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20年高考的学生探讨如何报考学校。 深圳商报记者 陈锡明 摄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们又要面临一个新的难题——填报志愿。什么专业最热门?什么专业好就业?日前,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5440元,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就业前景光明,且平均月薪较高。
计算机类毕业生“薪情”最好
报告显示,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起薪涨幅为15.7%。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在各个专业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类是“教育业”,与2017届相比增幅也较高。其他就业比例较大且增长较多的行业类还有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19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较大的行业类是建筑业、教育业。与2017届相比,“教育业”就业的高职生比例增幅也较高。其他就业比例较大且增长较多的行业类还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选择专业需考虑当地产业
报告还根据专业的失业率、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等综合评价,给出了“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
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机车、铁道工程技术、社会体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化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为“绿色专业”,就业率和满意度都较高。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社会体育是连续三年的“绿牌专业”,显示了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就业优势具有持续性。
而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化学、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烹调工艺与营养、小学教育、导游等专业则亮起了“红灯”,显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供需存在矛盾。不过报告强调,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地理因素、产业环境等是选择专业时不能不考虑的要素。深圳信息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就很抢手。此外,智能控制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特种加工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都较理想。这和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特点密不可分。
深圳高校新增专业或成“风向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深圳很多高校都新增了专业。这些新专业,都是学校经过深入调研后确定的,很多都与深圳的产业、人才需求紧密匹配,属于未来可期的“前瞻性热门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妨结合自己的兴趣予以考虑。
例如,深大今年新增3个本科专业——金融科技、机器人工程、学前教育。金融科技是金融学和科技紧密结合的产物。该专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了解国际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熟悉国际金融科技相关政策和法规,能在政府部门、银行证券保险、科技公司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以机器人为主要对象和工具的系统、软件和算法设计、开发和应用工程师,与深圳的产业布局紧密相关;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全省各地,特别是深圳市幼儿园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迫切需求。可以想见,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在就业市场上不会遇冷。
港中大(深圳)2020年新增了两个本科专业——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个新增专业除了延续港中大(深圳)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前沿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外,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深圳技术大学今年新增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物流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环境设计、国际商务、应用物理学、德语、商务英语共12个专业(20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招生人数较多。究其原因,皆因为这些都是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布局、大力发展的产业。(首席记者 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