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频道首页

    商事主体增长5倍、新增人口60多万、房地产开发销售面积占深圳四分之一……刚刚过去的2014年,龙华新区实现了成立三年“大变样”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站在“九年新跨越”的新起点上,龙华新区将继续发挥功能区体制机制优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高水平建设“两区一城”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实现三年大变样 龙华新区改革再出发

    民顺学校提早竣工并已投入使用;德政路龙大高速立交桥及德政路东延段工程从立项到全线通车仅用时一年,一批“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新区群众热切关注、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

姜建军:审批改革,需进一步“脱水”

    尽管审批“零时限”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需要对政府审批进一步“脱水”,彻底去掉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创新举措

  • 深圳北站深圳北站

选准目标

  龙华新区按照有基础、有特色、叫得响的标准,提出打造“135改革亮点”的总体目标,即1项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3项以上在全省叫得响、5项以上在全市有示范带动效应;坚持长短结合,形成“一年起步、三年突破、七年完成”的实施步骤。
  改革选题突出制度创新,瞄准带有普遍意义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发展问题和个案问题不列入改革事项;突出问题导向,不为改革而改革,着力破解龙华新区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试点先行,以案例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由一个问题的解决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 龙华新区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龙华新区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集体会诊

  龙华新区创新开展“改革会诊”,对照指标找差距、补不足、定举措。深圳市2014上半年改革工作专项督查结束后,龙华新区第一时间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上级评、自己找、领导点的方式,对照督查标准,对各改革项目进行集体“会诊”,对照指标逐一分析,剖析原因、找出差距、明确措施。对未纳入深圳市委督查范围的其它项目,也按同样标准进行评议,确保各项改革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有序推进。

  • 龙华新区举行改革工作半年述职评议会。龙华新区改革工作半年述职评议会

群众拍砖

  龙华新区创新改革评价方式,改革效果“让群众说了算”。全市改革发展分析会结束后,立即召开改革工作半年述职评议会。各单位就承担的改革项目集中进行口头述职或书面述职,晒出上半年改革成绩单。邀请深圳市委改革办、市委督查室领导、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社会群众等组成评议团队,通过服务对象评、专家评、领导评、上级部门评、部门之间相互评等方式,对各单位改革工作打分排名,做到开门搞改革,改革效果“让群众说了算”。

  • 龙华新区举行成立三周年专家咨询研讨会。龙华新区成立三周年专家咨询研讨会

专家把脉

  龙华新区力主创新改革推动机制,借力借智,提升改革层次,突出制度创新内涵,着力提升重点改革项目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举办高水平改革论坛,邀请许耀桐、韩冬雪等国内知名党建专家围绕新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举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座谈会,邀请竹立家、高小平等顶级专家把脉问诊、建言献策;邀请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等专家参与社会融合改革课题调研,为新区改革全程把关,确保含金量。

魅力龙华

  • 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打造平安龙华。(龙华新区 供图)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打造平安龙华。(龙华新区 供图)
  •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带动产业转型与经济持续增长。(龙华新区 供图)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带动产业转型与经济持续增长。(龙华新区 供图)
  • 开展交通大会战,实施“畅通龙华”工程。(龙华新区 供图)开展交通大会战,实施“畅通龙华”工程。(龙华新区 供图)
  • 学校建设创造龙华加速度,“拿最好的地块建最好的学校”。(龙华新区供图)学校建设创造龙华加速度,“拿最好的地块建最好的学校”。(龙华新区供图)
  • 龙华新区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努力打造文化强区。(龙华新区 供图)龙华新区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努力打造文化强区。(龙华新区 供图)
  • 龙华新区成功举办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等顶级赛事。(龙华新区 供图)龙华新区成功举办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等顶级赛事。(龙华新区 供图)
  • 龙华新区启动湿地生态园、生态文明示范园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龙华新区 供图)龙华新区启动湿地生态园、生态文明示范园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龙华新区 供图)

龙华三年

  • 龙华新区传承特区基因,发扬拓荒牛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龙华新区传承特区基因,发扬拓荒牛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

改革之先

  三年来,龙华新区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主攻方向,突出问题导向和制度创新,按照有基础、有特色、叫得响的原则,制定改革“135”计划,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新特区。
  目前,部分重点改革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推动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317个工作日缩短至98个工作日。新区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改革,探索基层管党治党新模式,获评首届中国治理党建创新十佳。
  在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模式方面,实现了从国家到地区的“四个率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合新路径探索——大浪青工“第三个8小时”项目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最佳案例”;在大部制体制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50项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

  • 龙华新区创新驱动型经济初步形成,图为宝能科技园龙华新区创新驱动型经济初步形成,图为宝能科技园

产业之进

  龙华新区明确了“产业体系高级化、产业布局集群化、产业载体规模化、产业配套优质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总思路,通过强政策、建载体、拓空间、引项目、抓配套、优服务,打造龙华经济“升级版”。
  龙华新区GDP由2012年增长1.2%到2013年增长4%,2014年增长了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两税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3和23个百分点。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38.97%,比2012年提高10.3%,低端产业不断被淘汰,外贸依存度持续降低。
  新区创新驱动型经济初步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和发明专利授权量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三。新增创新产业园13家,吸引了长安标致雪铁龙、华润三九医药等237个优质项目落地,投资额达3818亿元,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 龙华新区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龙华新区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

民生之福

  三年来,龙华新区确立“保基本、可持续,补短板、兜住底,强基础、增活力”思路,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连续三年共投入81亿元,兴办341件民生实事。
  学校建设创造“龙华加速度”,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16500个,新增幼儿园12所,建成普惠性幼儿园66所。
  两所区属医院从街道医院一步跨入三级行列,正在创三甲,“四位一体”新型社康中心建设全国领先,引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等16名特聘专家,医疗卫生机构数和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长38%、34%、49%,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
  在全国率先实施困难群众综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完成文澜苑等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3.7万套。

  • 龙华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龙华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城市之新

  三年来,龙华新区紧紧围绕“特区一体化”,推动城区环境发生根本改变。
  梅观高速取消收费,新彩通道建成通车,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及地铁6号线即将上马,新建、续建道路121条,打通梅龙大道等15条断头路,交通枢纽地位初步形成。
  观澜茜坑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日均供水能力增长27%;完成500公里给水管网改造,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管网覆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达58.5%;开工建设7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从2012年的“零”完成量增长至11.38公顷,上升为全市第三。
  实质性启动九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大浪时尚创意城、北站商务中心区、观澜湖新城、龙华商业中心等四大新城加速崛起,中航九方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成为新区商业新地标。

  • 龙华新区基层治理亮点纷呈

治理之善

    三年来,龙华新区建立起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开放性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组建市民文明观摩团,成立公共文明促进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深入社区,发掘亮点,查找短板,建言献策。
    探索社会治安“塔式管理”和“猫眼大围合”新经验,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总警情、八类暴力警情、“两抢”年均降幅超过20%,六大专项行动排名全市第二,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在全市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三。 依托大数据,推行“一证走龙华”,打造“织网工程”龙华升级版,全市现场会即将在我区召开。
    率先建立居委会活力资金,惠及100多万辖区群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提前一年超额完成,风景林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构建了以西头新村为代表的“城中村”社区自治新模式,受到省市有关方面的高度肯定。

解读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