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多國專家齊聚深圳龍崗共探AI藝術融合

2025年10月19日16: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瓦卡獎集結多國專家開啟跨文化深度對話。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深圳10月19日電 (李語)10月18日,第二屆AI視覺創意大賽(瓦卡獎VACAT)核心配套活動——AI視覺技術工作坊在深圳市龍崗區開講,來自法國、荷蘭、德國與韓國等國的22位分享嘉賓齊聚一堂,從認知哲學、文化記憶、技術倫理與教育實踐等多重維度,共同探討AI與藝術融合的路徑與未來。

來自德國的FelipeFranco是瓦卡獎評委之一,在他看來:“AI與藝術並非對立,而是可以共生的創造性伙伴。當我們把AI重新定義為服務想象力的‘新調色板’,而非單純的效率工具時,它便有望成為最具人性的創作媒介。”

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主任、英國國際電影節集團執行董事長趙伯祚帶來《從文化圖像學到技術圖像學》的主題分享。他闡釋AIGC不僅是制造視覺幻象,更是在“延續與重構文化記憶”。

首次來到瓦卡獎現場,同濟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范聖璽形容這一經歷為一場“進化”。范聖璽指出,瓦卡獎在數字藝術領域已建立起重要影響力,參與此類活動是“與更廣泛設計群體交流、吸收新知識、推動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

同濟大學AI與藝術創研中心實踐導師、“實驗編程”創始人羅霄作為瓦卡獎連續兩年的“老朋友”,深切感受到今年“觀眾專業水准、作品質量與廠商參與度均有大幅提升”。他在《從算法式生成到存在論生成》演講中,探討了藝術家與技術之間從“規則性”走向“流動性”的關系轉變。

來自杭州的小紅書博主“小魔女可可”作為品牌IP插畫師與AIGC創作者,也對本屆瓦卡獎給予高度評價。她感受到深圳作為“設計之都”的獨特氛圍——不同於北京、上海、杭州以技術或模型為焦點,深圳更注重AI在創意與視覺設計中的應用,體現出更強的跨界思維與哲學深度。

“在AI時代,所有的創作都應該放在行星尺度上去思考和交流。”華東師范大學奇點研究院院長吳冠軍表示,AI的介入打破了語言障礙,促進國際互動,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在瓦卡獎AI視覺技術工作坊的現場,這些多元聲音共同勾勒出當前AI藝術生態的豐富輪廓。今年的瓦卡獎以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正嘗試推動一場關乎技術、人文與教育的深層對話。

未來,這一平台或許將繼續催化更多跨界合作,見証AI藝術超越技術層面、擁抱人文深度的新階段。

(責編:劉森君、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