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高交會上,“追新”中國科創

王星 劉森君
2025年11月18日09: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造型各異的人形機器人整齊列隊巡游。人民網 劉森君攝

“每年都帶孩子來,感受最前沿科技,很有未來感!”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的擂台上,兩台人形機器人正在激烈格斗。市民林先生提前10分鐘就守在了擂台邊,孩子坐在他肩頭,目不轉睛地看著比賽。在他們周圍,觀眾裡三層外三層擠得滿滿當當。機器人一記側踢狠狠命中得分區,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機器人格斗比賽吸引關注。人民網 劉森君攝

不遠處,機器人音樂團默契協作,指尖靈動奏響琴鍵,鼓點也打得鏗鏘有力,旋律輕快又帶感。

高交會這場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的科技盛宴,集中展示了5000項新產品與新技術,其中90%是實物展品,20%為首發首展,全方位展現著科技的創新活力。

高交會現場人氣旺。主辦方供圖

宇樹、眾擎、樂聚、戴盟……500多家企業組成的“機器人天團”,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展館同場亮相,成為本屆高交會當之無愧的“人氣王”。

從耍寶賣萌的機器狗,到讓觀眾排起長隊的機器人咖啡亭﹔從幫助康復的外骨骼機器人,到工業搬運的機械臂——它們千姿百態,不再是展板上的概念,而是可觸可感的日常。

深圳羅湖展區,機器狗表演吸引人群圍觀。人民網 劉森君攝

“我們的機器人超市已在全國布局四五十個點位,平均能為商圈吸引約三成的人流量。”銀河通用機器人高級商務經理雷杰鷹介紹,他們與外賣平台合作的無人藥房也已投入運營,工業場景中的物流搬運應用正不斷拓展。“我們要把技術真正用進生產與生活。”

作為“中國科技第一展”,高交會的意義不止於展示。它是一扇窗,映照中國科技創新的廣度與深度。

展會上,有“身段靈巧”的機器人,也有“頂天立地”的大國重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區集中亮相長征系列火箭、柔性太陽翼等系列航天科技成果﹔亦庄控股旗下亦庄星箭,帶來國內首個可重復使用火箭研發成果及“火箭大街”全景,吸引不少專業觀眾駐足交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出空間站模型。人民網 劉森君攝

走進科研院所高校/產教融合館,深圳理工大學展出肌電測試設備、無創紫外光療儀、全自動細胞檢測儀等,勾勒“未來太空醫院”的雛形。開幕首日,就有來自中東的採購商前來咨詢。

“全球太空探索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重點攻關航天員在太空面臨的健康挑戰。”深圳理工大學未來醫學中心執行主任徐志明是未來太空醫院發起人,他介紹,已有多個前沿醫療項目完成太空測試,未來將服務於空間站、登月、火星探測及未來太空旅行等場景。

深圳理工大學展出未來太空蛋白食品。深圳理工大學供圖

今年,高交會還首次設立“區域經濟科技創新成果專區”,從西北清潔能源,到東南數字經濟,從東北高端裝備,到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技,展出的創新成果集中展示了各地在科技攻關與產業融合上的新突破:上海展團帶來“中國環流三號”模型、高溫等離子體處理技術成果等前沿成果﹔杭州余杭展團重點展示仿生工業靈巧手Revo 2、石墨烯復合纖維等亮點產品﹔張家港展團的“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縮比模型、大載重六旋翼無人機等吸引大量觀眾駐足。

技術最終要走向應用。高交會不止“高技術”,更重“促交易”。

在一個小型無人機停機坪前,展商熟練切換中英文,向外國採購商介紹產品特點,對方頻頻點頭。“我們了解到這是中國科技領域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展會,專程前來,希望發現並帶回一些好技術、好產品。”

全球採購對接大會與投融資供需對接會現場,人流涌動。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的千余個採購團,摩根大通、高盛、紅杉等3000余家投資機構在現場尋覓“中國好企業”。一次次深入溝通中,合作意向悄然達成。

據主辦方透露,本屆高交會共吸引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觀眾,3天累計入場觀眾突破45萬人次,同比增長13%﹔同期舉辦重大活動200余場,共促成1023項供需對接與投融資項目簽約,意向成交與投融資金額突破1700億元。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