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援助湖北医疗队2月9日出发

2020年02月10日08: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武汉,我们来了!”

2月9日中午,深圳援助湖北医疗队一行13人出发前往湖北抗疫一线。 记者 李伟文 周红声 何龙摄

  “抗击疫情,全力以赴!深圳出征,使命必达!”2月9日晚上8点18分,深圳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这支队伍由来自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的13名医护人员组成,都是当地最急需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医护人员。

  “广东队长”曾抗非典再出征

  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孟新科是深圳医疗队的队长,同时也是本次广东省医疗队的队长。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专家,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一线工作。“2003年的时候,我就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ICU的主治医师,当时负责全院病人的会诊,一天24小时都在连轴转。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也第一时间向医院表示,希望能赶赴前线。”在急诊一线战斗20年,孟新科表示,比起非典,新冠肺炎传播力更强,因此前线也更需要医务人员,自己在1月23日,就准备好奔赴疫情最前线。

  孟新科告诉记者,在没有接到出发通知前,自己一直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最新情况,学习诊疗方案,为出发“做准备”。除了充电学习,他和医疗队的队员们也前往深圳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培训,同时参与了重症病人的救治,对新冠肺炎救治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掌握。而对于赶赴湖北,孟新科表示,家人都很支持,这也让他很安心。

  作为队长,孟新科说,此次深圳医疗队派出的都是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的精兵强将,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到了当地,将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和院感,与当地医疗人员配合好,迅速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侍苏州担任此次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他说,自己是老党员,面对疫情,必须上!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让疫情早点得到控制。

  “家乡有难,我一定尽我所能”

  李多云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李多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传染病学专业,先后在武汉读书、工作了15年,也嫁给了武汉人,武汉是她的第二故乡。“我的老师、同学、前同事都在武汉,我心里非常着急,我们这些在外地的医护人员都想回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出发前,李多云还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家乡有难,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救治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次医疗队队员中,有不少老家是湖北,甚至是武汉的。疫情当前,他们纷纷请战北上“回家”战疫。

  北大深圳医院派出的3名“女将”都与湖北“有缘”。

  今年42岁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龙翔,此次抗疫最前沿的武汉同济医院就是她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武汉的两所医学院培养了我,武大中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对我进行过专业培训,我的同学、老师都在武汉,我应该为培养过我的母校、医院以及武汉人民做出一点贡献。”

  “这次发生在家乡的疫情,作为北大深圳医院的一分子,奔赴前线我义不容辞!”“80后”胸外科护士胡荣早在年前疫情发生的时候,就向医院发过请战书。胡荣是胸外科的护理组长、主管护师,擅长肺部手术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肺功能康复训练,在预防肺部感染、预防肺部手术后并发症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此次,她将奔赴前线,发挥专业特长。

  陈文静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派出的3名医疗队员中最年轻的。“我家里人都在武汉,我是ICU的高年资护士,有丰富的危重病人临床护理经验,同时我还是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所以我坚决要求组织选择我。”陈文静说,她的表妹也是武汉一家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这次可以和我表妹并肩作战了”。

  白衣战士上前线,家属后方强力支持

  驰援湖北,深圳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对于他们的选择,家人也非常支持。

  市中医院的戎晓函,是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年轻“老”党员,更是一名具有10年ICU工作经验的护士。当她请缨驰援湖北时,父母表示,干这行,有自己的责任,而且作为党员,要有担当。对于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戎晓函感到很自豪。

  满载医护人员出征的“战车”启动时,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培的妻子拍打着玻璃窗与丈夫告别,眼眶早已经红了。同为医务人员的她哽咽地说:“湖北武汉是我们的家乡,他的老师、同学都在武汉奋战。他很早就想去武汉支援他们。虽然很不舍,但我理解他,支持他。”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一区护士长管骅出身医护世家,擅长呼吸危重症护理管理、静脉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护理。1月27日,当市人民医院各科室在微信群里发出号召支援武汉的信息时,管骅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就直接报名了。”然后,管骅给她丈夫打了个电话。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丈夫非常支持她,当时在电话里就说了一句“你放心去吧,我会把孩子照顾好”。一收到出发通知,管骅便第一时间告诉了儿子,儿子虽然只有8岁,但十分支持妈妈的决定:“妈妈,我为你感到骄傲!我觉得你做的是一件对的事、一件好事。”(记者 余海蓉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责编:王楠、陈育柱)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