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十五運“圳”精彩丨跨境馬拉鬆賽“無感通關”

2025年11月13日12: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深圳11月13日電 (劉森君)十五運會田徑(馬拉鬆)比賽將於11月15日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開跑。這是全運會史上首個跨境馬拉鬆賽。11月12日,南山區賽委會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賽事籌備詳情。

本次賽事賽道全程42.195公裡,其中香港段21.85公裡,深圳段20.345公裡。起終點均設於深圳灣體育中心,以深圳灣大橋為紐帶,跨越深圳南山區和香港元朗區。比賽設男、女馬拉鬆兩個項目,參賽運動員共71名,包括6名港澳運動員。

“此次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比拼,更是‘一國兩制’下深港融合發展的生動詮釋,是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鮮活注腳。”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常務副主任鄺兵表示。

為確保賽事順利舉辦,賽委會在賽事組織上實現了多項創新突破。

在創新辦賽方面,依托“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人員、車輛、物資“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無感智慧通關﹔全程採用人臉識別、車輛實時定位等數字化技術,讓賽事管理指揮更高效﹔成立專項競委會,與香港全運會統籌辦建立多層級溝通機制,確保分段保障無縫接續。

本次賽事深圳段賽道全部位於南山區,從北至南貫穿“沙河西路-望海路”一線,先后途經深圳灣口岸、深圳灣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科技園等深圳知名地標。一路可觀深港融合、創新創業的發展成色,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生態亮色,精心規劃、精細管理的人文底色。

在優化選手參賽體驗的同時,南山區也把人文關懷放在重要位置,線路為南北走向,避開了東西走向主干道的5座立交橋,東西向交通基本不受影響。線路兩側分布著很多寫字樓,休息日人流量相對較小,僅經過3個住宅小區,基本不影響居民正常通行,盡量降低賽事對城市運行的影響。

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南山賽區委員會主任李小寧表示,在整體籌備中,南山區堅決貫徹“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科技”的辦賽要求,舉全區之力認真抓好賽事籌備。

尤為突出的是,南山區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將“科技”理念貫穿辦賽全過程。例如,深圳灣體育中心和南山文體中心用時5個多月完成改造,重點開發的場館運行中心系統與深圳市級指揮平台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特別是“圳智慧”數字孿生系統運用5G、AI、三維定位等技術,實現賽事保障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

辦賽事就是辦城市。南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南山賽區委員會執行副主任莫士龍表示,南山區堅持把體育賽事的“流量”變成文旅消費的“增量”,努力讓來到南山的朋友,都能看得精彩、玩得盡興。

十五運會期間,南山區精心策劃一系列文體旅融合活動,引進世界級“穆夏藝術展”,打造“深圳光影藝術季”,並在海上世界明華輪上推出沉浸式肢體劇《交易人生》。依托“山海連城”的獨特資源,推廣“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和“海上看灣區”游船產品,結合K11濱海氛圍推出藝術展覽,打造浪漫的濱海藝術體驗。

此外,南山區還充分發揮“文化+科技”優勢,打造《風起洛陽》《消失的法老》等科技沉浸式體驗項目。在促消費方面,拿出“真金白銀”的消費禮包,聯合商圈推出促銷活動,在線上平台發放8折住宿消費券、推出“展覽+酒店”優惠套餐,吸引游客從“一日游”向“深度游”轉變。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