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力争PM2.5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

2020年04月18日08: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力争PM2.5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

  深圳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和突出成效。图为记者近日拍摄的经过环境整治的大沙河上游。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4月17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近两年来,深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和突出成效: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今年1-3月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全国排名第6。

  今年是深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在4月13日召开的全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王伟中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拿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已经打响,深圳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不低于96%,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微克/立方米,稳定达到欧盟标准;五大干流水质稳定达标,159个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

  用3年多时间补齐近40年的历史欠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上下一心,尽锐出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突出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省、市主要领导发挥“头雁效应”,省委书记李希亲自挂点督办茅洲河治理,4次赴现场督导推进,省长马兴瑞多次批示和调研推动工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污染防治方面花费时间最多、下基层调研最多、开会研究最多、反复强调最多,并不打招呼进行暗访,亲自协调解决难题。市长陈如桂多次调研河流治理,检查工程进展,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深圳更加和美宜居,激励全市干部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来。

  深圳的水污染曾经非常严重,不但影响城市形象,还成为深圳最大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短板。深圳坚持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超常规推进治污基础设施、治污技术方法、流域综合生态、水污染防治法治四大体系建设,用3年多时间补齐近40年的历史欠账。

  在环境空气方面,深圳坚持对标一流,打造“深圳蓝”空气质量品牌,实施最高标准的源头管控,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深圳坚持夯实基础,着力补齐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破解垃圾围城,基本解决固废处置难题。

  “绿色福利”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深圳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环境更优美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迎来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的历史性转折,一大批河流水域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1-3月所有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IV类及以上,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排名第26,绝对值排名首次跳出全国后30名。

  ——空气质量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019年PM2.5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灰霾天数降至9天,为1989年以来最低,空气质量连续7年排名全国重点城市前十位,空气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两条“背道而驰”的曲线。今年1-3月,深圳PM2.5浓度为22.5微克/立方米,全国排名第7;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全国排名第6。

  ——建成“千园之城”,城市生态质量显著提升。精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市各类公园共计1090个,面积达到3.1万公顷,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

  ——创造了注重长效、先行示范的攻坚经验。坚持用最科学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试点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全面推行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创新实施“排水管理进小区”“物业管理进河道”。南山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国首个上榜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城市。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五大战役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正当其时。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初汉表示,今年将迎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在新冠肺炎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情况下,紧盯一个目标,做到三个坚持,打好五大战役,夺取新冠肺炎防控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双胜利”。

  “紧盯一个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很多指标和任务,但关键是要抓住约束性指标,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刘初汉介绍,决胜收官的硬指标具体来说包括: 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不低于96%,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微克/立方米,五大干流水质稳定达标,159个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我们必须紧紧扭住这些指标,一天一天地抓,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不留退路,坚决完成。”

  目标谋定,坚定前行。

  今年要做到三个坚持,打好五大战役。三个坚持就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其中在精准治污方面,要花大力气解决短板问题,切实防止环境质量反弹,水方面重点解决雨季溢流问题,大气方面重点解决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臭氧问题。

  今年要打好五大战役,包括:

  ——打好“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战役。推动治水从“旱季达标”向“全天候达标”、从“治污”向“提质”转变,狠抓源头精准管控,严防雨季溢流、深化物业管理进河道、狠抓面源专项整治。

  ——打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战役。全面落实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实施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业源减排、绿色施工、绿色生活等“十大工程”80个项目。同时,完成淘汰老旧车6万辆的任务,全面落实“7个100%”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开展裸土“清零”行动,完成455家重点企业综合整治,岸电使用率提高至8%,让“深圳蓝”更湛蓝。

  ——打好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战役。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等六大治理体系,在制度、市场、技术、管理四大方面树立全国标杆,完成100项试点任务,年底达到验收要求。

  ——打好净土保卫战。构建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专项调查评估,完成农用地质量类别划分,将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纳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入库储备及余泥渣土转运处置过程监管程序,实现全市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打好“利剑四号”等专项执法行动战役。坚持“零容忍”“全覆盖”,发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执法机制作用,“查、测、溯、治”各类排污口,“摸、排、分、清”各类固定污染源,通过科技执法、联合执法、溯源执法等手段实现对违法排污的精准打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消除劣V类水体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尽管我市水环境质量已经实现历史性转折,但距离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的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 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说,同时要看到,已经治理的黑臭水体量大面广,要实现稳定达标、长制久清,还有很多难点要攻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了巩固提升治水成效,市委把今年确定为‘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张礼卫说,接下来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落实省、市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命令,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为目标,聚焦水污染治理难点问题,按照“十个全覆盖”和碧道建设“10+1”的工作思路,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消除劣V类水体,实现全市域水质达标,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

  突出抓好治污设施效益提升。这几年,深圳快速建设了大量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今年要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效益,全市雨污分流率要达到90%以上,推动河流水质从旱季达标向旱季雨季全天候达标转变。

  突出抓好“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今年之内全面接管小区、城中村内部排水设施,打通水污染治理的“最后100米”,实现排水设施全链条、专业化、一体化管养。

  突出抓好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实施排水户分类许可备案制度,实现全市34万户排水户监管全覆盖。

  突出抓好河长制湖长制的深化落实。建立“以水质论英雄”的河湖长述职、考核、问责机制,并推动河长制立法,让河长制既要“见河长”,更要“见实效”。

  高标准抓好碧道建设。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创新举措。深圳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按照“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建设理念,努力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的千里碧道,营造碧水蓝天深圳新名片。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开工建设茅洲河、观澜河、光明湖、大鹏海堤等多个碧道项目,在各区打造一批水清岸美的碧道典范。

  一幅生态美丽的河湖新画卷将在深圳徐徐展开。 到2022年,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IV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记者 窦延文)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