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喝彩”的比賽

馬術賽場上保持安靜的觀眾。 深圳晚報記者 鄭志鵬 攝

比賽現場。深圳晚報記者 鄭志鵬 攝

十五運馬術項目盛裝舞步團體賽冠軍上海隊饒嘉怡。 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像被按下了“靜音鍵”。
沒有激昂的播報,沒有喧鬧的助威,甚至沒有頻繁走動的身影。第十五屆全運會馬術項目在這裡舉行,與多數賽事現場都不同——這裡的寂靜,本身就是一種語言。
走進觀賽區,第一個闖入感官的不是畫面,而是聲音——或者更准確地說,是聲音的缺席。
而后,馬蹄聲踏響。
“噠、噠、噠——”節奏分明,清脆有力。這聲音在靜謐的氛圍中格外突出。馬匹邁著盛裝舞步的優雅步伐,騎手挺直背脊穩坐鞍上。他們仿佛不是在進行體育競技,而是在完成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
工作人員輕聲提醒后來者:“請保持安靜,手機調至靜音。”記者採訪也受到嚴格限制——只能在平整場地期間移動,以免驚擾馬匹。
這份安靜,背后是對馬匹習性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馬術與其他項目不同,是人與動物共同組成的“組合”。馬匹不是冰冷的器械,它們是有著自己情緒和性格的伙伴。一個突然的聲響、一個移動的影子,都可能影響它們的狀態。
賽馬走進賽場時,往往能看見這樣的畫面——突然豎起耳朵,警惕地轉動頭部。騎手在感知到伙伴的緊張后,會輕輕撫摸它的脖頸,低聲安撫。馬兒慢慢平靜下來,重新投入比賽。
觀眾席上,大家不約而同地保持著某種默契——用盡可能靜止的身體語言,表達對場上組合的最高敬意。
最動人的時刻發生在比賽結束的瞬間。
當騎手完成最后一個動作,輕拍馬頸示意表演結束時,全場仿佛“突然蘇醒”。
第一聲掌聲不知從哪個角落響起,接著如同潮水般蔓延整個賽場。觀眾終於釋放壓抑已久的熱情。騎手騎著馬繞場一周,向四周揮手致意。馬兒似乎也懂得這刻的榮光,昂首挺胸,步伐輕快。
11月10日,盛裝舞步團體賽結束。離開賽場時,記者回味著這種奇特的觀賽體驗:沒有喧囂,卻充滿張力﹔保持靜默,卻情感豐沛。
這裡的安靜不是冷漠,而是蘊含著更深層次的熱烈﹔不是疏離,而是體現了一種更高境界的參與。在這片刻意維持的靜謐氛圍中,觀眾得以更專注地欣賞人與馬之間那種經過千錘百煉的默契,感受那種無聲交流中迸發的力量與美感。
馬術比賽的魅力,或許正藏在這靜與動的辯証裡。
深圳晚報記者 鄭志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