,成為光明提升文化新質生產力的標杆案例。

  《敦煌歸來》的成功,不僅是藝術創作的勝利,更是深圳光明區文化創新機制的生動實踐——“政府搭台、專業創作、市場運作”的三位一體機制,成為文藝精品孵化的關鍵支撐。

  光明區以“科技+文化”“科學+藝術”雙輪驅動戰略為引領,通過政策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文藝創作構建新型生產關系——政策鏈精准賦能,光明區將《敦煌歸來》納入文藝創作重點工程,通過引進胡沈員工作室,構建“頭部藝術家引領+本土團隊協同”的創作矩陣,從人才培養、宣傳推廣到場地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務﹔市場鏈高效打通,光明區積極推動與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華僑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揮文旅產業優勢,打通全國劇院巡演渠道﹔人才鏈跨界融合,作品集結國內頂尖主創,同時依托深圳當代舞團的年輕團隊,讓歷史題材與青春視角碰撞,實現傳統文化青春化表達。

  正如敦煌文化本身蘊含的融合精神,光明區正以開放包容的生態,讓藝術與科技、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2025年,《敦煌歸來》入選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重點原創舞劇,為深圳文化品牌建設注入新動能。

Part 03

光明實踐

敦煌歸來再出發

以文化滋養科學城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今年10月22日至23日,《敦煌歸來》將重返光明文化藝術中心——這部舞劇的誕生之地。此次“回家”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和對本土觀眾熱情期待的深情回應,預示著一場意義非凡的“回家”演出。

  敦煌文化的燦爛,源於古今中外文明的交融﹔而《敦煌歸來》的破圈,則得益於光明區對文化創作規律的深刻洞察,它用實踐証明:文藝精品的生長,需要政策的陽光、市場的活水與藝術的根系共同滋養。

  當千年敦煌與青春深圳相遇,當歷史信仰與現代舞步共鳴,《敦煌歸來》已超越一部舞劇的范疇,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光明實踐”,也是光明深耕文藝事業、打造“文化強區”的生動范本。

  內容來源:光明區委宣傳部 寶安日報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