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背景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互联网获取民言民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从“上访”到“上网”,互联网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径。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本刊还特别关注各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主要内容
(一)政务版:每周一、周四出刊,分为卷首语及“舆情观察”、“政府应对”、“自媒体建设”三大板块,栏目包括:
·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
·危机管理案例:选取最受网民关注的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舆情热点,对网民言论以及媒体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
·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
·舆情素养:从危机应对角度,梳理国内外重大、突发、特色舆情事件,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舆情、处理舆情,最终把控舆情;
·媒体观察:展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角色转换及发展经验,为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建议;
·舆情素养、吏治舆情、政策舆情、民生舆情、舆情焦点、微博调色板、政务微博运营、人民舆评、突发事件案底、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图片内参、舆情回音壁、外媒看点、网络名家、网文趣读、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二) 企业版:每周一出刊,栏目包括:
·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以典型企业危机案例为样本,分析危机管理中的舆情发展,让企业洞悉舆情应对对于危机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企业舆情排行榜:定期推出一定时段内企业所面临的舆情焦点,使企业明了自身在舆情动态发展中的位置,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也让读者能够了解特定时段内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
·舆情进行时、时事聚焦、国资舆情、企业热点、舆评、数字中国、图片内参、资本市场、网络鹰眼、意见领袖、舆情月历、企业家微语录、网言网语等。
(三)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原汁原味呈现杂志纸制版的内容和样式,具有易操作、易管理、易携带的优点,用户可直接点击下载当期或往期《网络舆情》杂志,实现“零时间投递”,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阅读杂志内容。结合平板电脑上固有的办公操作系统平台,真正做到移动互联舆情、无线网上办公。
服务对象
中央党政军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公检法单位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开发区管委会,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等,以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参阅对象,经批准现扩大到县处级领导干部。
增值服务
(一)纸质订户赠送网络账号,在线阅览,及时便捷;
(二)订阅十份赠送“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案例库”网络账号;
(三)订阅二十份,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1人次;
(四)订阅三十份以上单位,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2人次。
服务形式和服务价格
·《网络舆情》(周双刊):政务版 3800元/年
·《网络舆情》(周叁刊):政务版、企业版 4800元/年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
:12800元/部(含两年信息费)
终端版除杂质内容外,每年推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培训课件4个,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总报告1份,地方党政机构舆情应对能力推荐榜4份,微博及其他舆情研究报告若干份。
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702室
电话:0755-83919114-116
传真:0755-83521008
邮编:51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