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已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

2020年02月19日08:4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计划采用血浆疗法治疗重症患者

  2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重点介绍广东省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进展情况。

  启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了广东省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技术和产品的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围绕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快检、试剂开发、消杀设备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装置技术的临床运用等方向,省科技厅共收到项目申报材料2000份以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当前的迫切需求。”王瑞军表示,省科技厅组织启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各单位积极进行科技攻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

  王瑞军表示,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规律。在紧急情况下,开发和审批的流程大大加快。希望疫苗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来并得到应用,但更希望疫情能很快过去,这些疫苗最终派不上用场。“我们的研发活动将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这类疫情做技术储备。”

  为扩大支持面,省科技厅还将携手广州、深圳等市进行联合资助。

  保持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疫情相关情况及最新进展提出了见解和判断。

  钟南山强调,要把正常人、流感病人和新冠肺炎患者分开。现在武汉还没有停止人传人,把正常人、流感病人和新冠肺炎患者分开,可以更好避免人传人。“一定要加强试剂的研究。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技术和研发已经有了,就等批文。”

  有患者出现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是否意味着检测的有效性下降?钟南山认为,这与采样有一定的关系。经过规范精准采样的核酸检测是准确的。

  全国第1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工作近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并送检。

  钟南山指出,这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17年前的非典也对患者遗体进行过解剖研究,由此弄清了患者全身脏器的破坏情况,特别是肺本身的病变。新冠肺炎患者的肺与非典的不一样,特别是存在大量黏液。“我正在等待遗体解剖的研究结果。”

  重病患者治愈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点之一。钟南山介绍,大概85%的重症病人如果有良好的临床医疗生命支撑与营养保障,症状都是能够明显改善的,其余15%的危重症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目前重症患者出院的还不多,但重症患者经过良好治疗,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病例很多。总体而言,现阶段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他说。

  对磷酸氯喹,钟南山给予了肯定,认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药物。他表示,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老药,从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的实验室结果来看,对冠状病毒有效。这次是首次将其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剂量不大,也没有太多副作用。北京个别医院和广东较早开始临床试验,发现部分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同时对用药和不用药患者进行对比,发现用药病人发热症状、病毒消失早一些。

  血浆疗法则是当下引发关注的救治最新动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钟南山表示,目前在武汉已进行了10例治疗,其中6例有病毒血症,在使用血浆治疗后,两三天后病毒血症消失,病人临床情况有所改善。“这种疗法很有希望,有效而且安全。下一步广东也计划采用血浆疗法对重症病人进行治疗。”他说。

  此外,钟南山提醒,保持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我们团队已经在粪便里发现活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并不一定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可能会因为下水道污染,又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他说。

  研究发现一些中成药能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杨子峰介绍,目前,该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在P3实验室分离出病毒后展开了药效筛选,筛选了54个已上市的中药和化药,开展了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研究初步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六神丸胶囊、热毒宁注射液、金振口服液、黄芩茎叶总黄酮等名优中成药能在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同时,该研究团队继国内其他研究者后也证实了硫酸氢氯喹、阿比多尔、瑞德西韦等化药具体外抗病毒效果。

  推动“肺炎1号”扩大临床应用

  2月初已投入临床使用的“肺炎1号”实际效果如何是公众关心的问题。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截至2月17日18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应用“肺炎1号”治疗确诊病人221例。目前,治疗6天及以上的121例患者中已有44人治愈出院。广东全省已有11家定点医院申请调剂“肺炎1号”6072包,并向湖北省人民医院等10家湖北医院捐赠2万余包。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该药扩大临床应用。

(责编:王楠、胡苇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