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缕阳光

2020年04月03日08: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缕阳光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城市治理的大考,也是社会文明的大考。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深圳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全市人民群众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文明素养。

  强信心、聚人心、汇爱心、暖民心、筑同心。

  无数平凡人身上绽放的文明之光,如春天的缕缕阳光,凝聚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满满正能量。

  遵纪守法,规则让疫情防控更有力度

  “该申报的申报了,心里才踏实!”今年春节回吉林老家过年的方滨为,返回深圳上班之前,专门下载“i深圳”APP并在申报平台填报了相关信息。

  遵守有关防疫规定、主动如实申报个人信息,方滨为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深圳市民,这是本分、是该做的事情。

  在福田区莲花街道某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业主周先生发了一条微信,告诉邻居自己刚从德国出差回来,已通过两次核酸检验呈阴性,正在实施14天的“居家隔离”。

  “我一定严格遵守规定,绝不会出门,请邻居们放心,也请邻居们监督。”周先生的一番话,很快得到了一片点赞。“欢迎回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帮忙!”一个个回复,让微信群内暖意融融。

  遵纪守法,已成为深圳人的日常。

  1月26日,广东省发布防疫通告,决定在全省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第二天,深圳的商场、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出行的市民都自觉地佩戴上了口罩。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不约不扎堆!”“上班不串岗、下班不串门!”疫情期间,这成为深圳人聊天中提及最多的几句话,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家庭防护、单位防护,成为大家的共识。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的《深圳市民新冠肺炎调查》显示,8000多名受访市民当中,超9成能做好自我防护。调查涉及了公众6类疫情防控行为,包括了解疫情发展、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防疫行为上的采纳人数占比均超过93%。

  外卖、快递在货架上放几个小时甚至一个晚上都不会丢失。在一个个小区的入口,快递、外卖按照小区的楼房号分门别类摆放着,宝安区高发西岸花园管理处经理助理刘慧娜说,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大家错峰领取。

  讲法治、守规矩,不仅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更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法治的底线。市民在药店门口自觉排着长队购买口罩,这样的场景感动了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

  “为深圳市民的守规矩点赞!一点不乱,这样的场面很温馨!”他说,当前的疫情防控是典型的社会治理大考,社会治理需要依法依规、有德有序,通过法治、德治、自治来综合推进。法治要求依法管控、依法防疫,要求政府部门依照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来规范执法,同时也要求市民朋友、企业经营者、其他组织负责人要自觉配合政府,履行法定责任和法定义务。

  守望相助,善意让战疫中的城市更有温度

  突然而至的疫情,让明媚的天空顿生乌云。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些陌生却又熟悉的问候,给人以温暖。

  1月31日,南山区太子山庄管理处岗亭的电子温度计突然坏了,小区管理处一时买不到新的代替。得知此事后,热心的业主马上拿出了自家的体温计,并在当时市面上“一罩难求”的情况下,主动为管理处捐赠60个口罩。

  小区物业一线员工的辛苦,业主们看在眼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周边小区居民买来水果送给物业、保安。”福田区中旅国际公馆旁的一家水果店店员感慨道,疫情防控以来,这样互助互爱的事情屡见不鲜。

  截至2月23日,仅福田区就有320个物业小区的业主和住户,自发为值守在联防联控一线的物业工作人员募集了15万只口罩、6.5万双防护手套、2489瓶酒精、1658罐消毒水、266万元现金。“大家辛苦了!”“多多保重!”微信转账的备注中,很多人没有写下名字,只留下了温暖的话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病毒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是危机面前的守望相助与彼此扶持,让友情传递、爱心相连。

  龙华街道景龙社区70岁的贾阿姨患有糖尿病,出门买菜、买药都不方便。这时候,龙华街道义工联菜篮子分队的赵发威站了出来。

  每天,贾阿姨都打电话告诉赵发威自己需要的蔬菜和生活用品,赵发威根据贾阿姨的清单买好以后,贾阿姨就从楼上放下一个绳索,把东西提上去。就这样,在赵发威的帮助下,贾阿姨实现了“零接触”“零出门”也能买到保障生活需要的东西。

