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文化前海”加速奔跑

劉森君
2025年10月22日10: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前海石公園。受訪單位供圖

這個秋天,深圳前海處處是風景。前海冰雪世界雪花飛舞,“灣區之眼”書香四溢,濱海沙灘上人影綽綽,深港合拍片接連開機。

熱鬧不是偶然。這背后,前海系統布局文化產業的成果正在顯現。

不久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關於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正式發布。作為前海首個文化產業專項政策,18條舉措聚焦深港合作、產業發展與文旅消費,致力於增強前海文化的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

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廣東、深圳,推動文化繁榮的政策信號持續釋放。此次《措施》的出台,正是前海強產業、興事業,打造文化軟實力基地的關鍵一步。

前海毗鄰港澳,地處內外循環交匯點,多元文化開放共榮,正形成兼具香港味、國際范、濱海風、現代化、未來感的獨特氣質。

深港合作,是其中最鮮明的底色。在這裡,香港的創意、影視、演藝資源,與深圳的技術、市場、空間無縫銜接。TVB、英皇等一批影視企業紛紛落子,龍頭引領、多元協同的影視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

今年,《危樓之上》《強少年、強中國》等多部微短劇接連開機宣發,熱門劇集《新聞女王》第二季也在前海取景。這不僅是對城市氣質的認可,更標志著這裡影視制作生態日漸成型。

《措施》對此精准發力:深港合作拍片,電影票房獎補可達2%﹔劇集購播交易獎勵3%﹔在前海取景,還可疊加獎勵50萬元﹔香港演藝團體來演出,根據演出規模,單場最高獎勵50萬元。

“前海可整合兩地影視資源,設立聯合制作基地,推動‘香港創意+深圳技術’模式,打造‘深港影視創新走廊’。”深圳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這樣展望。

巨型B.Duck小黃鴨在前海展出。受訪單位供圖

在產業扶持上,前海同樣誠意滿滿。文化IP從創作、落地,到場景打造、品牌推廣,前海都給予全鏈條激勵。

對文化產業服務平台,根據用戶規模、平台服務收入增長等,給予一次性最高300萬元獎勵。舉辦主題動漫游戲展覽、新增游戲版號且上線運營等,給予5萬至10萬元獎勵。

數據印証著熱度:今年1—8月,前海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收總額同比增長19.9%,增勢強勁。“奶龍”“小黃鴨”“貓和老鼠”等知名IP展覽接連落地,企業贏得口碑,前海收獲人氣。

其中,“小黃鴨”IP港企德盈商貿累計零售額破200億港元,“奶龍”IP第七印象合作品牌突破200家,“趴趴鴨”IP落地主題城市樂園項目。一批優質IP如雨后春筍,在前海扎根生長。

“政策‘精准解渴’,戳中行業普遍的發展痛點,不僅緩解資金壓力,更堅定了我們深耕原創、拓展生態的信心。”第七印象文化傳媒(深圳)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前海舉辦保稅文化藝術品展示。受訪單位供圖

文化“出海”也迎來新機。前海正搭建游戲、微短劇出海服務平台,建設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放大“海關特殊監管區+自貿區”疊加優勢,聯動香港共同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化出海’條款專門提及對微短劇企業的扶持,和我們高度契合。”漫森(深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成本優化、內容創作還是市場拓展,《措施》都能提供實質性支撐。

前海歡樂港灣。受訪單位供圖

文旅消費是另一大亮點。今年國慶中秋假期,68萬人次涌入歡樂港灣“繁星音樂節”,78萬人次走進“灣區之眼”書城,免費巴士串聯起前海灣、冰雪世界與蛇口海上世界,“玩在前海,樂在前海”正成為灣區文旅新潮流。

此次《措施》再加碼:大力扶持深港精品游、入境游,對旅游、郵輪等領域,每年安排最高500萬元文旅消費券,營造國際化消費環境,拉動文旅增長,打造具有國際美譽度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從影視到IP,從演藝到旅游,前海對文化產業的扶持覆蓋全鏈條、各領域。單家機構每年最高可獲300萬元獎補,若疊加多項政策,合計獎補上限達1000萬元。

《措施》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回應行業痛點:從演藝空間不足,到跨境演出上座率低,瓶頸一一破解。它要構建的,是從基礎環境、平台搭建、產業培育到文化出海的完整支持體系。

過去一年,前海已吸引超20家數字創意龍頭企業落戶。以深港合作為紐帶,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前海正加速奔跑。

文化,正成為這片熱土最動人的風景。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