  春节前夕,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服务总队紧急招募商超菜篮子保障志愿者,在观澜一家工厂做普工的余昌宝欣然应征。

  47岁的余昌宝家住观澜,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匆匆洗漱、早餐完毕后,6点半出门,步行一公里去观澜富士康南门站搭乘公交车,再换乘两条地铁,才能在9点赶到志愿服务地点——梅林家乐福超市。

  什么货品重余昌宝就拉什么,一天也拉过500公斤的货。繁重的劳动,时常让余昌宝累得直不起腰。“我只想着早点过去商场,让市民看到蔬菜是新鲜的、整齐的,让市民第一时间拿到想要的商品,那样我就觉得自己累一点是值得的。”余昌宝淡然地说。

  还有一种无偿的互助,看不见、摸不着,它是流淌在身体里的红色真情纽带。

  55岁的韩国全州人崔哲镐是东海花园附近一家韩国餐厅的老板,在深圳生活了20年,把深圳视为第二故乡。疫情当前,一心想为深圳抗疫做些什么的崔老板决定喊上朋友,前往深圳的血站挽起袖子无偿献血。

  像崔哲镐一样以献血贡献抗疫力量的人不在少数。在3月19日龙华区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中,313 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积极献血超 11万毫升。他们用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为抗疫提供支持。

  “深圳的温度,来源于每一个普通市民充满善意的行动。”市政协委员张小梨说,这种基于深圳关爱文化的善意,是深圳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不可或缺的力量。

  自律包容,文明让这座城市更有厚度

  清明临近,深圳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出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倡导绿树花间思故人。

  “心香一瓣,遥寄哀思”。特殊时期,无数深圳市民响应倡议,取消了前往墓园实地祭扫的安排,通过网上祭扫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善待自然、爱护环境,崇尚节约、拒食野味,多元包容、关心他人,热情有礼、言语谦和……在疫情的大考面前,深圳人日常的行为,正逐渐内化成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素养。

  无数细微的变化,在深圳市民的工作生活中悄然发生着。

  市场上口罩供应比较充足之后,家住南山区的市民付雪还是买了1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在她看来,买这么多口罩很有必要、都用得上,因为疫情过去之后,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的季节,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自己也会佩戴口罩。

  在药店、在超市,消毒用品、洗手液、含酒精的纸巾,依然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它们都是市民的“心水货”。打喷嚏捂住口鼻、进门第一件事去洗手……这是绝大部分深圳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深圳市民的朋友圈中,一份健康新生活指南被频频转发。这份指南告诉大家,洗手洗够20秒、冲厕先盖马桶盖。

  细微的变化,发生在餐桌上。“现在我们自己家人吃饭,也是使用公筷了!”市民张林说,以前一家人一起吃饭,对于使用公筷这件事,全家人都觉得既没有必要,也很麻烦,如今,“麻烦”变成了“规范”,“不让筷来箸往给病菌扩散大开方便之门,时间越长,越觉得这个习惯真的很好,帮孩子夹菜更放心、帮客人夹菜更自然”。

  “善待野生动物,不吃野味,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就是对生命负责。”不吃了!说到野味,深圳人的回答很坚决。3月3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对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作出明确法律规定。

  细微的变化,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久违了,我们的亲人朋友!”一封《欢迎回家》的信件令刚从湖北荆州返深的周小姐倍感暖心,这是社区工作人员为迎接返深的湖北人员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近日,一篇《40万湖北人涌入深圳:不怕,照单全收!》在朋友圈热传,深圳正以极大的包容力,拥抱每一位湖北人,彰显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送货送晚了,几乎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投诉!”美团的外卖小哥说,疫情防护期间,送货的时间总是不太正常、不能按时送达,可自己收到了比平时更多的打赏鼓励,“你们也不容易”,是他们听得最多的话。

  包容开放,换位思考。在深圳,一颗颗相识、不相识的心,靠得更近、贴得更紧。

  无数的微光汇聚起来,驱散阴霾,照亮城市。

  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甘霖 肖意 陈小慧 陈雯莉 林捷兴 崔霞 陈晓薇 綦伟)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